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稀记得当年,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经常喜欢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用手机听着歌,一听就是一下午,因为在当时3.5MM耳机孔作为手机等设备的标配接口,是很多人手机简单听歌的最深记忆
文|斗战圣魔归来
依稀记得当年,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经常喜欢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用手机听着歌,一听就是一下午,因为在当时3.5MM耳机孔作为手机等设备的标配接口,是很多人手机简单听歌的最深记忆
如果要说到3.5MM耳机孔最初的那段时间,在我印象中差不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当时因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刚刚兴起,所以3.5MM耳机孔因小巧,甚至可以带来音质比较稳定的现象从而普及
但是现在呢?随着手机市场的最后一个品牌“魅族”的妥协,3.5MM耳机孔真正被淘汰出局。而本次话题因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音频爱好者,所以本着追忆的情怀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取消3.5MM耳机孔背后的真相,和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趋势,这完全来自我的深层思考。
只要是差不多在诺基亚时代与智能手机时代的人群都知道一个真相,3.5MM耳机孔自发明以来,就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各种音频设备的标准接口“其原因在开头我就说过,一方面小巧与便携,一方面兼容性强”
但是后来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传统模拟信号传输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常大的局限性,像我们都知道音质损失,干扰性强,就这样才促使各个品牌,各个厂商肯定要寻找另外的解决方案!
但在我心中3.5MM耳机孔依然可以称得上是“简单听歌的基本方法”,现在想想也是一种可惜。
表面上看肯定是因为技术进步与市场的需求,像很明显的答案“当前蓝牙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确实为无线听歌提供了可靠支持“我们暂不谈音质怎么样”,像便携与无束缚听歌体验讲实话确实是一个很巨大的改变,也推动了无线耳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另一方面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掉设计趋势的转变,永远要注意一个原则,当全体智能手机都在追求轻薄与一体化的时候,那么基本上就会把不必要的插口和接口都要一一取消,3.5MM耳机孔只是最初为了实现轻薄一体化的牺牲品罢了
像现在的手机是否开始把不必要的摄像头都要取消掉了“只不过摄像头的取消,并非是真取消,而是放在屏幕下面”,这样的好处和耳机孔取消是一样的。同样的当手机上的各个“小孔”没有了,是否让机身厚度可以有进一步的缩减,此时轻薄中的“薄”就可以有更多的极致效果了。
但是,当最后一个品牌魅族取消了3.5MM耳机孔之后,导致了后来各家品牌又开始为了利润而做产品,像很多手机品牌直接在不放弃做手机的想法,开始积极做起了各自的无线耳机产品,从而引动了行业的变革,像vivo、苹果、华为、小米、荣耀等只要能说得上来的品牌基本都有自己的无线耳机,对于这种“思维”,我常常称之为是“硬件+服务”的模式
随着3.5MM耳机孔彻底在手机上消失的那一刻,各大品牌也纷纷调整的业务,不止是手机品牌,像很多专注音频设备的品牌也在非常积极的推出一方面支持蓝牙连接的耳机,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做到蓝牙耳机的音质能有“质”的提升
虽然在我们这些老音频爱好者的眼中,蓝牙耳机就算做的再好也不可能超越有线耳机的音质,最多只能称得上是媲美,但面对大趋势,依然还是要有顺势而为的想法来评判!
毕竟,蓝牙耳机虽然有其独到的好处,但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一定知道”,像续航短、连接不稳定等都是当时吐槽比较多的问题
而有线耳机呢?唯一的缺陷就是便携差,但音质表现与无需充电的优势确实不错,所以讲实话就算现在的手机没有3.5MM耳机孔,但很多人依然会选择转接头来听歌,为什么?因为简单且音质好。所以说如何在无线与有线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厂商需要深思的问题。
而目前的手机为了让用户可以简单听歌,故出现了“转接头”,对于这种转接头,我勉强称之为是“一拖二”,而一拖二的基本概念就是当你不想听歌的时候“那么把转接头拿下来则是充电口,而如果你想听歌时候,则把转接头插上去就可以听歌”,这种样式目前已经流行整个行业。
但如果要问音质怎么样?我直接跟你讲“别指望,最多就是听个响”,但是如果稍微想要在“一拖二”的样子上得到稍微好的音质,我建议选择魅族那个解码耳放,毕竟魅族这个品牌虽然在手机市场负面舆论很多,但在音频行业却能和索尼相互媲美,这一点不吹。
3.5mm耳机孔的消失是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志着手机音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面对这种转变,无论是无线耳机还是其他新兴音频设备,都必须要在变革中积极去适应,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听音选择。而针对行业而言,如何在变革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将是决定其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来源:音频玩机怪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