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是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日子,但对于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职工来说,这更是一个坚守岗位、守护健康的时刻。据统计,春节假期,北京回龙观医院有1800人次在岗值守,他们或者和住院患者一起妆点病房、开展联欢活动,用“舍”和“守”为患者带来新春的温馨和喜庆;或者专注接诊、
春节是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日子,但对于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职工来说,这更是一个坚守岗位、守护健康的时刻。据统计,春节假期,北京回龙观医院有1800人次在岗值守,他们或者和住院患者一起妆点病房、开展联欢活动,用“舍”和“守”为患者带来新春的温馨和喜庆;或者专注接诊、耐心倾听、用心回应,保障医院门急诊服务专业、高效运转;或者在电话线这一端24小时温暖守护,为全球范围内有需求的来电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亦或者用心、用情做好一餐一饭,只为给千余名住院患者带来家的味道。
病房里的温暖“年味儿”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10病区,还有不少患者因为治疗需要无法出院,面对不可避免的失落情绪,“那就一起在病房里守岁跨年吧,这段经历一定难忘又特别”,就这样,在病区主任宋佳起的张罗下,10病区的患者和医生、护士们一起吃了三十的饺子,又吃着干果零食看起了春晚,大家边吃边聊边看,这个病房里的除夕一样过的有滋有味。
大年初一,老年科20病区的病房里到处洋溢着新春的温馨,护士长于辉一走进饭厅就看到患者郭阿姨远远地向她招手,她快步走到老人面前,热情地打招呼:“郭姨过年好啊!”“你怎么才来啊,我等你半天了!”说着,郭阿姨便将手伸进衣兜摸索着,喃喃自语:“钱呢?我明明把红包放衣兜里了啊,你等着,我再回屋找找!”说罢起身就走,护士长连忙上前搀扶,说道:“不用找了,已经给我啦,谢谢郭姨!”老人轻拍额头笑道:“噢,给你啦,瞧我这记性。”
郭阿姨的女儿放心不下,一大早打来远程视频,老人家安慰女儿说:“你放心,这里有我大侄女(小芳)、大外甥(志成)他们照顾着,你就踏实安心工作吧!”其实,郭阿姨口中的小芳、志成,都是病区的工作人员,在这位失智老人的心里,这里都是她的亲人。
4病区的护士们把庙会上的传统游艺活动猜谜、套圈搬进了病区。一个个有趣的谜语吸引了所有患者积极参与,大家或凝神思考,或相互讨论,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声笑语;而套圈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高潮,患者们兴奋地尝试着,希望能够套中自己心仪的玩偶奖品。此外,护士还带着患者们做手工、贴窗饰、布置病房,看着年味渐浓的病房,想要康复回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1病区为住院患者精心组织了多项活动。节前,医护人员举办了联欢会,患者们一边吃着瓜子、水果,一边欣赏病友们的歌声,气氛温馨而热闹。不仅如此,病区还开展了套圈活动,病房内洋溢着欢声笑语。医护人员还准备了写对联和福字的活动,大家纷纷挥毫泼墨,表达对新年的祝福。随后,医护人员陪患者们一起将窗花、对联和福字贴在病房内,让病房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温暖守护:专业与爱同行
· 舌尖上的回医
除夕夜,当家家户户围坐吃饺子时,营养部的厨房里也热闹非凡。为了让住院患者和值班的医护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营养部精心准备了象征团圆的饺子,这不仅是传统习俗的传承,更是对每一位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美好祝愿。不仅如此,在春节期间营养部还准备了丰富的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确保满足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
值班的厨师师傅们忙碌的身影在厨房里穿梭,用心烹饪每一道菜肴。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医院这个大家庭。当一盒盒热气腾腾的饭菜被送往住院患者和值班的医护人员手中时,那份温暖也传递到了他们的心中。
· 心理援助热线:680个来电背后的坚守与温暖
2025年春节期间,北京心理援助热线作为一条面向全国的24小时热线依然如往常一样开通,北京心理援助热线的接线员们依然坚守岗位。
除夕至初八,来电总数达680个,其中高危来电62个。热线白天开通4-5条线路,夜班开通3-4条线路。来电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庭矛盾、情绪困扰、自杀倾向、情感问题、工作压力及就医信息需求等方面。此外,春节期间因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问题引发的来电也较为突出。团队秉持“真诚、尊重、共情、保密”原则,运用专业技巧,为来电者提供危机干预、情绪宣泄、认知调整、资源寻找及情感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困境。
· 春节期间患者的正念疗愈之旅
大年初六,正念静观医学中心举办了一场新春线上读书会,为患者及家属送上“心灵年礼”。读书会由中心执行主任武雅学和护士长张大伟主持,通过分享正念案例和指导正念练习,帮助患者应对节日压力和家庭互动中的挑战。活动互动频繁,患者及家属表示正念让他们更从容地拥抱生活。
用奉献书写别样春节
· 三地除夕书
除夕夜,北京回龙观医院24病区的主班护士林海霞,轻轻推开病房门嘱咐患者盖好被子,从业23年的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病房里过除夕了,她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化作除夕夜的温情守候;同一时间,在朝阳区卫健委的办公楼里,卫生监督员张建永正在工作场所巡视,他是林海霞护士的丈夫,而在昌平区体育场的监控大屏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张名莳,正手持巡检仪检查消防通道安全,这个00后青年是林海霞的儿子。
当子夜的钟声敲响,三地视频通话里同时绽放笑容,手机屏幕映亮三张疲惫却满足的脸庞,这个特殊的团圆夜,他们用坚守编织出最温暖的亲情纽带。
· 春节值班,先给我们党员排班!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北京回龙观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有这样一批党员医务工作者,他们主动坚守岗位,积极承担了科室春节期间的值班工作,让外地离家遥远的同事能返乡探亲过年。
春节期间吴晓倩、王玥婵等同志的身影在岗位上忙碌,秉承着“快速、准确、严谨、耐心”的准则,全力以赴为患者和临床提供检验服务,保证了春节期间医院临床检验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
· 退休前最后一个春节,她选择这样度过
2025年春节,是北京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2病区的护士长高冬芳,在精神科护理岗位上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在年初一的护理查房现场,她耐心给值班人员讲解造口维护的注意事项,并妥善的为患者进行造口维护,确保患者舒适度。患者李先生感慨地说:“我来到这里,本来是带着恐惧和不安,还有一些不信任。但高护士长和她的团队用她们的细心和耐心,不仅治疗了我的疾病,更温暖了我的心。”
· 特别春节,特别坚守:一位年轻护士的奉献
2025年春节,三科五区新同事李牧桥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这是他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参与春节值班。大年初二夜班时,一位患者情绪失控,突然一拳打中李牧桥的面部,导致他鼻梁骨骨折。然而,他没有顾及自己的伤痛,而是继续完成护理工作,毫无怨言。夜班结束后,他才匆匆赶到医院检查,得知骨折的严重性,但他依然表示:“干这行我早就有心理准备,患者没事就行。”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像李牧桥这样的年轻护士在护士老师的带领下,日复一日地默默付出,他们用耐心和爱心守护患者的安宁,用责任与担当传承着精神科护理事业的使命,为患者带来希望与温暖。
春节期间,我院各个岗位上的职工用坚守传递温暖,用奉献诠释责任。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与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为每一个家庭带来健康与希望。
来源:健康鲜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