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认为,浩瀚无垠的宇宙一片寂静,因此我们的空间站在太空中是非常安全的,事实上我国的空间站在太空中已经遭受了多次“偷袭”。
很多人认为,浩瀚无垠的宇宙一片寂静,因此我们的空间站在太空中是非常安全的,事实上我国的空间站在太空中已经遭受了多次“偷袭”。
而且,多次袭击空间站的罪魁祸首已经被锁定,此次神十八在空间站的任务之一,就是上去解决这些麻烦。
空间站究竟被什么东西袭击了?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神十八发射
4月25日,万众瞩目的神十八终于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
不仅中国的媒体争相报道,就连很多国际媒体包括法新社、美联社等也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关报道。
他们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一直都非常关注,美国的新闻网站与英国《独立报》的视频账号还转播了神十八发射的画面。
神十八能够吸引众多关注,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乘员组“老带新”的模式。
此次出征的航天员是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人,他们都是80后,而首次担任指令长的叶光富,距离首次圆梦太空,也仅仅过了两年时间而已。
叶光富是第二批被选拔的航天员之一,在2021年的时候,乘坐神十三首次登上了太空。
叶光富已经参加航天员选拔的时候,李聪才刚刚成为一名飞行学员,他在2020年,入选为第三批航天员。
比李聪年纪只大两岁的李广苏,让人们知道,原来文科生也能当航天员,当年循规蹈矩选择学文的李广苏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多年之后,他竟然能够飞向太空。
第二个是被称为“太空养鱼”的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第三个就是载人航天任务的升级,此次神十八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再次进行了升级。
除了这三点之外,三名航天员还有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那就是给空间站的外壳装上更多装甲。
我们印象当中的装甲,都是那种厚重的钢板或者特殊材料,就像是盔甲一样,通过坚硬的外壳达到强大的防护。
但空间站的装甲却并不是坚硬的金属材料,用在空间站的防护装甲上的,都是长寿命低比值无机热控涂层、耐高温隔热材料与组件,还有一些舱内铜带照明仪器使用的特种功能涂层。
对于空间站的保护,其实这次的装甲也是首次尝试,因此虽然理论已经通过了多方验证,但究竟有多强的防撞击能力,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给空间站装上防护甲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毕竟现阶段也没有什么外星舰队或者其他国家的太空武器会袭击我们的空间站。
但事实上,给空间站安上装甲并不是为了防止这些猛烈的攻击,而是防止一些“暗中袭击”对空间站的损坏,毕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我国对于航天领域的发展,其实还算是比较晚的,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发展的非常快。
现如今我们的火箭、探月器以及载人航天的能力甚至空间站的核心技术,每一项都是世界级的。
我们有正在一步步向覆盖全球前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基于探测的天宫和神舟,有月球基地,有先进的技术和从不服输的航天人。
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和太空实验室的建造,不仅仅是载人航天三步走的重要目标,更是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但这样一个经历了多年才取得成就的重要工程,却已经遭受了多次“袭击”,天和核心舱和梦想实验船的太阳能电池板,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撞击痕迹。
神十七的航天员在执行出舱任务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少撞击痕迹,但当时却并不知道是什么物体造成的。
有种说法是,我们的空间站就像是在枪林弹雨中行走一样,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空间站确实遭受了不少像子弹一样的袭击。
我们的天宫空间站遭受了不少撞击,神十六的航天员有两位飞行工程师和一位载荷专家,而神十七的三位航天员却都是飞行员出身。
这样的安排很有可能也是因为考虑到了检查和维修任务的艰巨,毕竟他们两次的出舱任务,时间都达到了八个小时。
这么长时间的出舱作业,就是为了检查和修复这些被撞击的地方,防止这些破损对空间站的运行造成影响。
这次的神十八三位航天员与神十七一样,全部都是飞行员出身,他们不仅需要检查和修复这些被撞击的地方,还要给天宫空间站增加防护装甲。
空间站被“不明物体”撞击留下痕迹,其实并不是个例,更不是只有我们的空间站遭受了这样的袭击。
根据全世界航天机构的观测数据显示,已经被发现的空间站被袭击之后留下的痕迹就有不少,甚至还有一些痕迹留下了明显的照片。
最清晰的图像之一,就是国际空间站的加拿大机械臂,上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洞,直径有几厘米,好在只是在机械臂上,如果是核心区域受到了这样的攻击,很有可能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
而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几十年,太阳能电池板早已经是千疮百孔,光是撞击点就有几百个。
而这些撞击的“罪魁祸首”也已经被锁定,除了检查和修复,我们也在积极解决这些损伤空间站的“元凶”。
元凶锁定
不论是我们的天宫空间站,还是多国共同建造的国际空间站,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袭击”。
这就不免让人多想,难道宇宙中真的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袭击着空间站吗?
其实不然,不论是天宫空间站,还是国际空间站,现在遭受的一些袭击,元凶都是人类曾经种下的因。
攻击空间站的,并不是一些人臆想的所谓外星神秘力量,大部分都是太空碎片,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太空垃圾。
这些太空垃圾并不是什么外星产物,而是人造的一些物体,在曾经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
第一种,就是火箭的残骸和一些操作性碎片,有人可能会觉得,火箭发射之后,有些还有着陆的流程,怎么会在外太空流浪呢?
一些火箭在发射的最后阶段星箭分离,末级火箭的燃料耗尽,但不会立刻坠落,这些留在轨道上的就是火箭残骸,变成垃圾也会留在太空当中。
事实上,火箭是将航天器送到太空的一个工具,可以见大家理解为交通工具,在“行驶”的过程当中,因为燃烧的温度比较高,也就会脱落一些碎片。
这种脱落下来的碎片,被称为操作性碎片,其实在太空中所有人造物体的总量当中,占比还是比较小的,也就只有8%左右,连一成都不到。
占比最大的就是解体碎片,不少卫星在完成任务之后就会失去控制,还有一些航天器和大的火箭残骸也是这样,这种物体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失去控制的卫星自然就会脱离原本的轨道,并且在太空当中横冲直撞,还有航天器和火箭残骸,他们的运行轨迹是没有办法被控制的,就会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
这些碰撞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因为太空当中的物体移动的速度的非常快的,每秒钟都是以公里来计算,就像是两辆飞速行驶的汽车相撞,碎片会七零八落在外太空继续飘荡。
尽管这种碰撞现象会让大的目标变小,但本质上,它们依旧是空间碎片,甚至变得更加不可控。
因为一些比较大的太空垃圾,是能够被发现并进行相应避免被撞的措施,但这些小碎片数不胜数,更是难以捕捉和避免。
如果不幸被高度移动的碎片集中,对于空间站和卫星的危害都是巨大的,因此空间站在被击中之后才需要尽快将其修复。
我国也在尽量避免空间站被太空碎片袭击,因此这次发射的神十八,才承担了特殊的增加装甲的任务。
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我国一直都在积极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希望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太空碎片对空间站以及其他设备的袭击问题。
太空垃圾的存在,不仅仅是威胁中国的空间站,如果没有好的处理,不断出现的碰撞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太空碎片,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对于全球各国的航天领域都是巨大的威胁。
因此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这些太空垃圾,不过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想要将其消灭并不现实,人工清理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现在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监测和防护,同时尽力想办法对其进行清理,去年全球各国已经发起了清理宇宙来及的计划,并且建立了太空清洁公司。
其实不论怎样的办法,都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这些碎片的存在,也让我们意识到,任何的探索行动都会面临问题和挑战,人类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探索外太空,才能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天地。
参考资料
新京报在2024年4月24日《如何应对空间碎片撞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回应》的报道
中国青年报在2024年4月24日《中国空间站已多次主动实施空间碎片规避》的报道
中国青年网在2024年4月24《神十八航天员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 实施2—3次出舱活动》的报道
央视新闻在2024年4月25日《神十八“80后三人组”是如何选拔的?揭秘→》的报道
中国新闻网在2024年4月26日《神十八发射、太空养鱼、瞄准登月……境外媒体:中国“太空梦”正加速》的报道
来源:情感大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