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复工生存法则:在单位,闷声做个狠人

B站影视 2025-02-05 21:32 7

摘要:快乐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假期在眨眼间结束,这两天,许多人已陆续返回工作岗位,投身于职场的洪流之中。身在职场,难免会遇到一些糟心事,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那么,复工后,我们究竟要靠什么才能躲过明枪暗箭,为自己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呢?

快乐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假期在眨眼间结束,这两天,许多人已陆续返回工作岗位,投身于职场的洪流之中。身在职场,难免会遇到一些糟心事,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那么,复工后,我们究竟要靠什么才能躲过明枪暗箭,为自己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呢?

作家冯唐曾言:“只能靠训练有素的自己,成为强者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不纠缠,闷声做个狠角色。”新年复工的第一天,不妨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闷声干大事,做个职场上的狠人。

1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著名职场规划师刘润的分析。他指出,从普通职员晋升到管理层,中间有一个关键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不应该急于表现,去啃那些硬骨头或者与对手死磕。相反,我们应该稳住自己,脚踏实地地工作,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练就一身本事。因为没有足够的沉淀,人在职场就如同浮萍一般,没有根基。如果急于表现,很容易就会栽跟头。

自媒体人@linya曾讲述过一个故事,她的表妹是海归硕士,充满创意和拼劲。然而,刚参加工作时,她因为锋芒太盛而吃了不少亏。为了一个方案,她与同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驳回领导的提议;为了拓展人脉,她不顾一切地争取客户的资源,导致同事的绩效下滑。公司群里发的任务,她总是第一个响应;团建表演节目,她也当仁不让。她将自己打造成为“全能王”,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各项能力。然而,结果却是同事们对她心生厌恶,甚至有人私下联合起来排挤她。领导也对她失去了耐心,指责她人缘差。最终,她不得不灰溜溜地辞职离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职场中,凡事太过外露,必然招致灾祸。因此,我们要学会藏好自己,很多努力不必做到明处,很多本事也不急着表现。

相反,我们应该先蛰伏下来,对自己的处境、岗位、行业做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然后,再踏实一点,放低自己,多学技能、多积攒经验,在为人处世上多历练。职场这条路,不是看谁跑在最前头,而是看谁有足够的后劲跑到最后。越是想要急于求成,越容易前功尽弃。不如好好沉淀下来,闷声打磨自己。等你本事学够了,机遇自然就会找上你。

2

作家梁梦曾分享过他在大厂工作的经历。当时,他们部门招了一个新人,是个小伙子。他机灵勤快,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然而,没过多久,他的业绩却突然断崖式下滑,成了部门倒数。在开总结会时,老板对他进行了点名批评,言辞犀利,不留情面。然而,台下的他却始终一言不发,没有为自己辩解半句。事后,梁梦得知,原来小伙子的母亲生病了,他在医院和单位两头跑,这才耽误了工作。但小伙子拒绝了梁梦的提议,他深知职场不是讲感情博同情的地方。职场看重的永远是一个人能带来多少价值。因此,他选择屏蔽一切干扰,尽快成长起来。之后,无论是同事的议论还是领导的施压,他都没有回应。他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技能、分析流程、梳理客户信息。他默默做事,碰上问题就处理问题,遇到机会也不退缩。两年后,他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稳固的客户资源,一路升职坐上了主管的位置。

正如作家刘墉所说:“每个人都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地成功地浮出水面。”越是优秀的人,越能在低谷中稳住自己。他们不急着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更不会急着向外人求助。而是沉着应对,倒逼自己去改变、去提升、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整个过程不必大张旗鼓地为人知晓,只需不断地给自己默默加油就好。等熬过了这段孤独又艰苦的时光,你就能淬炼出更强大的自己。

新的一年里,工作上难免会遇到麻烦和委屈。与其满腹怨言、满世界诉苦,不如闷声干大事。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狠狠下功夫。总有一天,那些你失去的东西都会一一拿回来。

3

职场中有两种人:一种是消耗型的人,一种是成长型的人。消耗型的人有点本事也能做事,却忍不住各种炫耀,极渴望被人看见。他们纠缠于各种事和人际关系中,精力太过分散,不断消耗着自身能量。而成长型的人始终保持初学者的姿态,能下狠心一刀一刀地雕琢自己。他们忍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扛得住压力,永远把自身成长摆在首位。前者一直消耗,后者一直积累。久而久之,两者在事业上就有了天壤之别。而最后胜出的都是默默沉淀的成长型人才。

几年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画展。在诸多名家画作中,一幅名为《导盲犬“回声”》的作品获得了一致好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幅超高水准的油画竟出自一位盲人之手。这位盲人画家名叫约翰·布拉布利特,毕业于美国名校北得克萨斯州大学。毕业后,他凭借绘画上的天赋顺利进入设计行业。然而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就染上了眼疾彻底失明。但约翰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决定一个人待在家里创作。他既要反复练习失明后如何生活,又要一遍遍感知画布、颜料,在脑海里进行调色。他每天趴在画布前,十几个小时不停地画,不见任何人、不理任何事。经过上百个日夜的锤炼,他不仅突破了盲人作画的瓶颈,还创造了诸多奇迹。

看过这样一段话:“判断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在他被多少人知道,也不在他表面的风光。就看一点,这个人能不能偷偷地自己蓄力,扎实而持久地朝着目标前进。”新的一年,无论你在工作上立下多少flag,千万别声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别慌乱。先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默默给自己鼓劲儿,而后有计划、有策略地去行动。无人问津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蛰伏等待。等机会来临,你就能跳出困境、脱颖而出。

4

那么,如何闷声做狠人呢?老话常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具体说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该闭嘴时闭嘴。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我们总要面对各种辛劳、委屈和无聊。越是如此,越要克制住自己的表达欲,不能随便抱怨和诉苦。言多必失,说得多、错得多、麻烦也多。所以,该闭嘴时闭嘴、该沉默时沉默。受了委屈就用成绩为自己讨回公道;被轻视怠慢就用自己的价值换来尊严和体面。冷酷一点、强硬起来、少在意外界、多专注自身。工作的最高段位就是:人狠话不多。

第二,能不凑热闹就不凑。梁文道曾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越是身处人群中,内心就越是躁动,人就越难静下心来做事。尤其是在单位里,别凑热闹、别拉帮结派、别盲目站队。否则白白浪费了时间事小,卷入无休止的纷争事大。离人群远一点、离是非就远一点。与其没事去凑热闹不如好好经营自己。当你沉浸在做事和工作中时,那些无聊的人和事就再也不会令你有半点兴趣。

第三,该止损的止损。职场上要格外注意“沉没成本”对自己的消耗。所谓“沉没成本”是指那些过去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精力、情绪等等。工作中我们时常为了没必要的事不停地投入沉没成本,比如人际关系中的内耗、受挫后的情绪波动、与烂人烂事的纠缠……碰上这些要拿出一股狠劲及时止损,该隔绝的隔绝、该远离的远离。净化好自己的职场环境,我们做起事来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第四,该克制的克制。投资人段永平曾在采访中说,自己成功的秘诀是因为有一份“不为清单”。在他看来,不做不对的事比做对的事更重要。比如虚荣、偏见、欲望、贪念,这些“不对”的事都要进行自我克制。打败自己身上的“对手”,外面再大的事也难不倒你。

第五,该皮实就皮实。阿里巴巴原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曾公开说过一句话:阿里招人有四个基本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要“皮实”。工作中不要动不动就玻璃心,该摔打就摔打、该历练就历练。不豁出去历练一把,人就永远无法摆脱幼稚与脆弱。皮实一点、坚韧一点,我们才能扛得住职场上的风风雨雨。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有个座右铭——“闷声发大财”。当年,他在塔特尔公司实习时,前两年只负责处理公司的一些杂事。跟他一起实习的同事唉声叹气、不断抱怨,都嚷嚷着要辞职。但洛克菲勒不一样,他看上去非常安静。每天上班,他都会认真听前辈们如何讨论问题、制定计划、做出决策;下班后,他也从不参加聚会,而是一个人加班或是回家学习。这些不为人知的努力,最终帮他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直至打造起商业帝国。

曾仕强曾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销声匿迹、半隐半藏。”人在职场,也要学会使暗劲儿,在半隐半藏间默默蓄力。深藏不露、韬光养晦,最后用绝对实力换一个锦绣前程。

来源:一点书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