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吡虫啉作为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杀虫剂,多年来一直在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起到的效果已经逐渐降低了。
吡虫啉作为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杀虫剂,多年来一直在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起到的效果已经逐渐降低了。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新型的药剂来替代吡虫啉,同时这些药剂的效果也应当非常好,能够防治各种各样的害虫。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一款新型杀虫剂呢?
当然有,那就是噻虫胺。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拟烟碱类杀虫剂,农作物中防治害虫必须要使用到一定的药剂,而吡虫啉是最常用的一种。
对于蚜虫、白粉虱、蓟马以及粉蝇等害虫,吡虫啉是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的,但是一旦它们逐渐产生抗药性,那么吡虫啉对它们就不再起作用了。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而且极有可能其抗药性会扩大,这样越是使用吡虫啉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就会越多。
同时它们还可能会影响到那些长期防治该害虫的农田,一旦它们扩散到其他田地,那么无论是对于环境还是经济方面都是一种严重的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要将抗药性管理纳入农业生产中,同时轮换使用多种杀虫剂也是防治害虫的一种有效方式。
那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款新型的药剂——噻虫胺。
噻虫胺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虫剂,它实际上也属于拟烟碱类杀虫剂。
但是噻虫胺却有着更加强大的优势特点。
首先,噻虫胺相比于吡虫啉有着更加强大的内吸性和触杀性。
这也是其最大的一个优势。
内吸性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吸收到药剂后,能够将药效物质传输至植物内部,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而触杀性则是指在作物表面喷洒药剂后,对害虫起到一定的直接致死作用。
相比较于吡虫啉,噻虫胺则有更强的内吸性和触杀性。
这对于防治吸食类害虫非常有效。
其次是噻虫胺几乎对害虫无抗药性。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至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尚未有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报告,这一点噻虫胺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拟烟碱类杀虫剂。
同时在防治谱方面,噻虫胺也远远超出了一众其他同类产品。
它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白粉虱、蓟马以及粉蝇等吸食类害虫,同时也可以控制菜青虫等其他咀嚼类害虫。
并且在防治病害方面,噻虫胺也有一定的功效,可以防治细菌性病害以及真菌性病害等。
所以说如果您想要寻找一款可以广泛防治各种类型害虫,并且几乎没有抗药性的药物,那么不妨考虑一下噻虫胺。
噻虫胺作为农业生产中一种新型的药物,其使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叶面喷雾:就是将一定浓度的噻虫胺溶液喷洒在植物叶面上,从而起到防治作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作物,并且能够快速起效,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拌种:就是说在播种前将噻虫胺拌匀在种子表面,从而让其随着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对害虫产生较强防治作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果树和大棚作物,能够有效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
冲施:是在灌溉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噻虫胺,使其通过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对害虫产生防治作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片田地,省时省力,且效果良好。
无论是哪一种用法,噻虫胺都具有出色的效果,同时其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刺激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这也是许多农民选择使用噻虫胺的原因之一。
那么当我们使用噻虫胺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高于15摄氏度时,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使用,而当温度较低时,不建议使用,以免影响效果。
此外,还需要选择无风或者微风的时候进行喷施,避免风力过大会导致药液飘散和分布不均。同时,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务必等待雨停之后再进行喷施,以免影响效果。
来源:杰米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