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S离世一周,网络空间依然在发酵着一场狂热的舆论大戏。汪小菲在张兰直播间的失控怒吼,再次将这场悲剧推向了公众的视野中央。作为观众,我们不禁要问:在这场悲剧中,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谁又在利用这场悲剧发声?
大S离世一周,网络空间依然在发酵着一场狂热的舆论大戏。汪小菲在张兰直播间的失控怒吼,再次将这场悲剧推向了公众的视野中央。作为观众,我们不禁要问:在这场悲剧中,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谁又在利用这场悲剧发声?
所谓汪小菲包机的谣言,源头竟是一位自称"张兰干儿子"的网友。这个人不仅编造了整个故事,还谎称获得了张兰的认可。
事实上,张兰根本没有这个干儿子,也从未点赞过相关视频。Vistajet包机公司的声明已经证实,所有费用均由大S个人承担,汪小菲根本没有包机。
在这场谣言的传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为什么网友们如此热衷于编造和传播谣言?是为了获得一时的流量红火,还是为了满足某种扭曲的心理需求?
作为一个母亲,张兰面对儿子的抑郁症复发,面对孙子孙女失去母亲的痛苦,她的选择是什么?她选择了继续直播,因为她肩负着8000名员工的生计。这是一个母亲的无奈,也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
有人说她不该在这个时候工作,但生活从不会因为一个人停下脚步。张兰穿上白色衣服继续工作的画面,展现了一个母亲的坚强与无奈。她说这是她人生最暗的三天,但她依然选择了坚持。
在这场悲剧中,我们看到了最丑恶的网络暴力。网友们在评论区肆意发泄,将一场家庭悲剧变成了自己的情绪宣泄场所。
有人嘲讽汪小菲的处境,有人质疑张兰的选择,仿佛所有的过错都集中在了这个家庭身上。
这种集体暴力背后,是整个社会的病态心理。我们在他人的不幸中获得猎奇感,在悲剧中寻找谈资,这种扭曲的心理需求,才是最可怕的。
来源:教海悟道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