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钧和奚美娟就不用多说了,两人把六七十年代的母女俩演得很到位,前者是个好男人,有点想要个儿子却爱而不得的人设,后者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有她在,这个家就不会倒。
《六姊妹》终于开播了,无论是剧情还是选角,都对得起开年代剧的名头。
刘钧和奚美娟就不用多说了,两人把六七十年代的母女俩演得很到位,前者是个好男人,有点想要个儿子却爱而不得的人设,后者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有她在,这个家就不会倒。
饰演大老汤的林永健,演什么像什么,经常戴着眼镜和帽子,完全看不出是《驻站》中的王喜柱,大老汤是何常胜的上司,因父辈恩怨牵连何常胜一家,常常在工作中为难何常胜,还经常嘲笑何常胜生不出儿子。
目前来看,大老汤也不是啥彻头彻尾的坏人,但思想观念很传统。
还有郭虹饰演的汤婆子,和大老汤是夫妻,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她和大老汤都是那种咄咄逼人的主儿。
自己儿子欺负别人反被打,她硬是带着儿子来要何家讨说法,拿不到好处就不走,看得出来,郭虹饰演这样的角色早就炉火纯青,各种动作和语言信手拈来。
只是没想到,看完5集《六姊妹》,发现有些明星过气不是没原因,根本带不动。
邬君梅是谁?《末代皇帝》里风情万种的文绣,《宋氏三姐妹》中气场全开的宋美龄,国际范儿与演技并存的大青衣,可到了《六姊妹》,她饰演的劳模刘美心,愣是让观众没看懂。
年代剧讲究“接地气”,可邬君梅一登场,活脱脱把六十年代的淮南车间演成了紫禁城后宫。
生孩子没有错,在那个年代更常见,一家好几个兄弟姐妹,但邬君梅饰演的刘美心,硬是演得跟孩子苦大仇深的样子,整天板着个脸,教育批评孩子,不知道以为孩子不是她亲生的。
更绝的是吃野菜饼的名场面,别人啃窝窝头啃得满眼放光,吃得津津有味,她小口轻咬、兰花指微翘,愣是把粗粮吃出了米其林三星的矜持。
这哪是那个年代的劳模,分明是来乡下体验生活的富太太。
演技派翻车,问题出在哪?不是台词功底,也不是表情管理,而是“角色适配度”的硬伤。
邬君梅骨子里的强势与疏离,遇上刘美心这个需要烟火气的角色,就像旗袍配工装— —哪儿哪儿不对付。
除了演技,邬君梅的年龄也不适配这个角色,也不知道《六姊妹》的选角导演对“年龄感”有什么误解,让59岁的邬君梅演30岁左右产妇,和71岁的奚美娟同框演婆媳,结果两人站在一起宛如姐妹唠嗑。
镜头一切,满脸褶子的“少妇”躺在床上坐月子,好家伙,这样的年龄感,真是越看越违和。
不是说中年女演员不能演年轻角色,刘晓庆40岁演16岁武则天靠的是妆容和演技,周迅38岁演19岁九儿凭的是灵动的眼神。
可邬君梅的问题在于,剧组既没给她磨皮滤镜,也没设计年龄过渡剧情,直接让她顶着原生态皱纹演少妇,当镜头怼脸拍到眼角的鱼尾纹时,这还怎么让观众入戏?
最新剧情中,刘美心来医院看受伤的大女儿,关心的话没说两句就算了,毕竟这也不是第一次,但这表情看起来是真出戏。
脸色看起来保养得挺好,头发也是黑色的,但就是不能做表情,一做起表情来,和30多岁的少妇差别就大了。
其实,《六姊妹》不是第一个在“烟火气”上栽跟头的。
前有章子怡《上阳赋》装嫩被群嘲,后有彭小苒《画眉》演特工像过家家,但年代剧尤其苛刻— —观众要的不是精致的服化道,而是能闻见煤球味儿、看得见汗渍的生活质感。
反观剧中老戏骨奚美娟,几场戏就立住了“何文氏”的人设。
行走时佝偻的背、看孙女时浑浊却温暖的眼神,连说话都带着淮南方言的黏糊劲儿,这才是年代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演员得把自己“腌”进角色里,从里到外透出时代的咸菜缸味儿。
可惜邬君梅的表演还停留在“展示演技”层面。
切猪尾巴时全家眼冒绿光,她淡定得像在切法式鹅肝,女儿饿得啃手指,她眼神飘忽得像在思考明天该去哪里旅游,请问这样的演技,让观众怎么代入到剧中?
当然,目前这部剧才开播不久,随着剧中角色年龄的增加,邬君梅会更加适合这个角色,到时候说不定口碑也会有逆袭,不知道你怎么看?
来源:影视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