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现DeepSeek在研究中的大作用,我继续通过与他沟通,借助他的数据库知识库储量,寻找现在一群人关注的热点,经络与神经的关系。
发现DeepSeek在研究中的大作用,我继续通过与他沟通,借助他的数据库知识库储量,寻找现在一群人关注的热点,经络与神经的关系。
依旧是先讨论其它的话题,从DeepSeek的系列回答中,联想到经络与神经的关系,进而问他下面这个问题。
大家要仔细阅读我贴上的,DeepSeek的思考和回答,这才是此主题最重要的内容。
问:回到最前面的话题,神经系统的反应调控,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二者之间有啥同异
上面的图是DeepSeek展现出来的思考过程,下边是DeepSeek回答(正文):
神经系统(现代医学体系)与经络系统(传统中医理论)的关联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课题。二者在生理调控中存在功能层面的部分重叠,但在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调控维度上存在本质差异。以下从七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
---
### **一、系统结构对比**
### **二、信息传递特性**
1. **神经系统**:
- **传导速度**:有髓纤维120m/s,无髓纤维0.5-2m/s
- **编码方式**:频率编码+空间拓扑映射
- **可塑性**:突触LTP/LTD,时间窗口
2. **经络系统**:
- **传导速度**:0.1-10cm/s(同位素示踪研究)
- **编码方式**:非线性波动(混沌动力学模型)
- **可塑性**:穴位敏化现象,时间窗口数小时至数天
---
### **三、调控机制差异**
#### **神经系统**:
- **快速应激**:交感-肾上腺轴200ms级响应
- **精准定位**:躯体感觉皮层空间分辨率达2mm
- **分子机制**:离子通道(Na⁺/K⁺-ATP酶)、神经递质受体(NMDA、GABA_A)
#### **经络系统**:
- **整体调节**:针刺足三里可影响迷走神经、IL-6、胃肠动力等多靶点
- **能量调控**:红外热成像显示经络传导伴随0.05℃温度波动
- **分子假说**: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2)、ATP释放(嘌呤能信号)
---
### **四、功能重叠领域**
1. **内脏调节**:
- 迷走神经(神经系统)与任脉(经络系统)均调控胃肠功能
- 实验显示电针足三里与迷走神经刺激在抑制TNF-α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2. **疼痛调控**:
- 内啡肽系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与针刺镇痛存在μ阿片受体共同通路
- fMRI显示合谷穴刺激与体感皮层激活区域部分重叠
3. **免疫调节**:
- 交感神经调控脾脏免疫细胞迁移
- 艾灸关元穴提升NK细胞活性(IL-2/IFN-γ通路)
---
### **五、特殊现象对比**
1. **循经感传**:
- 沿经脉出现的蚁行感/温热感(与C纤维传导速度不符)
- 可能与筋膜张力波传播(10-20m/s)相关
2. **穴位敏化**:
- 内脏病变时对应穴位出现电阻降低、痛阈下降
- 机制涉及DRG神经元跨节段敏化(神经-经络交叉对话)
3. **脑区响应**:
- 针刺太冲穴激活额叶(情绪调控)
- 视觉刺激同步激活视神经与胆经(瞳子髎穴电位变化)
---
### **六、现代科学交叉验证**
1. **筋膜网络假说**:
- 穴位80%位于肌间隔/神经血管束穿筋膜处
- 筋膜内胶原纤维具有半导体特性(电阻率10³Ω·cm)
2. **间质液通道理论**:
- 针灸增强组织液流动速度(荧光示踪剂扩散快27%)
- 穴位区存在LYVE-1⁺/Podoplanin⁺间质通道
3. **电磁场模型**:
- 经脉线表面电位较周围高15-30mV
- 穴位区存在10-300Hz特征电磁振荡
---
### **七、系统整合趋势**
1. **神经-经络对话节点**:
- 交感神经链与膀胱经走行高度吻合
- 迷走神经耳支分布区与耳穴系统重叠
2. **共同调控靶点**:
- TRPV1通道:参与痛觉传导(神经)与艾灸热效应(经络)
- 迷走神经-脾轴:连接自主神经与脾经免疫调节
3. **跨尺度调控模型**:
- 神经系统(微观电信号)→ 经络系统(介观机械波)→ 整体稳态(宏观生理)
---
### **八、根本差异总结**
1. **调控逻辑**:
- 神经系统:局部精确控制+层级整合
- 经络系统:全局平衡调节+网络共振
2. **时间特性**:
- 神经系统:毫秒级响应+短期适应
- 经络系统:分钟级效应+长期稳态
3. **干预方式**:
- 神经系统:药物/电刺激(受体特异性)
- 经络系统:针灸/导引(系统整体性)
---
当前研究提示,神经系统可能是经络系统的物质载体之一,而经络系统可能对应着尚未被完全认识的「体细胞间通讯网络」。最新光声成像技术已能在活体观察到针刺引发的沿经脉走行的机械波传导(速度0.3m/s),这种波可能通过调控间质液流动影响细胞代谢,为理解两大系统的本质联系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需突破还原论范式,在复杂系统框架下探索神经-经络-免疫的多维耦合机制。
以上内容,是全文引用DeepSeek的回答。
我这里的问题是,“神经系统的反应调控,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二者之间有啥同异”。
我前面的话题,是关于神经系统的反应调控,由DeepSeek的回答,我联想到了和对它和经络系统的调节做对比的想法。显然在我看来,他说的内容,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是有些关联的。
然后有此一问。
所以,DeepSeek是从他的资料库里,包括5600万篇期刊论文,3.2亿册数字图书里,给我搜索出来的资料,经过他的分类,组织,汇总,分析,呈现给我的。
他说的是,二者在生理调控中存在功能层面的部分重叠,但在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调控维度上存在本质差异。
他从七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并且一一列出相应的资料和数据。
无论是从①系统结构/性能,还是②信息传递方式,又或者③是调控机制,还有④功能重叠,⑤特殊现象对比,⑥现代科学交叉验证,最后是⑦系统整合趋势,大量的数据、验证角度得差异,都说明神经系统与经络系统不一样!
而最后DeepSeek的结论很重要,“当前研究提示,神经系统可能是经络系统的物质载体之一,而经络系统可能对应着尚未被完全认识的「体细胞间通讯网络」。最新光声成像技术已能在活体观察到针刺引发的沿经脉走行的机械波传导(速度0.3m/s),这种波可能通过调控间质液流动影响细胞代谢,为理解两大系统的本质联系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需突破还原论范式,在复杂系统框架下探索神经-经络-免疫的多维耦合机制。”
看清楚了吧,神经系统可能是经络系统的物质载体之一(就是还可能有之二,之三,…)。
其实,就从经络系统存在的时间响应,如子午流注,也知道神经系统不具备这个时间响应的差异性。所以神经系统覆盖不了经络系统的功能。
这算是我随手补充的一点吧。
对我而言,DeepSeek就是一个“超级专家和超级知识库”,所以可以好好帮我,在我的“海阔天空”的思考和联想中,帮我找到足够的证据,证实或否定我的思维跳跃。
而我可以在他的数据和思考面前,进行我的“再思考再认识”。
谢谢DeepSeek!
关于DeepSeek的可信度,我再贴一张图
其实,我们的脑容量,完全不足以与DeepSeek抗衡。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用他,作为我们的助手。
来源:踏雪无痕问道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