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每周2次还是每周3次好?来看看最新TATH试验研究结果

B站影视 2025-02-07 01:34 2

摘要: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其频率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每周透析2次与每周透析3次,哪种方式更优?针对这一问题,最新的TATH(Twice against Thrice-weekly hemodialysis)试验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其频率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每周透析2次与每周透析3次,哪种方式更优?针对这一问题,最新的TATH(Twice against Thrice-weekly hemodialysis)试验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TATH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每周两次和每周三次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该试验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初次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并根据透析频率将患者分为每周两次和每周三次两组。通过长时间的随访和详细的数据收集,研究人员对患者在透析后的生存率、住院率、残余尿量、血压水平、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等多个指标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在2年的随访期内,接受每周2次和每周3次血液透析的患者在生存率和住院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透析效果和相关指标上,两组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而言,每周两2次透析的患者在透析后的残余尿量明显更高,这表明他们的残余肾功能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这种透析频率也伴随着更高的EPO剂量需求、更高的血钾水平以及更多的降压治疗需求。

尽管每周2次透析的患者在残余肾功能保留方面表现出优势,但研究也提示我们,残余肾功能并不能完全替代透析清除。每周2次透析可能难以达到足够的容量控制和电解质平衡,这可能导致患者在其他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终末期肾病患者仍应坚持每周3次透析,以确保更充分的透析效果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当然,透析频率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制定和调整。对于残余肾功能好、身体状况较好、饮食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逐渐延长透析间隔时间,调整到每周透析2次或更少。而对于残余肾功能少、病情较重、存在严重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患者,则需要增加透析的频率,甚至可能需要每天进行透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TATH试验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参考,但其结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该试验为非随机设计,样本量未达到预期,且缺失值插补可能引入偏倚等。因此,在解释和应用这些结果时,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的频率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制定和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终末期肾病患者应坚持每周3次透析以确保更充分的透析效果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而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可采用增量透析的方式,并注重饮食管理和药物干预以减轻低频透析的不利影响。同时,我们也需要继续开展大规模、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不同透析频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血液透析的六大注意事项

1. 体重管理:透析间期要控制体重增长,每天称体重,最好每天体重增长小于1kg,因为每次脱水不能超过患者体重的5%,否则可能出现危险。

2. 饮食调整:长期透析患者无尿或尿少,钾的排出量有限,容易发生高钾、高磷等,因此要控制含磷、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香蕉、葡萄、西瓜等。同时,要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以免引起血压升高。

3. 保护通路:保护透析通路是患者每天必要做的事情,要学会自行检查通路,每天检查通路震颤情况,确保通路畅通无阻。

4. 按时服药:透析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特别是降压药、抗凝药等,以维持血压稳定,预防血栓形成。

5. 定期监测:透析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以评估透析效果和调整透析方案。

6. 预防感染: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每周2次与每周3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治疗频率、透析时长、总透析时长以及透析充分性等方面。在选择透析频率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体重、调整饮食、保护通路、按时服药、定期监测以及预防感染等事项,以提高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转载插图及封面图来源网络,如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图片。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