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火闹年,年复一年。2月6日,大年正月初九,一场传承千年的百姓狂欢在浚县古城拉开帷幕。一大早,古城内就人头攒动,数万当地群众和游客在街道两侧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们呼朋引伴、携家带口在街上找好“最佳观赏位置”,翘首期盼。8点多,锣鼓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晨 蒋晓芳 文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富晓 摄影
社火闹年,年复一年。2月6日,大年正月初九,一场传承千年的百姓狂欢在浚县古城拉开帷幕。一大早,古城内就人头攒动,数万当地群众和游客在街道两侧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们呼朋引伴、携家带口在街上找好“最佳观赏位置”,翘首期盼。8点多,锣鼓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绵延几公里的社火游演队伍浩浩荡荡而来,舞狮、竹马、高跷、背阁等令人应接不暇,社火一耍起来,热闹喜庆的气氛迅速“点燃”整个古城。
在浚县,春节期间表演社火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年俗,当地人将其称为“耍社火”“闹社火”。按照传统,正月初九的社火接龙展演一般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开始,一路边走边巡演,汇聚至位于浚县古城内文治阁竞技,而后再从文治阁向东进入东大街登上大伾山,在吕祖祠前朝拜表演后下山。
早上9点20分,锣鼓开道,浚县伾山街道东关社区舞狮社火队伍作为第一支出场队伍登顶表演,十余只狮子或跳跃或翻腾,憨态可掬又威风凛凛,精彩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
随之,其余14支社火队伍轮番上阵,不甘落后。东街的舞龙气势磅礴,东后街的竹马轻盈灵动,北街的背阁让人惊叹……北关首次将粤东地区的英歌舞融入浚县庙会社火表演,舞者们身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手持特制的英歌槌,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似蛟龙出海,充满张力的动作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社火这一民间艺术历史久远,它最早出于古人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和‘火’分别是传说中的土地(社)神和火神,每年正月人们以歌舞等形式朝拜社神、火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后来经过世世代代发展演变,这种朝拜神灵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社火的表演形式,其表演目的也由‘娱神’转变为‘娱人’。”浚县文广旅局非遗股工作人员申小飞向记者介绍,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今年社火展演表演人员由过去的成年人变成今年的青少年,表演的内容也由过去的传统节目变为现在的传统与时尚相结合,让人看后耳目一新。
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浚县正月古庙会作为年市、社火、庙会、灯会等庆祝活动的特色举办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因此,今年的庙会和民间社火巡演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期待。
社火展演当天,不仅整个古城游人如织、万人空巷,各大媒体同步直播社火表演全程,更是吸引了逾50万人线上观看。“好热闹,为浚县点赞”“最喜欢东关的舞狮了,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完全程简直太棒”“这不是走形式,这是传承”……直播间内同样好评不断。
从2008年起,鹤壁市以弘扬春节文化为主线,以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相继举办了十七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今年,民俗文化节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以“春节、年味、民俗”为主线,策划了包含社火展演在内的三大主题活动、五大精品演艺活动、七大消费新场景、六大民俗活动等特色活动,盛邀国内外游客来鹤壁欢度首个非遗文化年,一起体验“最燃”的中国年味。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