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亚冬会的“尔滨”,如何为“冰雪热”再添一把火 | 体育赛事

B站影视 2025-02-05 17:33 2

摘要: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工业重镇,到如今成为最受旅客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尔滨”借助冰雪经济开始转型,依靠“体育+文旅”模式让城市经济结构实现升级,成为自2024年以来全国首屈一指的网红城市。


作者:月半

本文字数:3130字

建议阅读时间:9分钟

580天筹备、42家赞助商,亚冬会背后的中国冰雪“加速度”。

从1996年到2025年,时隔29年,哈尔滨再度举办亚洲冬季运动会(下称亚冬会)。

虽然同样是由哈尔滨承办,但是这一届亚冬会与29年前相比,无论在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规模上,还是“冰城”自身的经济发展上,无一不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工业重镇,到如今成为最受旅客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尔滨”借助冰雪经济开始转型,依靠“体育+文旅”模式让城市经济结构实现升级,成为自2024年以来全国首屈一指的网红城市。

仅以表象来看,哈尔滨的成功离不开这座城市以及全市人民的努力,他们用东北独有的热情、坦荡与大气,不断拥抱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但从更深一层来看,哈尔滨的走红原因既在于亚洲冰雪运动的逐渐普及,以及国内对于冰雪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之后,冰雪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至2024年4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13亿人,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2.13%。

虽不及北京冬奥会的宏大规模,但即将启幕的哈尔滨亚冬会因中国冰雪健儿的参赛而备受瞩目。当亚冬会与哈尔滨相遇,这座以冰雪文化著称的北国名城,或将以全情投入的东道主姿态,为持续升温的"冰雪热"注入新活力。

中国冰雪为米兰练兵

1月24日,哈尔滨亚冬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成立,中国运动员170人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64个小项的比赛。

在这个名单当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由谷爱凌等人领衔的冬奥冠军团。遗憾的是谷爱凌昨天宣布因伤退出亚冬会。徐梦桃、齐广璞将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冲击金牌,范可新、高亭宇则在短道速滑以及速度滑冰项目上捍卫主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冬奥史上最年轻的冠军苏翊鸣则因为伤病问题,也缺席了这次家门口的亚冬会。去年12月苏翊鸣无缘卫冕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北京站冠军后,他的教练佐藤康弘向媒体透露苏翊鸣受到伤病困扰,还处在恢复阶段。“他的肩膀受伤了,在这次比赛(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北京站)前休息了一个月,他现在还是康复中。”

作为2026年米兰冬奥会前最重要的赛事之一,哈尔滨亚冬会不仅是检阅中国冰雪力量在米兰奥运周期备战状态的重要一役,更是中国新生代冰雪力量走上舞台的重要契机。

亚冬会中国代表团男、女运动员各85人,运动员平均年龄23岁,年龄最大的40岁,年龄最小的16岁,147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亚冬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王磊表示,本次哈尔滨亚冬会的阵容基本就是明年米兰冬奥会的阵容。

580天筹备期、42家赞助商

亚冬会见证中国速度

就大型综合运动会的筹备工作而言,4年至7年的赛事筹备是普遍需要的时间。然而本届哈尔滨亚冬会却以580天时间(约1.5年),让世界再次看到我们的“中国速度”——自2023年7月8日申办成功到2025年2月7日正式开幕,仅仅需要580天。

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亚冬会组委会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赛事筹备工作,与其过去丰富的冰雪赛事举办经历、大型活动运营安排以及旧场馆高效利用这几个因素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冰雪运动摇篮”,哈尔滨不仅培养出了众多的冰雪冠军,更是拥有丰富的赛事举办经验。1996年亚冬会、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012年和2016年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哈尔滨站、2015年单板滑雪世青赛和2016年单板滑雪世锦赛等国际性,以及及众多全国性的冰雪体育赛事,让哈尔滨在冰雪赛事上拥有其他国内城市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在本届亚冬会的筹备过程中,基于过去丰富的办赛经验,亚冬会组委会能够迅速投入到赛事的筹备工作当中,确保赛事安全顺利运行。

其次,作为过去两年国内最火的冰雪旅游城市,哈尔滨在城市文旅以及接待工作等积攒了足够多的经验。最出众的案例,无疑是冰雪大世界。自2024年12月21日开园,截至2025年1月26日22:00,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运营共37天,总入园游客数量突破200万人次,创下了全新的纪录。

最后,亚冬会组委会坚持“绿色”和“环保”的理念,所有的比赛场馆和场地在原有基础上利旧改造完毕。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既降低了赛事筹备的难度和成本,又能够让赛事组织更加高效、环保,同时为城市留下可持续利用的体育遗产。

这些设施在赛后可继续服务于全民健身和冰雪运动推广,进一步提升哈尔滨的城市体育氛围,助力冰雪产业的长期发展。

尽管只有“简短”的580天筹备期,却并没有阻碍本届亚冬会的商业开发步伐。根据亚冬会执委会的相关信息,目前已征集了42家战略企业,其中超过一半为黑龙江本土企业。

这些赞助商涵盖了多个层级和类别,包括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官方独家供应商等。其中,最高级别的官方合作伙伴共有7家,分别为中国东方航空、361°、中国联通、Bornan、中国飞鹤、吉利以及中国银行/哈尔滨银行。

7家顶级合作伙伴涵盖航空、金融、乳业、运动装备等多元领域,既实现了头部品牌与赛事IP的深度绑定,又通过"黑龙江军团"的强势崛起展现冰雪经济的哈尔滨实力。丰富多元的品牌赞助矩阵,既保障了赛事运营需求,也通过本土企业的深度参与,实现了大型赛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上午观赛、下午滑雪?

冰雪经济新玩法

对于国内的滑雪爱好者们来说,他们或许能够在赛事期间,获得上午观赛、下午滑雪的全新体验。根据规划,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将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举行。

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拥有最长、坡度最险、体验最刺激的雪道,每年雪季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前来。因此对于,这些滑雪爱好者来说,他们可以在早上观看亚洲顶级冰雪运动员的比拼之后,下午随即在雪场“模仿”他们的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亚冬会组委会还没有公布亚布力赛区的售票信息,想要前往亚布力观赛的观众需要留意官方指引。

在城市联动方面,亚冬会组委会以“冰城”哈尔滨为中心,串联各大景区、场馆、赛事,推出12条“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线路,涵盖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艺术游园会等著名冰雪景点。同时,哈尔滨还将举办“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城市特色非遗展、“非遗贺新春·文脉颂中华”非遗过大年等活动,展示中西合璧、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特色。

根据官方介绍,本届亚冬会将成为历届亚冬会中参赛国家/地区和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一届。而其中,中日韩作为亚洲冰雪运动发展较前的三个国家,也处于协同发展当中。

相比而言,日本以及韩国在冰雪运动的发展要较为领先。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日本以及韩国的滑雪人数占全国人口10%以上。随着冬季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以及中国在“三亿人上冰雪”方面的不懈努力,亚洲国家在冬季项目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依体坛经济观察所见,当前亚洲冰雪运动呈现三大特征:其一是基础设施的"南北联动",北海道、江原道与亚布力构建起覆盖北纬35°至45°的冰雪黄金带;其二是运动参与的"代际突破",中日韩青少年以及年轻人成为了冰雪运动的主力军,形成稳定的金字塔人才结构;其三是产业模式的"创新迭代",涵盖了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旅游、赛事运营、培训服务等多个领域。

当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百年方石映照着亚冬会“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口号,这座"冰城"正书写着后冬奥时代的发展范式——冰雪运动不再是季节性的狂欢,而是城市更新的引擎以及区域协调的纽带。这场跨越29年的亚冬之约,既是亚洲冰雪新秩序的启幕,更是中国冰雪战略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升级的关键转折。

来源:体坛经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