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致癌警告,一边暴利成瘾,槟榔产业何去何从?

B站影视 2025-02-07 10:48 3

摘要:为了快速获取流量和关注,他们选择了一种常见手段——爆料。毕竟爆料内容越惊悚,越能引发大众的恐惧心理,传播也就越广。于是《潇湘晨报》带着连续十几刊的爆料横空出世,而他们爆料的主角,正是在湖南几乎人人都爱的槟榔,也就是前文提到的 “洗瘴丹”。

你能想象吗?一个杀人犯凭借 “洗瘴丹” 成功逃亡13年,还多次躲过警察筛查,只因这 “洗瘴丹” 竟有神奇 “变脸” 功效,让他从大嘴男摇身一变成樱桃小嘴

别急,这 “洗瘴丹” 并非真的丹药,而是大名鼎鼎的槟榔。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搅动舆论风云、引发无数争议的槟榔。

时间回到2001年,湖南一群怀揣梦想的人准备进军媒体行业,创办一份全新的报刊。和所有新号、新刊一样,他们面临着 “冷启动” 难题——没有读者,没有粉丝

为了快速获取流量和关注,他们选择了一种常见手段——爆料。毕竟爆料内容越惊悚,越能引发大众的恐惧心理,传播也就越广。于是《潇湘晨报》带着连续十几刊的爆料横空出世,而他们爆料的主角,正是在湖南几乎人人都爱的槟榔,也就是前文提到的 “洗瘴丹”。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古人认为,一些植物生长的土地会释放有毒气息,也就是瘴气。人一旦吸入瘴气,就会头晕目眩、恶心干呕,患上瘴病。现代医学将瘴病解释为由水土不服引发的感冒、中暑、疟疾等病症。

如今医生治疗瘴病需先明确具体病症,再对症下药,过程颇为繁琐。但在古人眼中,一颗槟榔就能轻松解决瘴病难题。也正因槟榔对瘴病有显著疗效,它才有了 “洗瘴丹” 的别称。

2001年12月3日,《潇湘晨报》爆料,一名男子吃完槟榔后突然晕倒,醒来后无法说话。这一消息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槟榔有毒论” 瞬间霸占网络,槟榔销量也因此急剧下滑。

然而事情很快出现反转。先是男子的体检报告流出,显示其喉部功能正常,无法说话是疫病所致,与槟榔无关。紧接着,《潇湘晨报》和爆料男子被槟榔企业告上法庭,理由是侵害名誉权。最终槟榔企业胜诉,自此,《潇湘晨报》与槟榔企业、槟榔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2003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将槟榔列入一级致癌物,认为槟榔会导致人口腔硬化,进而诱发口腔癌。《潇湘晨报》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消息,一场关于槟榔的激烈纷争就此拉开帷幕。

彼时,有媒体报道了一位被槟榔企业悬赏80万的男人 —— 湖南湘雅医院口腔科医生翦新春教授。他堪称槟榔致癌说的首批 “布道者”,多次在公开场合通过发言、文章向大众科普: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不仅容易让人上瘾,还可能致癌。

这样一位被槟榔企业威胁的权威专家,在老百姓心中宛如一颗 “王炸”。与此同时,网上还流传着大V收取巨额封口费的传闻,民间激愤情绪愈发高涨。

一篇名为《槟榔王国的割脸人》的纪实报道更是火上浇油,讲述了一个人因嚼槟榔患上口腔癌,最终不得不割掉半张脸保命的故事,给大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一时间,社会舆论对槟榔口诛笔伐,直接导致槟榔市场销售额近乎腰斩,部分企业收入甚至暴跌80%。仅海南省230万种植槟榔的农户,一年亏损就高达30亿。槟榔企业坐不住了,地方政府也开始着急。于是出现了极为 “奇葩” 的一幕:上一秒,央视部分频道还在报道槟榔致癌的危害;下一秒,其他频道却在报道槟榔不会致癌的研究。

槟榔含有68种成分,其中槟榔生物碱类占比极少,仅0.5%,而槟榔碱正是目前被认为可能致癌的成分。就因为这含量仅0.5%的槟榔碱,槟榔成了众人眼中的一级致癌物。

可槟榔碱真的是口腔癌的元凶吗?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海南槟榔干果进行了为期90天的动物喂养实验,聚焦急性毒理和遗传毒理方面。结果显示,实验动物身上并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或生理改变。

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看到这样的报道,群众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些专家是不是收了钱,才罔顾事实?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2020年11月26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对槟榔主要活性成分槟榔碱致癌性的评估报告,将槟榔碱定为2B类致癌物,即可能对人类致癌,但尚未发现直接致癌证据。这一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当年国内专家的研究结论。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槟榔不会致癌呢?其实,目前槟榔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源于其质地坚硬、纤维粗糙,在反复咀嚼过程中,会与口腔黏膜频繁摩擦,造成口腔黏膜损伤,引发口腔溃疡等问题。

加之槟榔具有成瘾性,一旦上瘾,有人一天能嚼几十颗,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最终引发口腔细胞异常增生,口腔内壁变硬,甚至出现张嘴困难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好消息是,理论上吃槟榔引发的口腔溃疡不太可能发展成癌症;坏消息是,现实中多数因吃槟榔患上口腔溃疡的人,最终都可能发展成癌症。这背后的原因,得从槟榔厂家的 “操作” 说起。

在槟榔行业,有 “一分在果子,九分在做工” 的说法,这里的做工主要指制作槟榔口味的卤料。市面上的槟榔口味丰富,有芝麻、奶油、花生、桂花、西瓜、橘子等十几种,全靠卤料调配。

正常情况下,制作卤料的添加剂对普通人并无致癌性,但对于口腔硬化人群,由于其口腔免疫力较弱,卤料中的某些物质可能就会产生致癌风险。

更关键的是,槟榔行业暴利惊人,全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普遍超100%,甚至能达到400%-500%。对比科技巨头苹果,其顶峰利润率也才60%左右,平时一般在20%多。

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加之槟榔行业门槛较低,导致行业内鱼龙混杂。有些商家为了提升槟榔口感,添加不知名软化剂;为了让人更易上瘾,甚至在卤料中加入麻黄,要知道冰毒就是从麻黄中的麻黄素提炼而来;还有商家为降低成本,使用低价伪劣原料,生产出食品安全不达标的产品,供应给大厂的小分部,这些小分部直接贴上大厂牌子售卖,出了事由大厂背锅,自己则坐收渔利。如此操作,任何食品都可能致癌,更何况是本身就有争议的槟榔。

2022年9月10日,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年仅36岁。傅松曾在社交平台透露,自己的口腔癌是多年嚼食槟榔所致,并在生命最后时刻,极力呼吁大家珍惜生命,远离槟榔。

随着傅松离世,舆论场上禁售槟榔的呼声愈发高涨。9月15日,浙江省义乌市率先行动,要求当地商家下架所有槟榔,且永久不得再销售。这一举措让亿万网民拍手称快,不少人呼吁全国各地都向义乌学习,永久禁售槟榔。

但这种 “一刀切” 的做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能引发其他问题。据2020年《中国槟榔市场现状分析报告》显示,仅在湖南,就有200万人从事槟榔生产、销售工作;在海南,有230万农民靠种植槟榔为生,这个数据还在与日俱增。

此外还有为槟榔服务的食品包装、香料、香精、食品添加剂、食品机械等相关产业,涉及上下游无数岗位。一旦全面禁售槟榔,可能导致千万人集体失业,国家税收也将遭受巨大损失。

其实槟榔被中医用作驱虫、去瘴的药材已有上千年历史,就连被视为成瘾和致癌元凶的槟榔碱,也被现代医学用于治疗青光眼和产后子宫出血。

香烟百害而无一利都未被禁,槟榔对人体的危害远小于香烟,为何要禁槟榔呢?真正该禁止的,或许是一些不良习惯。

在湖南口腔癌高发地区,婚丧嫁娶、日常见面打招呼,都少不了槟榔。到底是槟榔的成瘾性让人天天吃,还是嚼槟榔已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才导致人们频繁食用?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众心理往往影响着我们的行为选择 。

文本来源@barry看世界 的视频内容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