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面临灵魂之问:“为什么是杭州?却不是我?”

B站影视 2025-02-06 17:07 3

摘要:这“六小龙”分别是以极低的训练成本,性能却直追OpenAI最高端o1模型的杭州深度求索开发的DeepSeek R1,直接掀翻了华尔街的股市。

今年开春,中国AI产业再次站到全球舞台。

让中国回到舞台中央的,正是以一城之力单挑全美科技巨头的“杭州六小龙”。

这“六小龙”分别是以极低的训练成本,性能却直追OpenAI最高端o1模型的杭州深度求索开发的DeepSeek R1,直接掀翻了华尔街的股市。

由于受到DeepSeek冲击,美国人工智能主题股票遭抛售,芯片巨头英伟达股价历史性暴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幅下跌。

还有让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秧歌的杭州宇树科技(Unitree),正推动国产机器人实现弯道超车。

春晚出圈节目《秧BOT》

此外,在全球游戏市场爆火出圈的《黑神话:悟空》,被视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3A”游戏,让中国文化成功出海。

另外三家则分别是:国内脑机接口头部企业强脑科技,具有全球最大的可交互三维数据能力的群核科技,以及专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云深处科技。

杭州六小龙

互联网时代,科技孕育着国运。

许多一、二线城市也不禁发出灵魂之问:从人工智能AI到脑机接口,再到四足机器人,为何都扎堆出现在杭州,却不是自己?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或许还得从杭州这个城市究竟做了什么来寻找答案。

任何城市产业的崛起,不是靠某个决策者的灵感乍现,更不是一窝蜂的跟风投资,而是不同领域环环相扣,且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杭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为杭州今天的成绩并非“突然而至”,而是“厚积薄发”。

互联网时代早期,因为阿里巴巴的出现,杭州曾被誉为“电商之都”,始终引领全国消费领域的前进方向。

阿里巴巴杭州全球总部

随着制造业重要性的回归,杭州因为过度依靠电商产业经历了一段落寞期,不仅GDP一度被武汉超过,甚至还被省内的“隐形制造冠军”宁波抢去了风头。

经历了互联网的退烧期后,杭州也慢慢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做中国的西雅图。

美国的西雅图是全美的科技之城,不仅诞生了微软、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也诞生了星巴克这样的消费巨头,还吸引了Adobe、谷歌、Facebook、AT&T、波音、Uber(优步)、任天堂等在此设立分部。

2014年,杭州正式打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口号,并豪迈表示,企业搞研发,政府直接补贴30%的研发费用。

除了给钱不手软,杭州给地也很大方,将寸土寸金的未来科技城、滨江高新区等地块低价提供给科技企业。

杭州未来科技城

杭州的人工智能谷研发用地价格仅为商业用地1/5,后来的DeepSeek总部也因此就省下2.3亿的拿地成本。

也是在政策鼓励下,那时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悄悄在滨江一栋写字楼里研发出了第一代机器狗。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身后是他开发的初代机器狗

不过,如果当时如果没有浙江省产业政策作为支撑,宇树科技也很难走到今天。

2017年,因为资金链断裂,宇树科技的机器狗无法实现产品交付,急得王兴兴团团乱。

同年,浙江凭借敏锐嗅觉,印发了《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率先在全国提出“机器人+”政策,抢先布局机器人赛道。

这份政策,也随即成为宇树科技等机器人公司的坚实后盾。

2018年初,拿到新融资的宇树科技顺利交货,才有了如今的先声夺人势头。

同一年,赴美考察机器人产业的杭州代表团慧眼识珠,找到藏在波士顿一间地下室搞研发的韩璧丞,邀请他回到杭州创办了强脑科技。

四年后,强脑科技成功实现全球首个便携式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10万台量产,成为与马斯克Neuralink并驾齐驱的全球著名脑机接口公司。

“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在创业初期做脑机接口实验

与此同时,杭州还以阿里巴巴生态为核心,早已形成“电商+金融科技+智慧物流”场景网络。

这才让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直播电商(如菜鸟仓储自动化)、文旅场景(西湖景区导览)得以更快速落地。

就连《黑神话·悟空》团队用的渲染技术,最早是阿里云为电商直播开发的,后来也被移植到了游戏中;《黑神话·悟空》宣发时的很多数字营销,也是在阿里系的支持下,通过杭州诸多MCN企业积极响应,开始火遍全网。

还有杭州政府主导建立AI+医疗、AI+制造等12个开放实验室,群核科技的3D数据平台正是受益于此。

对了,《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团队游科互动,当初选择从深圳搬到杭州,也是因为所在的艺创小镇出台政策,对游戏等数字内容企业,予以三年内给予最高100%的房租补贴或者减免。

大量政策与场景资源投入让杭州的创新土壤足够肥沃,直接提升了杭州的数字经济产业份额。

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3%,各类丰富的应用场景,更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验证空间。

杭州也为这些科技创业者提供了便利的实验环境:研发大数据和AI算法,除了阿里,还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安防场景可以使用;想做硬件,宁波、温州、诸暨的模具厂随便挑,价格还实惠。

天时、地利有了,杭州更不缺“人和”。

相比其他城市的创业者,杭州创业最令人羡慕的,除了政府给钱给得大方,民间资本同样爽快。

一直以来,浙江的民间资本有个令人羡慕的优点:敢投钱,肯等待。

信奉“好饭不怕晚”的浙江民间资本,始终相信,只要技术和方向对,赚钱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2016年,湖畔山南资本在宇树科技的机器狗连模型都没有时,就敢掏钱投资。

还有《黑神话·悟空》磨了数年,连Demo都没搞出来,背后的民间投资团队非但没有催,反而继续要钱给钱,要资源给资源。

说到底,杭州的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是成熟的产业生态与民间资本共同演绎的一出好戏。

可科技创新,仅有政策和资金扶持还不够,高科技人才团队才是真正核心资源。

这点,杭州同样不缺。

如同合肥创新的背后有中国科技大学,作为坚强科技后盾,杭州背后则是实力同样出众的浙江大学等诸多院校机构。

在国内投资圈,浙江大学之于杭州,犹如斯坦福之于硅谷。

浙江大学

比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以及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都曾是浙大学子,相关企业中很多研发人员也都有浙大背景。

作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5G、6G、无线通信、人工智能领域、量子通信等最前沿技术。

而浙大学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懂技术,重实用,能快速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

所以,浙江大学周围集聚的几十家初创企业,才能形成“上午实验室研发,下午产业园转化”的独特节奏。

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是“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的首个项目

尤其是不同科技领域的深度交流,更是杭州特有的“产学研暗合机制”。

浙大的教授在学校教书,也在云栖小镇的创新工坊带研究生;阿里达摩院的技术团队会定期去浙大开技术沙龙;杭州不同科技小镇会举办各类企业交流沟通会,相互取长补短。

杭州云栖小镇

无论是同业合作还是异业合作,在杭州都是那么自然,想到马上就去做,才形成杭州如今“需求反推创新”的独特模式。

更令人羡慕的是杭州政府有点像“土地公”,就是“企业不需要时,感觉不到政府存在”;需要时,政府现身解决问题,不需要时就总是保持“隐身状态”。

为此,有创业者就在朋友圈表示,杭州不成功,就没天理了!

在杭州,无论开办公司还是日常经营,不需要请客送礼,也不用费心接待政府人员,全程透明高效。

承诺的政府补助,到期直接到账,不需要催,更不用请客吃饭。

政府人员来办事,事办完,直接消失,连工作餐都不用准备。

其实,杭州政府的低调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早在20年前,杭州就完成了“数字神经系统”建设,将城市智能化系统甚至延伸到每个窨井盖,而且还赋能给所有科技企业。

比如杭州“城市大脑”开放287亿条政务数据,供AI企业训练模型(如宇树科技机器狗导航算法)。

杭州城市大脑

这些深藏不露的技术沉淀,不仅为AI企业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也同时让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孵化出更便利、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回到最初疑问:宇树科技,deepseek为什么诞生在杭州,而不是其他实力并不输于杭州的一二线城市?不妨拿国内几个主要城市来做对比。

论科技创新,深圳可能比杭州还要略胜一筹。

深圳拥有全球最密集的电子元器件市场(华强北)与制造集群(宝安、龙岗),企业可在50公里半径内完成从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

图片来源:深圳论坛

可由于追求“效率优先”,普遍对标 “6个月从原型到量产”的节奏(大疆创新内部准则),使得许多轻资产初创企业有些吃不消,反而转向杭州。

相比深圳,杭州通过“鲲鹏计划”“雏鹰计划”向初创企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资助,并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学研—场景”闭环,从而打造出极为丰富的“热带雨林式”创业环境,对轻资产初创企业极为友好。

之江实验室,图片来源:新华社

还有如今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南京,同为长三角科技双子星,可南京相比杭州似乎慢了一拍。

比如同样不逊色浙大的东南大学,专利转化率仅11%,而浙大高达38%(2022年教育部数据)。

还有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崭露头角的合肥,虽然合肥政府擅长“以投带引”(如投资京东方、蔚来),但这种方式更适合重资产、大规模产业,面对AI大模型、四足机器人等需要更灵活的早期资金支持和试错空间的初创企业,合肥则缺乏多元化的创投资本支持,以及必要的“技术到产品”的工程化团队和中试平台。

更重要的是,杭州依靠阿里建立的全球化供应链与资源,可以有效赋能给这些面向全球市场的前沿初创企业。而这些,也是国际化程度远不及杭州的合肥所欠缺的。

再来说说上海浦东的张江高科。

作为上海硬科技代表的张江高科,拥有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张江校区等“国家队”的机构,尤其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医学研发等行业,张江高科早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积累,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高端人才。

张江高科科技园区

某芯片初创公司创始人甚至说:

“在张江,没有三篇ISSCC(国际集成电路大会)的论文,都不好意思去融资。”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这样的话虽然是对张江高科的赞誉,却也展现出另一个现状:张江如今太卷了。

这种“卷”使得可能需要大量试错成本的企业,无法在张江成熟的管理体制内生存。

比如,有消息称某医疗AI数据企业,最初是考虑落地张江,但是在申请医疗数据训练权限时,被张江因为“数据安全顾虑”拒之门外,不得不将研发基地转移至杭州余杭区。

杭州余杭区,图片来源:文汇报

而在杭州的“政务数据开放试验区”政策下,这家公司不仅完成了数据训练,还成功完成了大模型训练,实现稳定发展。

张江高科并不是拒绝创新,而是因为自身在硬件技术和设备制造的高端定位和安全考虑,对依赖大数据、算力的AI企业无法提供应有的支持。

换句话说,张江高科对于那些敢于颠覆现有科技生态的前沿企业,表现得也过于谨慎。

在这点上,对待新兴领域的草根企业政策友好,管理灵活的杭州显然更可贵。

特别是通过“监管沙盒”的创新举措,杭州不仅支持企业的试错过程,还依靠阿里等企业,在数据共享和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提供了场景支持。

监管沙盒示意图

因此,杭州如今能孵化出宇树科技、deepseek等科技“六小龙”,正是因地制宜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定位,既不求大求全,也给初创企业充分试错空间和护佑,想方设法在“场景驱动型创新”这个细分领域构筑护城河,不断推陈出新,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归根结底而言,杭州之所以能孵化出这么多的一流科技企业,是城市科技与营商环境、产业链协作、人才生态和文化创新等多重叠加效应。

其他城市也并非缺乏孕育“宇树科技”或deepseek等科技企业的潜力,而是因为城市差异,在产业重心、资本结构和创新文化等方面各有偏重。

这些城市如果想在未来孵化出类似企业,复刻“杭州奇迹”, 不仅需要对前沿产业的精准策略调整,更要韧性和耐心培育出合适的创新土壤,静等风来。

因为杭州如今的奇迹,“不是风吹来的,而是风口上飞起来的。”

而任何领域的成功,实力与耐心,缺一不可。

来源:城市研究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