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眼力:你能找到它们吗?|生物拟态,都骗过了谁?

B站影视 2025-02-05 16:31 3

摘要:如果你经常在自然界观察一些生物,你会感觉非常有意思,因为有些生物已经进化的和自然界浑然天成,或者两种生物进化的一模一样,如果不费一番力气,真的很难找到或者区分它们。

如果你经常在自然界观察一些生物,你会感觉非常有意思,因为有些生物已经进化的和自然界浑然天成,或者两种生物进化的一模一样,如果不费一番力气,真的很难找到或者区分它们。

接下来让我们仔细看,仔细找:图源:pixabay
其实这就是“拟态”现象。拟态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这个受骗者可以为捕食者或猎物,或者同种中的异性。许多有毒、味道不佳或有刺的动物往往有警戒色,这点常为其他生物所模仿。动物具有与其他动、植物体或非生物体相似的颜色、形态或姿势则称之为拟态。这种特殊的生存策略是由英国博物学家Henrry W.Bates在1862年首先描述的。他观察到南美蝴蝶中某些具有鲜艳色彩的种类从外形上看几乎完全相同,但有些是有毒的,而另外一些却是完全无毒的,他由此推测这些无毒的生物伪装成有毒的,以便逃避被捕食的厄运。他称这种现象为拟态,这也就是著名的贝氏拟态。动物的拟态相当普遍,人们研究得也较多;而植物拟态远不如动物拟态普遍,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未被人们注意。事实上,早在1793年德国博物学家Christian K.Sprengel就观察到植物象动物一样,可以模拟其它生物。他发现某些植物特别是兰科植物的某些种类自己不能分泌花蜜,但它们能模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可以产生花蜜的植物的形态。直到最近,随着植物学家对植物与其它生物间关系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热带生态系统研究,人们才认识到植物拟态比预想的要广泛得多。拟态现象通常可以分为贝氏拟态缪勒拟态。贝氏拟态是最常见的拟态类型,由模型、拟态生物和信号接受者三部分组成的系统,一种生物由于模拟另一种生物而获得了生存优势。例如,某些无毒的蝴蝶会模仿有毒的蝴蝶,以避免被鸟类捕食。另外一种是缪勒拟态,是指许多没有联系的生物在形态和行为上彼此相似,形成看上去是一群的效果,从而得到好处。在这一拟态系统中没有欺骗,模型与拟态生物没有明显区别。无所谓谁模拟谁的问题,共同收益。例如,某些有毒的青蛙会模仿其他有毒青蛙的颜色和图案,以增强对捕食者的警示作用。拟态现象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价值,生物通过拟态可以获得某种生存优势,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自然界中生存下来。拟态不仅有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还能影响种群的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没有敬畏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来源:老何的科学大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