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朝时,刘宋改“成固”为“城固”;唐朝武德二年改城固为唐固,太宗贞观二年恢复为城固。宋、元、明、清各朝,城固县归属有所变化,但一直保持县制。
城固现为陕西省汉中市所辖的一个县,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腹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东邻洋县,西接汉台、留坝,南界南郑、西乡。
城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先民村落群居。
夏商时期,这里属梁州,西周属雍州,春秋战国在蜀、秦之间反复易手,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设置成固县,为城固置县之始。
南朝时,刘宋改“成固”为“城固”;唐朝武德二年改城固为唐固,太宗贞观二年恢复为城固。宋、元、明、清各朝,城固县归属有所变化,但一直保持县制。
民国二年废府设道,城固县归属汉中道,后直属陕西省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直到1996年7月,归属于汉中市管辖。
城固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五门堰和杨填堰,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遗址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多达409处。
城固名人辈出,西汉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就是城固人。他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却走出来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移动通信领域专家张平。
张平,1959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1978年,就读于陕西理工大学实验专修科。1983年,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张平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系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199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92年起,张平先后担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系副教授、教授以及该校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4年11月,当选为中国通信学会术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移动通信领域专家,长期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及教学工作。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张平院士在我国4G、5G、6G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我国4G领域开发初期,面临的技术环境是频分双工核心技术被国外长期把持,张平院士带领团队另辟蹊径,选择时分双工系统架构进行研究,最终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TDD试验网,为我国4G技术自主可控走出关键一步。
他们完成了从核心技术的提出、试验系统的研制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全过程,使我国在4G领域拥有了话语权和竞争优势,其研究成果被采纳为4G国际标准,这是我国通信领域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
此外,张平院士团队还攻克TDD多模测试技术,研制出全球首款时分双工测试仪表,填补了全球在此领域的空白。
该测试仪表的出现,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使得我国4G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加速了4G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整个4G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技术探索与理论铺垫方面,张平院士团队研发成功的信息密度非均匀下的异构无线组网新技术,为我国5G网络中解决不同密度区域的网络覆盖和容量问题提供了前期技术思路和理论基础。
该项技术对5G异构网络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5G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高的容量奠定了技术基础。
此外,张平院士团队开展的语义通信研究,为5G网络在处理复杂信息、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和准确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该项技术有助于5G网络更好地适应未来多样化、智能化的业务需求,对我国5G向更智能化方向发展有潜在意义。
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张平院士团队提出了非线性变换编码、模分多址(MDMA)、语义全双工(SDD)、智简编码传输等多项代表性的语义通信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为6G通信系统的柔性化智能设计、多用户高效组网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6G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实现通信系统的简约化设计,降低对硬件资源的需求。
而且,这些关键技术采用低制程芯片替代高精密制程工艺,有效解决了6G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难题,摆脱了6G技术演进对大量天线、高功耗、宽频带以及高芯片工艺尺寸的依赖,使6G能够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实现性能的提升。
在6G试验验证成果方面,张平院士团队研发成功国际首个面向6G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
该试验网为我国6G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真实的试验环境,它有助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开展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前期验证,降低6G研究门槛,促进跨领域创新合作,推动6G技术的快速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试验网验证了语义通信在4G链路上可以达到6G传输能力,语义信道容量突破了香农极限对通信系统的禁锢,在容量、覆盖、效率三项通信核心基础指标上均获得10倍的性能提升。
这一成果证明了语义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6G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
最后,张平院士还牵头成立了针对语义通信国际标准化的任务组,联合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商等国际国内30余家单位,共同推进语义通信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在6G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使我国的6G技术成果能够更好地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应用,推动全球6G技术的发展。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收藏朱萧俊说健身康!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中国工程院院士##讲好中国文化。#
来源:朱萧俊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