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束星北的这两个身份,都足以让他在我国物理学界拥有一席之地。但是在50年代末,束星北曾被打为“右派”而接受劳动改造,被安排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同时负责打扫厕所卫生。
束星北(1907年10月—1983年10月),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在浙江大学就读时的老师,他也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
束星北的这两个身份,都足以让他在我国物理学界拥有一席之地。但是在50年代末,束星北曾被打为“右派”而接受劳动改造,被安排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同时负责打扫厕所卫生。
束星北
束星北的学术地位,尤其是个人坎坷的经历,引发了很多人浓厚的兴趣。2005年,作家刘海军出版了《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一书,更引发了人们对束星北的关注。
一些文化学者或媒体,将束星北描述为“天下第一才子”、“中国现代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甚至称他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那么,束星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到底如何呢?
一、束星北并不是物理学界的“天才”和“领军人物”
对于束星北是“天才”物理学家一说,只出现在刘海军这样的传记文学作品和一些文人学者的文章中。海内外对束星北有所了解的物理学界的同行们,特别是与他有过直接接触的物理学人士,一般都承认束星北在物理教学方面的水平非常令人敬佩,但是对于物理学研究方面,很多人认为他并没有作出什么有重要影响的贡献。
比如,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老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就对束星北在物理学研究上的评价很一般。
吴大猷在《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一书中说道:“有一位先生叫束星北......这位先生在欧洲和美国这两边跑来跑去,所以,也没有真正认真地待在哪个地方做过研究......据我所知,他写了一两篇文章,把地心引力跟电磁场联合起来,这个东西是爱因斯坦做了一辈子还没有完成的东西,因此,可以说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重要的结果。”
另外,作为“圈内”人的李政道、王淦昌、程开甲等人,没有一个称束星北是“天才”物理学家,是“领军”人物。
程开甲
程开甲在《束星北先生的学术思想》一文中,特别肯定了束星北在物理学教育方面的天赋和才华,但是也指出了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问题。
“束先生有一个弱点,工作做好就放下,不久就忘了。”比如,“1941年夏天,他组织讨论如何击破原子核。当时,束先生回上海,此事就停下来。”
束星北对于物理学的研究不能持之以恒这一点,也得到了他所任教的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印证。
中国科学院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专家樊洪业在《竺可桢日记里的束星北》一文中写道:“从竺可桢日记中可以看出,他(束星北)是个心多旁骛的人。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在1944年跑到国民党军令部技术室去作高级打工,受了那1万元高薪的诱惑而离开了浙大的教研岗位。”
竺可桢
另外,通过束星北实际从事的研究领域,也可以看出来他研究的庞杂而不专一。
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束星北曾偷偷跑出来练拼刺,准备直接上战场;解放初期,觉得国家急需抓农业问题,束星北又潜心研究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问题;他晚年又将研究转向了海洋领域。
虽然束星北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他研究领域的不专一,也导致他在物理学方面,不能成为可以与王淦昌、程开甲、钱三强等人相提并论的领军人物。
二、束星北一直都很爱国
通过前面束星北抗战时期练拼刺和建国初期关心气象问题,都可以看出来束星北的爱国热忱。
就算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束星北被错划为“右派”,长期遭受不公的待遇,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爱国的初心。
作为一个对核爆炸早就非常熟悉的物理学家,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束星北非常清楚一个国家拥有核威慑意味着什么。束星北在1964年向有关组织提出研制核武器以防止核战争的建议,并曾两次向统战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他有三个在国外熟识的核物理学家,他“可以协助党动员他们回国。”
当1964年10月听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时,束星北立刻嚎啕大哭起来。他为自己不能与王淦昌、程开甲在现场并肩战斗而伤心,但他对祖国的日益昌盛感到由衷的高兴。
1972年10月20日,他在给李政道的信中写道:“你这次回国,当能看到祖国经历的惊天动地的变化,28年前那种国内卑污,国际受辱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还矣!”
对于长期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束星北鲜有抱怨。他更没有失去对这个国家这个党的希望。1982年,他对他当年在浙大的学生、地下党员周志成说:“说来也怪,划右派前,我不了解共产党;划了右派,却了解了党。我曾经问过把我划为右派的党委书记,为什么你非要把我划为右派不可?他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就像反革命,越看越像'。可见整我是主观主义,与国民党的勾心斗角还有原则区别,这其一。其二,是发现整错了,就登门道歉,这很了不起,是国民党绝对做不到的。”
李政道
应该说,这的确是束星北的情怀。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做的事是不值一谈的,但我爱国,也爱共产党,因为我束星北经历过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华,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国内外的事情见的多了,心里明白中国共产党最好,这一点可以告诉任何人。”
三、束星北的遭遇是支流
束星北被错划成“右派”虽然事出有因,但是错了就是错了。不过,束星北的遭遇只是当时众多物理学家遭遇的一个支流,而不能被夸大为主流。
在吴大猷、黄伟彦、叶铭汉、戴念祖合著的《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一书中,一共列举了49位留在大陆和从海外回到大陆的物理学家,其中,包括束星北在内的6位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曾受到不公正对待(4位死于浩劫),另外43位则都在工作岗位上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其中有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钱三强、彭桓武、赵忠尧、郭永怀、王淦昌、程开甲等。
总体来说,新中国为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自然科学界的知识分子,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好平台。但从束星北身上,又反映了在贯彻知识分子政策方面经历过一些曲折。不过,一个是主流,一个是支流,这是必须被澄清的事实,而且通过前面束星北1982年的言论也可以知道,束星北本人也能很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坎坷遭遇,而不是因私泄愤地歪曲历史!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