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教育部每年公布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专业撤销数量逐年攀升,2024年撤销专业布点达1670个,创历史新高415。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数据皆出自权威机构统计”
“预测由DeepSeek完成,排名不分先后”
近年来,教育部每年公布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专业撤销数量逐年攀升,2024年撤销专业布点达1670个,创历史新高415。
那么,未来10年可能消失的大学专业有哪些?
看看Deepseek的预测,别让孩子栽在了信息差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虽然覆盖了很多领域,从管理学到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都有,但它的设置是“广而不精”。
这个专业原本是想通过结合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课程内容太过广泛,难以满足行业对深度技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结果就是很多毕业生的技能既不够专业,也缺乏应用能力,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吃了不少亏。
很多学生虽然学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但你能指望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像真正的程序员一样进行编程、数据库管理或者系统开发吗?
显然不太可能,但这些恰恰是现在IT行业最需要的技能之一。
所以,毕业生通常既没有足够的技术深度,也没有充分的管理经验,最终只能在一些低端岗位上徘徊,比如IT系统管理员或者信息化专员。
但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已不再需要传统的IT系统管理员或企业信息化专员了。
随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很多以前由人做的工作现在都可以由自动化工具和AI代替了。像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传统的IT管理岗位。
这样一来,很多原本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岗位,正在逐步被淘汰。
而那些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等职位,需要的可是更深层次的技术能力,远远超过了这个专业能提供的基本技能。
随着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编制越来越紧缩,招聘的岗位数根本跟不上毕业生的需求,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那么多,能上岸的却是少数。
加上事业单位的改革,这些岗位还在逐步减少,很多老旧的职位要么被合并,要么干脆消失了。
除了就业问题,社会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数字化转型让很多传统的行政管理岗位,变得越来越不吃香。
再看看社区管理岗位,随着智慧社区的推进,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让社区的运行变得更加智能化,传统的人工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多余了。
不仅仅是政府和社区管理岗位,连那些非营利组织的初级管理职位也在逐渐消失。
以往,公益组织和非营利机构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来确保项目运转,但今天,社交媒体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捐赠平台的自动化等,使得这些管理工作逐渐可以由技术替代。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本身就有些“宽泛”,既学习管理学的理论,又学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但它既没有深入的计算机技能,也没有足够的管理实践经验。
学生毕业后,往往没有专精的技能,也没有直接能应用于现实工作的管理经验,这让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所以,市场上的企业和机构在招聘时,往往更倾向于那些具有更高技能、更专精方向的应聘者,而不是这类“通才”。
市场营销现在的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太快,尤其是数字营销的崛起,要求营销人员不仅懂得传统的理论,还得能灵活运用实际的工具和数据来推动业务增长。
比如,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如何进行SEO优化,或者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市场趋势。可是,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似乎并没有及时跟上这种变化。
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时,发现自己只是对营销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缺少真正能操作的技能。这种“纸上谈兵”的情况,直接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碰壁。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传统销售岗位门槛低,很多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轻松跨入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专业毕业生,凭借数字化工具和技术背景,进入销售行业也不成问题。
这就让营销专业的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而且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工具的普及,传统销售岗位逐渐变得不再依赖人力,反而更依赖技术。
此消彼长之间,营销专业的学生就更难找到工作了,归根到底,这还是因为市场营销一向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消费者行为、市场定位、品牌战略等。
问题是,这些课程内容虽然很基础,但都停留在了比较“空泛”的层面。
企业现在更倾向于招聘具备数据分析和数字营销技能的跨学科人才。这样一来,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就处在了“技术替代”和“跨学科竞争”双重夹击中,显得越来越不吃香。
广告学传统的广告学专业,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很多时候讲的还是那些老生常谈的经典知识,比如广告策划、创意写作、平面设计等。
这些知识曾经是广告行业的基础,可是在今天,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短视频、直播带货这些新兴形式的出现,让传统的广告策划课程显得越来越落后。
过去学广告策划的学生,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平面设计来传递信息,如今你需要的是能够快速制作和剪辑短视频,懂得平台算法,甚至要学会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广告投放。
如果你还停留在传统的文案和设计思维中,能跟上这些变化吗?显然不太可能。
不仅如此,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没能及时与时俱进,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广告行业从传统的静态广告转向动态、互动、精准投放的方向。传统广告的创意和投放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变得不再适用。
比如,如何利用社交媒体、SEO优化,或者如何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很多课程根本没涉及。
这就导致了很多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常常捉襟见肘。
因此,许多高校逐渐意识到,传统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无法有效培养适应新兴广告形式的专业人才。
当企业开始寻找那些懂得数据驱动、精细化营销、社交媒体运营的人才时,传统广告专业的学生就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AI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小语种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天的机器翻译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只能粗略翻译的状态了。
像Google Translate、DeepL这样的工具,已经能够做出非常准确的翻译,甚至在一些复杂领域的翻译中表现得比许多人类翻译还要好。
AI翻译不仅成本低,而且效率高,它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实时语音翻译方面,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像科大讯飞的翻译机,简直让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跨语言交流变得超级方便。
如果说时代的变迁,对于小语种学生来说算是“外患”,那么其本身的“内忧”同样严峻,因为即便是现在,学小语种的毕业生,很多也找不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2024年,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居然只有14%,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位。
而且随着全球化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小语种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萎缩。
比如说,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这样的通用语种,依旧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像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这些语言,使用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小。
除非你能进入“一带一路”相关的领域,这些语言的需求量才会稍微大一点。
未来1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将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部分传统专业因技术革新、社会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整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种变革并非简单的“淘汰”,而是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面对这一趋势,学生、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都需要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应对。
唯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把握机遇,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未来,而未来的钥匙,正掌握在每一个愿意拥抱变化的人手中。
来源:沧海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