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家乡|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见闻

B站影视 2025-02-06 10:24 2

摘要:岗位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服务家乡建设,2025年寒假,贵州高校的青年学子们积极参与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书写奋斗故事,展现青春风采,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岗位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服务家乡建设,2025年寒假,贵州高校的青年学子们积极参与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书写奋斗故事,展现青春风采,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您好,您的检票口是12A,前面右转。”“您行李较多,需要我帮忙吗?”……1月17日,在贵阳北站候车大厅里,身穿橙色马甲的青年志愿者“小橙子”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就是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分院“温暖回家路-青春红”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温暖回家路-青春红”志愿服务队在贵阳北站开展志愿服务

今年大二的李翔翔是志愿服务队贵阳北站小组的组长,已连续两年参加春运志愿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小橙子”们分工协作,忙碌在车站的各个角落:向旅客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文明出行倡议;帮助携带大包小包的旅客搬运行李;问询台前精准解答车次信息,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帮扶服务。

志愿者为旅客服务

“老师时常跟我们说,作为轨道交通分院的学生,要以一名‘准铁路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李翔翔说,入学以来每年寒暑假他都参与了铁路运输志愿服务。经过多次的志愿服务,不仅锻炼和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和应变能力,还让他学会了如何带领团队高效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走出校园“小世界”,迈进社会“大课堂”。寒假里,大学生们积极开展岗位实习实践,他们深入机关单位、乡镇街道等政务一线从事民情调研、公共服务等;他们走进企业车间,深度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在服务群众中增长才干本领,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贵阳学院学生李清在纳雍融媒体中心实习锻炼

寒假一开始,贵阳学院学生李清就来到毕节市纳雍县融媒体中心,正式开启她的实习锻炼。

作为传媒专业的学生,李清主要负责当地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与推广工作。李清说,想利用自己所学为家乡发声,挖掘家乡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故事、人文风情,让更多人了解家乡。

“有一次拍摄一位老手艺人时,他为了配合我们呈现出最好的画面效果,在闷热的工坊里反复演示传统技艺,汗流浃背也毫无怨言。”李清说,当纪录片播出后,老人的订单量猛增,他专门打来电话道谢,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欣慰,“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传媒的力量,也为自己的工作自豪。”

用心去记录、用心去传播,这是李清参与社会实践的心得。同样,来自贵州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周棋棋,也在乡镇街道参与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

“王奶奶,这是今天的报纸,我读给你听……”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银壶社区,周棋棋正在为辖区高龄独居老人上门读报,并与其一起阅读交流。

在探访社区老人的活动中,周棋棋发现王奶奶的视力不好,看报纸很吃力,于是她便抽空上门为老人读报。老人与周棋棋聊人生经历,她向老人分享新鲜事,相互陪伴更相互传递温暖。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大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加深了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镇远县大学生春晖社志愿者为农户拍摄全家福照片

“大家看镜头,三二一,茄子!”近日,在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白果村,贵州大学学生、镇远县大学生春晖社志愿者陈珍正与队友,为当地农户拍摄全家福照片。

用镜头和光影为老人留下美好回忆,是镇远县大学生春晖社“记忆里的追光者:做乡村家庭的影像裁缝”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期望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关爱,为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并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老年人。”陈珍说。

“这帮学生娃娃好热心,也非常耐心地帮我们拍照。”村民黄秀兰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求学或务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家团聚,每年过年大家都盼望着志愿者早点过来,拍上一张全家福留作纪念。

自2021年以来,该项目已覆盖镇远县的12个乡镇,服务家庭1500余户。在实施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农村孩子有着课外辅导的需求,于是又衍生了寒假助学计划和暑期乡村支教活动,共组建14支支教队,招募240余名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公益课程。“反哺故土乡亲,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们。”陈珍说。

贵州理工学院学生侯誉在云舍村与当地小贩交谈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基层、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平台,他们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梵净山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一些问题,传统文化如何挖掘和传承?周边村寨如何整合开发旅游资源……”贵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侯誉的《梵净山旅游资源带动周边乡村振兴调查报告》,从产业发展、村民收入、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剖析了梵净山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这也是他今年寒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取得的成果。

今年寒假,贵州理工学院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调研,让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我是江口人,所以把梵净山旅游作为调研对象,希望通过调研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以后能更好地为家乡服务。”侯誉说,他先后在江口县寨沙、云舍等村寨,通过访谈、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实地采集一手数据,并完成了社会实践与观察报告,“后续我将继续开展调研,并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实习生 毕倩云 韩小梅 陈祉亦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