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蓝皮书真相:新华、首师大版本与模仿版大对比!》

B站影视 2025-02-05 17:22 3

摘要:最近一个朋友咨询我给上高三的侄子买教辅材料。我问他买哪几科?他说学理科的。我说新高考是3+1+2,可不止文理分科这两种。他说那我先问问去。然后,我给他推荐了高考蓝皮书《高考关键能力专项练ABC》,他问我这个书有什么不一样。既然他连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都不明白,我

最近一个朋友咨询我给上高三的侄子买教辅材料。我问他买哪几科?他说学理科的。我说新高考是3+1+2,可不止文理分科这两种。他说那我先问问去。然后,我给他推荐了高考蓝皮书《高考关键能力专项练ABC》,他问我这个书有什么不一样。既然他连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都不明白,我也就不讲专业的了,只告诉他,就这么说吧,各省考试院,负责出高考题的人大概率桌上都有一本高考蓝皮书《高考研究报告》,我推荐给他的就是同一个作者团队出的书。

结果朋友上淘宝上搜,结果发现叫高考蓝皮书的不止一种,看着差不多,一套是新华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还有一套是现代教育出版社的。他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我问朋友:一种研发花了上百万,一种营销花了上百万,你选哪一个?朋友来了兴趣,我就给他讲了渊源。

事实上,2023年以前只有一种高考蓝皮书。2019年,人大、北大的一些专家出了一个智库研究叫《中国高考报告》(2019),解读新高考的政策和命题,为了方便老师们理解和应用,后续又研发9大学科的《高考试题分析》,形成高考蓝皮书系列丛书。这个作者团队为首的是人大的一位哲学教授,商业自然是不在行的,于是找了一家上市公司合作发行。后来,因为理念不合,作者团队不想和上市公司合作了,但上市公司可舍不得这块肥肉。知识分子遇到黑心资本家当然不是对手。上市公司不仅通过合同漏洞抢走了著作权,然后还拿着作者已经写好的初稿另外找了所谓“专家”来充数继续出高考蓝皮书,虽然以“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的名义来出的,里面实质已经没有“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成员的参与。没办法,作者团队只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自己写书自己搞发行。于是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市面上有就了两种蓝皮书。一种是原作者团队出的,一种是上市公司出的。作者团队从2019年开始出的蓝皮书是李逵,上市公司挂着原来的皮换了瓤的是李鬼。

这个桥段是不是莫名的熟悉?没错,就是“李子柒”被“微念公司”坑了的故事翻版。上市公司通过商业运作,只凭一个品牌名称就可以继续招摇撞骗。

查了查新闻,前年的新闻: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4)》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新华社客户端 (xinhuaxmt.com)

和去年的新闻:2025版高考蓝皮书系列丛书出版启动暨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118660?d=134d958&time=1727510684417

都说高考蓝皮书系列丛书由新华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另一种蓝皮书是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长这样:

当然,李鬼蓝皮书也说自己才是真的,说别人抄袭他们。谁抄谁光说不行,得讲证据。根据上文所述,从2024版开始有了两种不同的高考蓝皮书。我们把新华出版社和首师大出版社的简称为新华版,世纪天鸿在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的叫现代版。

2023版只有一种蓝皮书时长这样

可以看出写的是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执行主编徐尚昆,杨汝岱,郝保伟。

到2024版时,新华版是这样的

现代版封面如下

可以看出,新华版试图与现代版区隔,封面上加了一个“B”字母的标识。并且,现代版只有《高考试题分析》没有《中国高考报告》。到了2025版高考蓝皮书,现代版变样了,人家加个B,他就加个E,混淆视听的意图不言而喻。然后,因为总被学校质疑,现代版也出了一本《中国高考报告》,仍然挂着一个虚无的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的名头,但是没有执行主编徐尚昆的名字。

好笑的事来了。新华版的《中国高考报告》改名了,叫《高考研究报告》,写的是《高考研究报告》编委会编,执行主编仍是徐尚昆等人。你学吧,人家改名了,不跟你玩了。到这里谁在模仿谁已经很清楚了。新华版拼命改来改去,试图和竞品区隔,现代版拼命模仿别人,就怕别人认出它来。

并且B标版的《高考试题分析》也改名成了《高考关键能力解析》

学生用书《高考关键能力专项练ABC》也已经上市。

至此,两种高考蓝皮书终于有了明显的区别,书名不再相同。

现代版的有《中国高考报告》(2025)对标新华版的《高考研究报告》(2025),现代版的《高考试题分析》对标新华版的《高考关键能力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版的《高考关键能力培养与应用》对标新华版的《高考关键能力专项练AB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两者在内容选取、编排体例上已经完全不同。有学科的老师买了两种对比了一下,高下还是非常明显的。很显然离开了原作者团队的现代版只学到个皮毛,对于思维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只学了个表面形式,没有掌握精髓,能否提升考生的关键能力怕是要打个问号。

这是现代版今年的《高考试题分析》生物,这道题的解析显然表述是有问题的。作为一本正式出版物难道没有专家审读吗?如此低级的错误都能出现,可见编者水平。

随着现代版高考蓝皮书书名不再能够碰瓷,双方就要在内容上见真章了。真假高考蓝皮书之争越来越失去意义,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别的高考蓝皮书冒出来。真正有价值有思想的书一定会被广大师生看到并认可,而只重商业利益的模仿者终将被市场淘汰。

来源:教育指南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