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齐书·卷七·东昏侯本纪》写到:“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这是皇帝的住所,在当年皇宫才能称之为青楼。
古代大型娱乐场所,青楼、妓院、秦楼楚馆、勾栏瓦舍。提起这些词某些人就双眼放光,如果能穿越,肯定得去看看。
可是,如果真的穿越了你就会发现,这几个地方差别很大,它们不一样。
先来说青楼。
最早的青楼指的就是青砖碧瓦的阁楼庭院,单纯指颜色,与任何职业都没有关系。代指妓院之前,青楼大约有三种含义。
第一个,指帝王居所。
《南齐书·卷七·东昏侯本纪》写到:“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这是皇帝的住所,在当年皇宫才能称之为青楼。
第二个,指豪门。
《晋书》中说“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州为之语曰:麹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唐代有首诗叫《寒女行》,主要内容是把贫寒之家的女孩和富家女作对比,其中一句是“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终日著罗绮,何曾识机杼。”这里的青楼,也是指豪门,不是卖笑的风月场所。
第三个,指年轻女子的居所。
曹植《美女篇》就写过:“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那么青楼这俩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味了?
南朝诗人刘邈写了一句“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这里的“倡女”不是风尘女子,它指的是家妓。古代很多高官家里都养,就是宴会上唱歌跳舞助兴的一群女孩。
“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这句中的青楼,指的还是豪门。倡女的工作地点是豪门,不是烟花场所。但是这句诗引起了歧义,导致青楼的含义慢慢变了。
到了唐朝,杜牧写“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宋代陆游写“世人但惑青楼倡,琵琶箜篌杂胡羌”,这个就真的是指青楼了。
但是,虽然青楼二字含义变了,但青楼绝不是妓院。虽然青楼妓院经常一起出现,可青楼比妓院高雅多了。
简单来说,去妓院,只要有钱就行了,甚至都不需要什么大钱。因为这就是个做皮肉生意的地方,直接解决生理性需求,一点也不高雅。
青楼不一样,来这里的人除了有钱,还得有才华,有相貌,有身份地位。比如说李师师,她的客人都是大词人周邦彦这类的,宋徽宗为了见她一面都得从皇宫里面挖地道。
所以,即便青楼的意思变了,也是高档娱乐场所,不是低俗色情聚集地。
也一直有人在给青楼正名。
宋代诗人陈师道在《放歌行》中也写道,“春风永巷闭娉婷, 长使青楼误得名”。直接说青楼是被误传了。
清代文人袁枚在代表作《随园诗话》中说:今以妓为青楼, 误矣。
突然想起来,民国时张作霖修建的大帅府里面有两栋建筑,因为用青砖建造,所以一个叫大青楼,一个叫小青楼。
大青楼是张作霖和张学良工作休息的地方,著名的“老虎厅”、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卧室等都在里面。小青楼是张作霖给最喜欢的五夫人修建的,被誉为“园中花厅”。
参观时不理解,张作霖当年盖房子,为什么要用青砖呢?大青楼小青楼多难听。尤其是小青楼,还是给五夫人修建的,张作霖就算是没文化,也应该知道青楼是啥意思,这不是骂人么?难道中间有什么隐情?
或许真的有点隐情。但绝不是张作霖没文化闹笑话,可能是他希望自己能从地方军阀再进一步,让青楼像南北朝时一样,成为帝王居所。
除了青楼,秦楼楚馆也是妓院的别称。
据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特别喜欢吹箫。为了让孩子吹箫时有个优美的环境,秦穆公就给她修建了一座凤楼,后来称之为秦楼。
楚馆是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楚灵王,就是留下典故“楚王好细腰”的那位国君。这个人特别好色,在全国范围内搜集长得好看腰又细的女孩,又举全国之力耗时数年修建章华台,据说这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这些女孩就被困在章华台中为楚灵王一人服务,有点“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后人就把这座宫殿称为楚馆。
所以,秦楼楚馆最初指的是歌舞娱乐场所,后来引申出了妓院的意思。
章台也是妓院的另一个称呼,原因是汉代有一条街叫章台,本来没什么,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这条街上的歌舞酒楼逐渐增多,还有很多妓院。所以慢慢的,章台街就成了妓院的代名词。
汉朝有个官员叫张敞,就是著名的给妻子画眉的人。他在担任京兆尹时,每次散朝都路过章台街。其实回家路过这条街的人不少,但是大家爱惜羽毛都绕路走,毕竟“走马章台”就代表涉足妓院,不好听。
但是张敞不介意,他每次都骑着马在章台街溜达。如果遇到御史,他就一边用扇子之类的东西遮住脸,一边催促马快点跑。估计在当年,这是章台街一景。
还有个词牌叫《章台柳》,最出名的一首词是唐朝诗人韩翊写的,“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韩翊能把这个词牌写好,肯定是有感而发。当年他到长安求取功名,与富商李生的小妾柳氏两情相悦。李生倒也爽快,不仅没发火,还把柳氏送给了韩翊,又给了一笔钱让他好好读书。
韩翊自然特别高兴,从此一心备考,柳氏就在一旁红袖添香。几个月后,韩翊高中进士,衣锦还乡也不忘柳氏,说你和我一起回老家,禀明父母后咱俩就成婚。
但柳氏却不想和他回去,韩翊此次回乡光宗耀祖,而自己歌伎出身,恐怕会连累韩翊被人指指点点。最终他们决定韩翊自己回家,禀明父母后回来再成婚。
可是,韩翊还没回来,安史之乱爆发了,守在长安城中痴痴等待的柳氏被敌军劫走,多番波折后又被救出来,与韩翊破镜重圆。
故事特别感人,唐传奇《柳氏传》,清代白话小说《章台柳》写的都是这件事。后来,章台柳就代指了章台的妓女。
最后,咱们重点说说勾栏瓦舍。
《知否》中,男二号身边的丫鬟有两绺头发没梳上去,被郡主看到了直接开骂,说你脑子被狗吃了,学那些勾栏式样。男主前期胡混,抱着女主说,我这秦楼楚馆勾栏瓦舍不是白混的,胭脂水粉比你都熟。
在很多影视剧中,勾栏瓦舍就是青楼妓院的代名词,好人家的女孩肯定不去,好男孩也不应该去。
但是,事实上,妓院是妓院,青楼是青楼,秦楼楚馆是秦楼楚馆,全都不一样。而勾栏瓦舍与它们相比,更是一点都不一样。这么说吧,咱们没去过青楼妓院,但一定去过勾栏瓦舍。
因为在宋朝,勾栏瓦舍就是民间艺术演出。当时的商业性游艺场所叫“瓦舍”,意思是“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简单方便。而瓦舍中设置的一个个小剧场小舞台叫“勾栏”,就是用栏杆围起来的地方。
宋朝的勾栏瓦舍里面,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说唱、杂技、歌舞表演,甚至说各种小吃、茶铺、算命先生,这里全都有。现在不容易看到的,相扑、击剑、驯兽、皮影戏等,这里面也有,甚至还有训练蚂蚁的。
《东京梦华录》中说,汴京城内瓦舍众多,知名的就有十几个,而这些瓦舍里面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勾栏,昼夜不停演出,全天人声鼎沸。
有些瓦舍收门票,有些不收。但是你进去后,想看某个勾栏的演出,就得买门票了。每个勾栏外面都有“招子”,什么时间段演出什么节目,主要角色有那几位,多少钱,写的一清二楚。
是不是特别熟悉,这不就是现在商业街么?尤其是旅游景点全都是这个模式。所以说,咱们没去过青楼妓院,但肯定去过勾栏瓦舍。
来源:大力侃历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