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4日,阳光轻柔地铺洒在晋江大地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东石镇大房村268号的溥济庵,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会面。当日,联合国和平使者林常德携团队踏入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佛门净地,为庵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光彩。
2025年2月4日,阳光轻柔地铺洒在晋江大地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东石镇大房村268号的溥济庵,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会面。当日,联合国和平使者林常德携团队踏入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佛门净地,为庵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光彩。
林常德,这位从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走出的传奇人物,以农民发明家与化工工程师的双重身份,在科研领域独树一帜。作为晋江市陈埭伟阳精细化工研究所的掌舵人,他潜心钻研,凭借自主研发的低温LCD发泡剂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一举斩获全国第十四届发明展览会银奖,更是荣获“联合国第十五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的殊荣,在科研与社会活动的广阔舞台上,留下了无数闪耀的足迹。
晋江溥济庵的历史,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岁月长卷。其旧址坐落于大房村庵山(旧称蓬山),此地曾是宋朝神宗熙宁年间尚书侍郎许璋(尊称许侍御)的府邸,更是许氏开闽始祖的发祥之地。明朝嘉定年间,溥济庵拔地而起,自此,这片土地便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光悠悠流转,岁月的痕迹悄然镌刻在庵堂的一砖一瓦之上。明朝嘉靖十四年,溥济庵迎来了一次重要的重修,在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命运的车轮在清朝顺治年间陡然转向,由于沿海迁界的政策变动,溥济庵惨遭清兵焚毁,昔日的辉煌瞬间化为断壁残垣。尽管历经如此沉重的磨难,但溥济庵在当地信众的心中,始终是一片神圣的精神家园,那份对佛教信仰的执着与坚守,从未因时光的流逝和灾难的侵袭而有丝毫动摇。
此次接待林常德一行的,是晋江溥济庵现任住持释道航。释道航自幼便与佛教文化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年少时便毅然决然地投身佛门,开启了漫长而又坚定的修行之路。他拜入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德化县佛教协会会长、德化程田古寺住持传振法师门下,在恩师的言传身教与悉心栽培下,释道航对佛法的领悟日益深邃,修行之路也愈发沉稳坚定。
释道航担任晋江溥济庵住持的这八年,是庵堂重焕生机的八年。初到任时,溥济庵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破败不堪,设施陈旧落后,尽显岁月的沧桑。释道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积极筹集善款,带领僧众全身心投入到庵堂的修缮工作中。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曾经破损的殿宇焕然一新,庄重肃穆;佛像重新贴金,熠熠生辉,慈悲的光辉仿佛穿透岁月,照亮了每一位信众的心灵。
在文化传承方面,释道航住持同样不遗余力。他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挖掘溥济庵的历史资料,精心编写了庵堂的历史文化书籍,让更多人得以了解溥济庵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同时,他积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对庵堂的日常管理进行规范化改革,从人员安排到佛事活动的组织,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有条不紊、精益求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溥济庵的香火愈发旺盛,不仅吸引了本地信众的虔诚朝拜,更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信众,成为了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福建德化佛教协会任职期间,释道航住持积极投身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事业。他组织开展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佛教文化讲座和公益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佛法要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吸引了众多信众的积极参与,为当地佛教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作为福建德化程田寺监院,他精心管理寺院事务,带领僧众修缮寺院建筑,恢复了程田寺昔日的庄严风貌,让这座古老的寺院重新焕发出神圣的光芒。在担任福建晋江太子宫住持以及云南德宏州福慈堂住持期间,他始终秉持着慈悲为怀的理念,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心系贫困地区的儿童和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用爱心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深受当地民众的敬重与爱戴。
林常德一行与释道航住持围绕文化交流与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林常德长期致力于促进国际间的科学与和平交流,他丰富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的理念,与释道航住持在佛教文化传播和慈善活动中的丰富经验相互碰撞,激发出了耀眼的思想火花。双方都深刻认识到,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交流与公益事业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一致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未来加强合作,共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此次会面,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访问,更是一次跨越不同领域的思想交融与合作契机。它为林常德与释道航住持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也为未来在文化交流、社会公益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妙恒)
责编:唐阳
来源:智光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