65岁是年龄分水岭,出现这6种变化,多为衰老,现在了解还算不晚

B站影视 2025-02-07 15:49 3

摘要: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一些人过了65岁,好像一下子就“变了”?以前走路飞快的,现在稍微快点就喘不上气;

以前饭量大得惊人,现在一小碗饭都吃不完;甚至以前总是记得住事情的,现在却老是丢三落四。这些变化,可能并不是“偶然”,而是身体在悄悄告诉我们:衰老真的来了。

今天就跟你聊聊,65岁后,身体会有哪些“信号”在提醒你?别觉得现在知道已经晚了,了解这些,能帮你更好地和衰老“和平相处”。

很多人一过65岁,都会明显感觉体力不如以前了。

比如爬两层楼都会喘得厉害,拎点重物就腰酸背痛。

其实,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会逐渐减少,肌肉力量也会减弱。这种现象叫“肌少症”,是一种普遍的衰老表现。

肌肉是身体的“发动机”,它不仅负责帮我们完成各种动作,还能储存能量、维持体温。

可是到了65岁以后,肌肉流失速度会加快。如果平时不注意锻炼,可能每年会流失1%-3%的肌肉量。这不仅让人更容易疲惫,还会增加摔倒风险。

怎么办?
别觉得锻炼是年轻人的事!散步、快走、拉伸,甚至在家做几个简单的深蹲或举起矿泉水瓶,都能帮助延缓肌肉流失。

除了运动,蛋白质的摄入也很重要,每顿饭可以适量增加一些鱼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

有些人上了年纪后总会调侃自己:“哎呀,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

但如果经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刚刚说过的话、刚放下的钥匙在哪儿,那可能是认知功能在退化。

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会逐渐减少,脑部活动效率也会下降。

研究显示,65岁之后,许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记忆力减退。如果不加注意,严重的可能会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

怎么办?
平时多用脑,比如做一些简单的脑力游戏(数独、拼图)、看书、学习新技能,哪怕是学做一道新菜,都能帮大脑“动起来”。

饮食上可以多吃富含Omega-3的鱼类,比如三文鱼、沙丁鱼,这些对脑健康有好处。

你是不是发现,有些老年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大,或者总是问“你刚刚说什么”?这其实很常见,65岁以后,听力问题会慢慢显现。

随着年龄增长,耳朵里的毛细胞会逐渐退化,这些毛细胞是负责“接收声音”的重要部分。

一旦它们损伤,就会导致听力下降。尤其是高频声音,比如小孩的声音或鸟鸣声,老年人可能最先听不见。

怎么办?
如果发现听力变差,别觉得是小事。可以去医院做个听力检查,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平时尽量避免长期处在嘈杂的环境中,比如KTV、工地等,保护尚存的听力。

很多老年人都害怕摔跤,因为摔一跤可能就躺床上起不来了。

其实,这和骨质疏松有关。65岁以后,骨密度会大幅下降,骨骼变得越来越脆弱,很多人甚至在轻微碰撞或摔倒后,就会骨折。

女性的风险会更高一些,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腰酸背痛、身高变矮、驼背,都是骨质疏松的“前奏”。

怎么办?
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这是强壮骨骼的基础。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奶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适量的负重运动,比如提轻哑铃或快走,也能帮助骨骼维持健康。

人到了65岁之后,很多人会发现,哪怕吃得跟以前一样多,体重也会悄悄上升,尤其是腰腹部的小肚子,很难消下去。这是因为基础代谢率在下降。

年轻时,身体像一台高效的机器,消耗热量很快。

但年纪大了,身体会“省着用能量”,导致多余的热量更容易变成脂肪堆积起来。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不仅让人看起来胖,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怎么办?
控制饮食是关键。适当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和粗粮。

饭后可以散散步,别总是吃完就坐着。每周保持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既能控制体重,还能让心血管更健康。

很多人年纪越大,睡得越少,晚上入睡困难,或者稍微有点动静就醒了。

其实,这不仅是因为身体退化,和激素的变化也有关系。

年轻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褪黑素,这种激素能帮助我们快速入睡。

但到了65岁,褪黑素分泌减少,睡眠质量自然会下降。长期睡眠不好,还会影响情绪和记忆力。

怎么办?
规律作息很重要,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

睡前少看手机,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

喝点温牛奶或者泡脚,也能帮助身体放松,更容易入睡。如果实在睡不好,可以去医院咨询医生。

说在最后

65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身体的变化虽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把这些变化的影响降到最低。

只要平时多锻炼、多吃健康的食物、注意生活习惯,就能让晚年的生活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王强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丽,《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预防与管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1年。

Smith, A. et al., "Cognitive Aging and Memory Loss,"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0.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来源:侯大夫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