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流感季节一到,医院就像是“春运”现场,人满为患。发烧的、咳嗽的、鼻涕直流的,每个诊室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医生们忙得团团转,而患者们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我该吃什么药?”但其实,防流感的关键根本不是吃药,而是戴好口罩!
如果你还在纠结戴哪种口罩,那可能走进了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口罩的真相,看看哪些口罩能戴,哪些口罩绝对不能戴!
有些人明明戴了口罩,结果还是感冒了,甚至还比不戴口罩的人病得更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去年冬天,北京某三甲医院接诊了一位流感重症患者小李,他自信满满地对医生说:“我天天戴口罩,怎么还这么严重?”医生一看,发现他戴的是一只已经用了两周的N95口罩,颜色都发黄了!这就像是拿着一个破筛子去挡风,完全防不住病毒。
戴口罩不是点缀,更不是心理安慰,而是要戴对、戴好、坚持戴!如果你戴的是脏口罩、湿口罩、反复使用的口罩,那效果可能比不戴还差。
很多人买口罩的时候,都会纠结一个问题:N95和医用外科口罩,哪个更防流感?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
其实,普通人日常防流感,医用外科口罩就够了!N95虽然过滤效果更强,但长期佩戴憋气,容易导致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戴太久反而有风险。
而且,N95的密闭性要求更高,一旦佩戴不当,效果可能还不如正确佩戴的医用外科口罩。
所以,不用盲目追求最贵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是普通通勤、上班、逛超市,医用外科口罩完全够用。
如果是去医院、密闭空间或者接触流感患者,可以考虑N95,但要注意佩戴时间,千万别长时间憋着。
有些口罩,不仅没用,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健康隐患。以下几种口罩,千万别戴!
棉布口罩、丝绸口罩:很多人觉得布口罩可以反复清洗,经济又环保。
但问题是,布口罩的过滤效率太低,基本挡不住病毒!而且,湿了之后更容易滋生细菌,戴着反而更危险。
带呼吸阀的N95口罩:很多人不知道,带呼吸阀的N95口罩是给工业防尘设计的,根本不是用来防病毒的!因为呼吸阀是单向的,你呼出的气体直接排出,如果你已经感染了流感,戴这种口罩会把病毒直接传播给周围的人。
用太久的口罩:口罩不是“传家宝”,用了几天甚至一周不换,那上面早就积满了细菌和病毒。
一般来说,医用外科口罩4小时就要换一次,N95最长不要超过一天。如果口罩变湿、变脏,一定要立刻更换!
很多人以为戴上口罩就“万事大吉”了,但其实,戴口罩的方式不对,等于白戴!以下这些错误,你是不是也犯过?
1. 口罩只遮住嘴,不遮住鼻子
戴口罩只挡住嘴巴,鼻子露在外面,这简直是“自欺欺人”!病毒可以通过鼻腔进入呼吸道,如果鼻子不遮住,那口罩基本等于没戴。
2. 口罩反复摘戴,甚至拉到下巴
很多人吃饭、喝水时,就把口罩拉到下巴,等吃完再拉上去。
但问题是,下巴上有很多细菌,口罩接触到下巴后再盖回嘴巴,等于把细菌直接送进口鼻!正确的方法是,吃饭时直接摘掉口罩,放进干净的袋子里,吃完换一个新的。
3. 口罩戴得太松,鼻梁处不贴合
口罩一定要贴合面部,特别是鼻梁处的金属条要压紧,否则空气会从缝隙中进入,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1. 勤洗手,别用手摸脸
流感病毒不仅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手接触了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物品后,如果再摸鼻子、揉眼睛,就可能把病毒带进体内。所以,勤洗手比吃补品更管用!
2. 保持室内通风
很多人怕冷,冬天家里门窗紧闭,结果病毒越积越多。每天开窗通风20分钟,比喷消毒水更有效!
3. 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流感不是靠吃药预防的,免疫力才是最强的“天然疫苗”。
每天坚持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比吃任何保健品都更有用。
流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防护不到位。与其等生病了再去医院排队吃药,不如提前做好防护,戴好口罩,保护自己和他人。
别再纠结N95还是医用口罩,重点是正确佩戴,并且坚持更换。别让一个小小的口罩,成为你健康的漏洞!
来源:医者老周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