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B站影视 2025-02-07 08:00 2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推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与人才争夺,各国纷纷将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教育

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推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与人才争夺,各国纷纷将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教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国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意味着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家精神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本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均强调要建设教育强国,把教育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这不仅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运用中国的语言、逻辑与智慧深刻揭示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文化特质。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责任感、创新意识、学术操守和育人智慧的综合体现。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使命,不断追求教育的真理与创新。这种精神既承载了优秀教育传统,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体现了知识、道德和理性统一的品格,是我国教育事业持续进步的精神引擎。

教育家精神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强国建设不仅仅是对教育资源、教育技术的投入和提升,更需要构建具有广泛价值认同和积极精神引领的教育生态。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界的核心精神力量,对教育强国的构建具有以下关键作用:提供动力源泉。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不懈努力、奉献教育事业,是教师队伍不断发展与提升的内在动力,它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教育方法,有助于增强国家教育的整体竞争力。引领教育创新。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模式,而教育家精神中的创新意识正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教育家精神能够促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思维,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维系道德底线。教育家精神强调学术道德和育人使命,是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维护教育的纯洁性和公正性,避免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为教育强国的实现提供可靠的精神保障。

二、深刻把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在逻辑

教育家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并强调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家精神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从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到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再到当代教育家对教育公平与创新的探索,教育家精神既是历史积淀的结晶,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弘扬教育家精神,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其发展创新,使之与新时代教育需求相契合。

教育家精神的内在价值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这深刻揭示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引领教师职业发展的精神灯塔,更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首先,价值引领。教育家精神蕴含了价值引领的特质,为教师队伍确立了高尚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标准,弘扬教育家精神能够引导教师重视教书育人这一崇高使命,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认同和责任感。其次,实践推动。教育家精神不仅是理论概念,更是实践中的行为准则,强调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其核心在于践行,为教师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育家的责任与智慧。第三,时代适应。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加速推进,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教育家精神需要适应这一变革,其时代适应性体现在其对知识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公平等方面的高度敏感,使其能够在新形势下保持对教育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

教育家精神的传播路径与弘扬策略。随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职业理想与道德的核心,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指引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也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提供了精神动力。然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提升教师素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首先,建立教育家典范机制。通过树立教育名师、模范教师的典型,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榜样力量。典范机制能够激发教师向教育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形成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教师文化。其次,加强教育家精神教育培训。在教师职业发展培训中注入教育家精神的内容,使其成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门课程、研讨会等形式,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师的职业操守和教学实践的准则。第三,构建多元支持体系。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协作的支持体系,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

三、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担当新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任务与新挑战,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具备教育家精神,体现职业操守、教学创新、教育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锻造与新时代使命相契合的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教师素质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在教育理念、道德素养、教学创新等方面具备教育家精神的特质。具体而言,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素质培养的重要指引,要求教师在多个维度上全面提升。首先,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之一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中,应重视教师的道德教育,使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育人使命感。其次,提升创新教学能力。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能力,以应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应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其在教学中应用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第三,强化终身学习意识。高素质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时代的不断变迁,教育家精神强调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教师应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度,持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构建支持教育家精神发展的制度环境。教育家精神的弘扬需要制度化的保障和支持机制,通过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教育家精神形成的氛围。首先,建立教师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完善教师的职业发展机制,通过专业发展、进修机会等支持教师成长,使教师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逐步形成教育家精神的职业意识。其次,建立合理的激励与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与激励体系,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教师晋升和奖励的重要标准,这不仅能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动力。第三,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不仅依赖学校,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套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联动,为教师的职业成长和教育家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是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仅依赖于物质激励,更与其工作环境、社会认同、职业发展机会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首先,合理的薪酬待遇是教师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同的前提,能够有效减轻经济压力,让教师专注于教学和育人。其次,优化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支持,使其能够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发挥专业特长,提升工作满意度。此外,提供职业发展空间,要通过培训、进修和晋升机制,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最后,社会和家庭的理解与支持也至关重要,只有全社会共同尊重教师,才能真正激发其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引领教育发展,还在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中发挥关键作用。要通过传承和创新教育家精神,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道德操守的教师队伍,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激励机制和优化教师职业发展的环境,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保障。要通过教育家精神赋能教师,塑造高素质教育力量,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来源:中国理论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