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中生长出的健康中国答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5年“新春走基层”综述

B站影视 2025-02-06 09:27 3

摘要:当春运的列车满载归乡的思念,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22名记者逆向而行,奔赴基层的阡陌巷尾。2025年1月20日至2月4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16天里深入23个基层医疗现场,推出21篇图文、8个视频报道。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记录百姓看病就医的冷暖,展现

当春运的列车满载归乡的思念,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22名记者逆向而行,奔赴基层的阡陌巷尾。2025年1月20日至2月4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16天里深入23个基层医疗现场,推出21篇图文、8个视频报道。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记录百姓看病就医的冷暖,展现健康中国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在西安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十年来中医馆新增了40多台诊疗仪器,集理疗、推拿、熏蒸、煎药于一体,让前来调理颈椎的患者感叹“老传统玩出了新花样”;当记者石梦竹观察到陕西省定边县中医院满墙的400面锦旗时,老村医道出真谛:“乡亲们送的不是锦旗,是真情。”

基层医疗的温度,藏在“最后一公里”的细节里。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的“行走的健康巴”开进了社区,让不少患者从社区直通区中心医院;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的智慧药房内,患者只需扫码即可完成取药;北京丰台区的养老护理员背着助浴设备攀登老楼,让失能老人沐浴的不只是温水,更有尊严。“当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民生幸福自然浮上来。”记者韦川南在采访本上记下这样的感悟。

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在特殊角落绽放微光。山东省阳信县里开了安宁疗护病房,让县里的患者也能安稳走过生命末尾。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雨林中,黎族医生韦小丽随访药箱上的泥渍结了又干;青岛即墨的海岛卫生室里,冻疮膏是“健康摆渡人”宋军的冬季标配。记者王振雅在手记中写道:“这些特殊角落的坚守者,用医者仁心重新定义生命的刻度。”

健康中国的深层变革,正在催生更多破局之力。江西省德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尘肺病康复站,为80多名矿区尘肺病患者提供免费康复治疗,让“呼吸之痛”变为“康复之盼”;北京天竺保税区的“药等人”绿色通道,让罕见病患者最短42天就能拿到新获批的进口药;黑龙江肇东的寒地蘑菇大棚,见证着“健康扶贫”的升级。正如参与报道的徐诗瑜所言:“当治疗端口前移,一张薄薄的体检单也能撑起乡村振兴的脊梁。”

张瀚允、曹宇悦是2024年新入社的记者。海淀医院安宁病房整理口述史时,88岁的李奶奶握住他们的录音笔:“把这些故事带出去,让春天住进每个病房。”这句朴素的嘱托,恰是“新春走基层”的价值注脚——在记录中传承,在行走中成长。

“新春走基层”,走的是中国大地的肌理,访的是百姓生活的底色,抵达的是人心最柔软的褶皱。从黄土高原的村卫生室到东海渔村的健康驿站,22位记者的足迹串联起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春节,22位记者的脚步丈量出一个真理:基层是政策的试纸,更是民心的温度计。那些沾着药香、染着霜雪、带着乡音的故事,终将汇成时代最澎湃的心跳。

责编:李益萌

主编:田茹

校对:乔靖芳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