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全球224 篇论文被撤,中国学者占 101 篇,图像与 LLM 重灾区

B站影视 2025-02-06 15:04 1

摘要: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学术诚信始终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石。然而,2025 年 1 月的一场撤稿风波,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学术界激起了千层浪。诚信科研编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月共有 224 篇文章被撤回,其中涉及中国单位的撤稿文章达到 101 篇,占比近半。

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学术诚信始终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石。然而,2025 年 1 月的一场撤稿风波,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学术界激起了千层浪。诚信科研编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月共有 224 篇文章被撤回,其中涉及中国单位的撤稿文章达到 101 篇,占比近半。这一现象不仅引发了学术界对科研质量和学术规范的深刻反思,也让公众对科研成果的可信度产生了质疑。

此次撤稿事件涉及众多知名期刊,包括 Molecular Therapy、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Frontiers in Immunology 等。这些期刊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其发表的论文往往代表着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然而,撤稿事件的发生,无疑给这些期刊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从撤稿文章的分布来看,按照国家划分,中国单位的撤稿文章有 101 篇,非中国单位的有 123 篇。在撤稿数量较多的期刊中,Neurosurgical review 以 81 篇的撤稿量位居榜首,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 和 Soft Computing 均有 20 篇文章被撤回。这些数据反映出,撤稿问题并非个别国家或期刊的孤立现象,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学术领域中普遍存在。

进一步分析撤稿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在 224 篇撤稿文章中,图片异常(如图片重复)的有 58 篇,数据异常的有 7 篇。图片作为科研论文中直观展示实验数据与研究成果的关键元素,其质量与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接受度。图片重复、盗图、质量低下、组合不当、“误用” 与篡改、比例失调与字体不一致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原作者的权益,也玷污了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的一篇论文中,就因多处图像高度相似,学术诚信遭到质疑。相关检查报告指出,论文中的 Fig.2D 图像表现出意想不到的相似性,Fig.3A 的 West blot (WB) 图像经水平翻转后也显示出过于相似的情况。尽管通讯作者和研究团队承诺核查原始数据并重复实验,但外界的疑虑并未消除。

同行评审受到损害 / 第三方参与的撤稿文章有 58 篇,这一数据凸显了学术评审环节的重要性。同行评审是确保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机制,它通过同行专家的评审,对论文的研究方法、数据可靠性、结论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然而,当同行评审受到损害,如存在第三方参与、评审专家不公正等情况时,就可能导致一些不符合学术标准的论文得以发表,最终引发撤稿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文本是由大型语言模型生成(LLM)的撤稿文章有 81 篇,这一现象反映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学术领域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大型语言模型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辅助,但如果不加规范地使用,就可能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例如,一些作者可能过度依赖大型语言模型生成论文内容,甚至直接抄袭模型生成的文本,从而违反了学术诚信原则。

在中国单位的 101 篇撤稿文章中,以医院为第一单位的有 79 篇,占多数,其中 29 篇文章因图片异常被撤回。这表明在医学研究领域,科研规范和质量控制亟待加强。医院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推动医学进步、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责任。然而,撤稿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医院的学术声誉,也可能对患者的信任产生负面影响。

撤稿文章主要集中在各类细胞癌的靶向调控、非编码 RNA 调控机制的发现,以及多项荟萃分析研究。这些领域通常是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成果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撤稿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怀疑,也给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撤稿事件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撤稿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学术声誉,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研究数据表明,因学术不端的论文被撤后的五年内,79 名负有主要责任的作者中有 45 位没能再次发表论文。而对于被撤论文中负次要责任的作者,论文被撤稿对他们的影响也极大,有 27.6% 和 20.3% 的非主要责任作者在论文被撤后的五年内也没能再次发表论文。对于科研机构来说,撤稿事件可能会降低其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影响其科研项目的申请和资助。

224 篇撤稿文章列表: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