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暖春意,智慧启新篇。乙巳蛇年新春,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精心策划系列科普惠民活动,为公众献上一场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新春科技盛宴。据初步统计,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以蓬勃之势迎来乙巳年“开门红”。
科技暖春意,智慧启新篇。乙巳蛇年新春,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精心策划系列科普惠民活动,为公众献上一场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新春科技盛宴。据初步统计,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以蓬勃之势迎来乙巳年“开门红”。
科技年味浓: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温暖体验
春节期间,各地科技馆将生肖文化、非遗技艺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中国科技馆聚焦我国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举办第十六届春节“科技大联欢”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巳巳如意迎蛇年,科技馆里闹新春”为主题,推出“科技馆里年味浓”即时展览,“趣味科技年”“科学嘉年华”“科普新春荟”“筑梦科学年”“童嬉中国年”五大版块主题活动,探索春节习俗蕴含的科学元素,多维度、多层次展示科技与文化的融汇共生,引导公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科学文化的智慧,营造节日良好氛围。春节期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累计超15万人次,其中京外观众占比超过九成。
春节期间,中国科技馆日均接待观众超过3万人次,图为观众参观天和核心舱结构验证件。(中国科技馆供图)
河南省科技馆“蛇年话蛇——沉默的猎手”教育活动带领观众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探究蛇的多种运动方式,并通过观察蛇的骨骼标本和类比游戏的方式,探究蛇的运动方式与何种因素有关等知识。福建省科技馆以“蛇之智慧”主题贯穿“蛇形摆”“舞动的蛇”“人体感应灯”“多彩的光”等科学活动,借助蛇的具象,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探究现象背后的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播撒科学的“种子”。
江西省科技馆“灵蛇舞动贺新春 科普盛宴共参与”主题活动现场。(江西省科技馆供图)
四川科技馆“非遗里的科学”活动轮番上演。几何剪纸环节,祖孙们一同拿起剪刀,在剪纸过程中触摸数学奥秘。6岁的西西兴奋地说:“原来数学藏在奶奶的剪刀里。”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展项前,来自湖南的初中生晓宇惊叹:“原来鱼嘴分水是古代黑科技!”
广西科技馆穿着花棉袄的人形机器人,它与春晚上的赛博秧歌机器人师出同门,通过360度探测感知,在展厅里与观众们互动握手,让公众直观认识中国机器人技术以及工业发展的最新进展。
公众兴致勃勃观看机器狗的“醒狮表演”。(青海省科技馆供图)
黑龙江省科技馆联合全省流动科普设施推出亚冬科普活动,全民体验冰雪项目魅力,感受冰雪运动文化。青海省科技馆特别推出了科普活动新玩法——“科普币”收支系统,打破以往活动体系,将各模块游戏串联一起。
温情服务暖:科技馆里的“新春守护”
为保障观众安全舒心参观,全国科技馆推出多项暖心举措。为应对春节假期高峰客流,中国科技馆制定应急预案,持续升级票务系统,升级功能超40项,优化购票界面,简化观众购票流程;通过人机识别防护系统等技术手段,自春节预售至今拦截机器请求176万次,封禁黄牛账号3049个;与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加强对“黄牛”倒票行为的监管与打击力度。山西省科技馆秉持“温度是服务之魂”的理念,通过“错峰串讲”的形式,坚持辅导员每日上下午各四场开展定时讲解,最大化满足不同时间段来馆参观公众的讲解需求。辽宁省科技馆延后闭馆时间,增加志愿者岗位,强化外地游客服务保障,用“有温度的科技馆”为观众带来温馨美好的新春科学回忆。
春节期间,中国科技馆专家志愿者讲解嫦娥5号探测器。(中国科技馆供图)
甘肃科技馆大年初三开馆当日,有三位来自大连的阿姨因不会操作手机预约门票,工作人员耐心帮忙预约,并讲解参观路线,详细介绍兰州特色美食,三位阿姨深受感动,她们表示:“上了岁数,手机操作不便,还好有甘肃科技馆年轻人细致耐心的帮助。让我们感受到科技进步没有抛弃老年人,甘肃科技馆是有温度的公共场所!”
湖北科技馆精心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吸引游客打卡科普新春。(湖北科技馆供图)
宁夏科技馆科技辅导员们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出现在各个活动现场,带领公众跳民族舞蹈、玩民族游戏、穿百褶裙、跳竹竿舞……以服饰为舟,以游戏为桥,共同感受浓浓中华情,民族一家亲。(武玥彤)
宁夏科技馆科技辅导员们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带领观众跳竹竿舞。(宁夏科技馆供图)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