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年味非遗丨邓鹏飞:一片茶叶的传承与新生

B站影视 2025-02-07 11:51 2

摘要:安化的初春,薄雾轻笼茶山,资水蜿蜒如练。在安化县千秋界茶业的工坊里,1993年出生的邓鹏飞正俯身揉捻新芽,指尖翻飞间,动作娴熟自如。作为安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秋龙芽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人生与茶交织,既承载着千年茶脉的温度,也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新月 罗洁茹 通讯员 彭鑫鑫 报道

安化的初春,薄雾轻笼茶山,资水蜿蜒如练。在安化县千秋界茶业的工坊里,1993年出生的邓鹏飞正俯身揉捻新芽,指尖翻飞间,动作娴熟自如。作为安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秋龙芽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人生与茶交织,既承载着千年茶脉的温度,也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

茶香浸润的童年:非遗种子在灶旁萌芽

“记忆里,父亲总在深夜炒茶,柴火噼啪,茶香裹着热气扑来,我就趴在一旁写作业。”邓鹏飞的童年,浸润在茶香之中。父亲邓卢山是安化最早一批手工制茶人,20余年躬身茶事,用铁锅与掌心诠释“茶如人生,需耐得住寂寞”的祖训。在那个机器尚未普及的年代,他用铁锅与双手,将茶叶的“鲜、香、浓、醇”凝练成“千秋龙芽”的独特风味。这份技艺,不仅是家族传承,更于2021年被列入安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邓卢山的这份坚守,让邓鹏飞从小懂得一片茶叶的珍贵。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城市机遇,返乡接过父亲的茶篓。“机器取代手工是大势所趋,但传统技艺的精髓不能丢。”在父辈打下的品质基石上,他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推动茶叶加工“全程不落地”,既保留传统风味,又实现标准化生产。

守正创新:非遗技艺的现代突围

安化黑茶曾是丝路驼铃上的“生命之饮”,但厚重的茶砖与繁琐的冲泡方式,让年轻人望而却步。邓鹏飞意识到,“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它需要在创新中传承发展。”

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千秋顺棒棒茶”与“千秋顺袋袋茶”——便携黑茶,开水冲泡两分钟即可饮用。这两款“科技感”十足的产品,不仅斩获湖南省创新创业大奖,还打入一线城市的健身房,年销量超百万支。冷泡原叶红茶、有机绿茶“千秋龙芽”等创新产品,更让传统茶变身“国潮新宠”。

创新的背后是深耕,他并非简单复刻父辈的路径。传统绿茶制作中,“香”与“绿”难以兼得,邓鹏飞与专家团队历时两年改良工艺,攻克技术难关,使“千秋龙芽”斩获国内外名茶金奖。他主导的茶园通过中欧有机双认证,14项专利技术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他说:“非遗的‘守正’是守住匠心,‘创新’是让茶文化融入现代人的一饮一酌。”

茶旅融合:一片叶子富一方乡土

在邓鹏飞眼中,非遗传承的终极价值在于造福乡土。他创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四个村超千人种茶。近三年,公司投入近500万元保底收购鲜叶,让农户的“绿叶子”变成“金票子”。

他将茶山打造为“茶庄园”,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研学观光等活动。茶旅融合之下,安化黑茶从农产品升华为文化符号,吸引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村民谈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小伙让咱在家门口就能致富!”

未来可期:让世界喝上一杯安化好茶

作为安化县青联主席,邓鹏飞通过整合青联委员与青创企业资源,构建协同发展生态;作为益阳市政协委员,他聚焦《安化黑茶标准化体系建设》《安化黑茶价值体系打造》等议题,推动行业规范与品牌升级。“非遗传承不能只靠情怀,必须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2024年,他提交的“三大价值体系”提案,旨在以文化赋能提升产业,让千年茶香飘向世界。

后记:一盏茶里的青春群像

正如邓鹏飞办公室悬挂的书法——“不求百强,只为千秋”。新春伊始,他又定下新目标:打造中国有机茶标杆企业。

在古老技艺与现代潮流的交汇处,一代代新茶人用坚守与创新,泡出一杯属于这个时代的安化茶。在邓鹏飞的制茶车间,有90后质检员用光谱仪分析茶多酚含量,有00后主播在抖音讲解“金花”奥秘……“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孤勇,而是一群人的奔赴。”他说。这位青年茶人在时光里沉淀力量,在创新中延续茶脉的芬芳。而在安化的茶山上,正涌现越来越多青年的身影,他们以青春为火,焙烤着承载千年文化底蕴的茶叶,也焙烤出非遗的崭新生机。

来源: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