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41㎡绝美三居室,一招盘活尴尬门厅+下沉客厅

B站影视 2025-02-05 16:30 3

摘要:不过告别了“原生家庭”之后,还要过“原生户型”这一关。尤其是老旧的户型,当年的审美早已跟不上现在年轻一代对于新家的期待。

年轻小夫妻,住进大三居,光是想想就很舒服。

不过告别了“原生家庭”之后,还要过“原生户型”这一关。尤其是老旧的户型,当年的审美早已跟不上现在年轻一代对于新家的期待。

关于户型改造,今天介绍的这个北京家庭,天马行空却又处处合理的设计思路值得更多家庭借鉴。

建筑面积:141㎡

(套内120㎡)

户型:三居室

改造花费:60w

房屋坐标:北京 朝阳

认识TA

设计师 王冰洁

北京七巧天工设计主理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注册室内建筑/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居装饰业商会注册设计师,从业始终秉承“努力是为了让情怀落地”的设计理念,擅长亲子空间和趣味性空间的设计,在她看来,设计是“天马行空感性思维和求真务实理性思维的完美结合。”

这套141㎡的三居室,属于北京的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对于骑行、露营、滑雪、滑板等户外运动有着广泛的爱好。对于自己的新家,他们希望户型开阔通透,采光和通风条件相比原始户型有明显的改善。

这里虽是一套被绿树环绕,窗景优美的住宅,但在设计师量房时却发现问题并不少。比如进门的门厅虽大,可是被夹在厨房、客厅、卧室和过道之间,实际可以利用的面积有限,只能当作公共过道使用,甚至有一种合租房的即视感。

原始户型图

客厅和门厅之间也有着明显的高差,给改造又增加了不少难度,而且封闭式的小厨房和生活阳台相对狭窄,对于门厅采光也有一定影响。

餐区被挤到门厅与客厅围栏的夹角,离厨房较远,影响用餐体验

如何充分利用门厅,优化公共区域的居住体验,自然成为了这次改造的重点之一。确定设计方案时,女屋主已经怀有身孕,对于环保材料同样有着很高的要求。

打开厨房与生活阳台,拆掉主卧衣帽间隔墙,增加岛台和储藏间,门厅更显通透、开阔,尽享窗外美景;

客厅台阶外扩、储藏间内退,改为两个圆弧形,扩大入户公共空间的面积,为餐厅圆桌争取足够空间;

主卧套房实现卫浴三分离,并放进大浴缸。

改造之后的新家,宽敞的餐厨区和客厅自由连通,流露着自然中古风的温润之美。

平面布置图

°1

自然中古风

自带优雅“弧光”

热爱户外运动的屋主夫妻,对于运动装备的收纳有着强烈需求,偏爱自然主义和中古风的他们,同样对于空间的质感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原本只能充当过道的门厅,必须在新家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设计师拆除了北侧厨房和生活阳台的墙体,并把主卧衣帽间打开,为门厅争取了更多的可用空间。

主卧衣帽间转换了开门方向之后,改造为土间小仓库,这里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柜门,而是用布帘+弧形轨道的形式,内扩的圆弧在餐桌后方预留充足的过道,生活动线更加流畅自如。

小仓库里存放着屋主夫妻的公路车和露营装备,这些大物件在新家都有了合理的归宿。自行车并排挂在墙面洞洞板上,尽可能减少对室内面积的占用。

回家后的鞋帽和次净衣,则统一收纳在进门左手边的大柜子里,柜子嵌入墙体,和两侧墙面保持齐平,从视觉上和谐统一。

客厅和餐厅的交界处,设计师巧妙设置了一扇旋转镜替代原有的围栏。旋转镜既能帮助屋主在出门前整理仪容,在客厅锻炼身体时,也能起到健身镜的作用。

通往客厅的台阶,设计师做成了一个外扩的弧形,宽大的弧形台阶方便日常行走,与马赛克瓷砖一起,勾勒出餐厨区的美妙轮廓。

把小厨房打开之后,超长的薄荷绿色岛台和背景画成为了回家后的第一道景观。岛台的一面嵌入了洗碗机和收纳柜,两个开放格的加入,让这个庞大的体块更显轻盈透气。

水槽融入了直饮机、厨具沥水槽、洗杯器,为日常操作提供便利

岛台的另一面则当作吧台使用,为家里增加一处休闲放松的场景。

中厨位于靠窗的位置,为每次做饭的过程加上一份自然滤镜。

嵌入式冰箱位于餐厨区右侧的柜体中,从岛台和烹饪区拿取食材都非常方便,蒸烤箱也设置在这个区域,在岛台自制的甜品转身就能放入其中,整个操作动线相当便捷。

餐厨区顶层的几排木梁,一方面掩盖了原有顶面不好处理的T字梁,同时柚木色的梁柱与薄荷绿岛台,为家中赋予了一份独有的乡村气息。

地面定制的大理石拼花,由米色背景和整齐排布的砖红色方块组成,与顶面木梁和家中其它实木元素形成呼应,构成一幅秩序井然的唯美画面。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设计师重塑空间的功力,没有太多网红中古元素的加入,颜值和收纳两手抓,盘活了原本鸡肋的门厅空间。

°2

下沉式客厅

为自己预留的“后花园”

走下台阶来到客厅,伴随着房屋层高的变化和大飘窗带来的充足光线和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步入自然的感觉,就像在茶余饭后来到属于自己的“后花园”

第一层微水泥台阶与小花池、沙发底座一直贯穿到阳台

因为预先准备了底座,沙发采用卡座的形式,定制的座垫和靠背尺寸刚刚好,这种契合度很高的体块搭配,是这个新家的特色之一。

客厅鱼骨拼的橡木地板,则为这个相对规整的空间,增加了一些有序的变化。

客厅的另一面是通顶的展示柜,屋主夫妻心爱的器物,珍藏的滑雪板都收纳在这里,利用地面下沉的效果围合出沉浸式的读书区。

悬空的电视柜方便洗地机或扫地机器人深入清洁,减少家中的卫生死角。考虑到孕期的女屋主,电视柜大部分采用开放格的设计,方便夫妻俩有娃之后玩具的收纳。

客厅没有选用大茶几,保留充足的活动空间供屋主平时居家健身。

阳台也安装了单杠,即便是忙碌的工作日,男屋主回到家之后也可以做几组引体向上。

平时并不多见的下沉式客厅,就像屋主忙碌之余的“后花园”,走下台阶的过程就像一种精神暗示,快速切换到身心最松弛的状态。

°3

私密空间

古典韵味的“美拉德反应”

走廊尽头的推拉门之后,是整合了南北两间卧室的大套房。朝南房间是夫妻俩的卧室,朝北的房间作为书房使用。

主卧以美拉德色系为主色调,红棕色、栗色等元素的加入,让新家的幸福感悄然升温。

套房之中,睡眠区和过道增加了一道推拉门,门上橡木色和砖红色的方块阵列,和餐厨区地面达成了一种深度的默契。

主卧床尾设置整墙衣柜,足够二人的衣物收纳

美拉德色调的复古风家具,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乎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美拉德反应”,在岁月的沉淀下,成为平淡时光的一份调剂。

主卧套房的卫生间,通过格局的适度调整,达到了三分离的效果。

过道的两边分别是淋浴泡澡区和洗漱、马桶区,温暖的红棕色与偏冷的石材在这里相遇,混合出一份质朴又热烈的自然气息。

洗漱区也注入了设计的巧思,双面梳妆柜为临时拿取物品缩短动线、提供方便。比如为了避免早上洗漱时间冲突,可以直接取出清洁用品直接到客卫洗漱。

紧邻主卧套房的次卫,同样实现了三分离,以玻璃隔断和不同的颜色对每个区域进行划分,家政柜和洗衣机也安排于此,功能相当全面。

次卧位于餐桌的旁边,提前为家中老人准备,孩子出生后奶奶或姥姥住在这里。

次卧门上三个压花玻璃圆孔为餐区补充自然光线,可移动的电视支架满足老人平时的观影需要。

房间里以米色为背景色,柚木色为点缀,棉麻和藤编等环保材质,营造出自然温馨的睡眠场景。

当然这个新家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门厅的大改造。经过扩充和空间重组之后,成为了超实用的餐厨一体复合空间,改造之后似乎多出了一间房,为将来生活的变化带来了更多积极的可能性。

📖

📱

编辑&排版 / 浣熊

图片 / 设计师提供

参考来源:@七巧天工设计

喜欢这个家吗?

那就 三连吧

来源:浩仔美食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