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淳百味:连锁化后的消费升级,如何让传统小吃更“年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2 17:40 1

摘要:在沙县小吃文化城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家挂着橙色招牌的门店前排起长队。年轻白领小李点了一份“元气低脂鸡肉扁肉”和一杯现磨豆浆,用手机扫码完成支付后,不到5分钟便拿到餐品。这幕场景折射出传统小吃的新变化——曾经以“一元进店”闻名的沙县小吃,正通过连锁化与消费升级,

在沙县小吃文化城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家挂着橙色招牌的门店前排起长队。年轻白领小李点了一份“元气低脂鸡肉扁肉”和一杯现磨豆浆,用手机扫码完成支付后,不到5分钟便拿到餐品。这幕场景折射出传统小吃的新变化——曾经以“一元进店”闻名的沙县小吃,正通过连锁化与消费升级,成为年轻人日常消费的选项。作为行业头部品牌,淳百味的探索揭示了传统小吃年轻化的底层逻辑。

一、产品创新:从“老四样”到“新食尚”

传统沙县小吃的“拌面、扁肉、炖罐、蒸饺”曾长期占据消费者心智,但单一的产品结构难以满足年轻群体对新鲜感的追求。淳百味在保留核心品类的基础上,通过口味解构与场景延伸实现创新。

1. 味型重构: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
以扁肉为例,品牌在保留手工捶打工艺的同时,推出“北海大虾扁肉”“元气低脂鸡肉扁肉”等新品。前者将虾肉与猪肉按3:7比例混合,提升鲜甜度;后者用鸡胸肉替代传统猪肉,脂肪含量降低40%,但通过“锁鲜工艺”保持同等嫩度。这些创新并非凭空而来——研发团队曾耗时8个月测试37种小麦品种,最终选定澳洲黄金小麦的特定蛋白亚基组合,使拌面的花生酱更香醇。

2. 场景延伸:从正餐到全天候消费
为覆盖早中晚全时段,淳百味推出“米饭套餐系列”“小吃系列”及“汤面系列”。例如,早餐时段的“黄金脆皮锅贴”搭配豆浆套餐,午市推出“狼人炸酱面”等重口味产品,夜宵时段则供应“神奇560老母鸡汤”等暖胃品类。这种“3+3+3”产品矩阵(3款经典、3款新品、3款地域特供),使门店日均客流量提升30%。

二、供应链升级:用工业化思维守护烟火气

年轻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稳定性的要求,倒逼传统小吃供应链革新。淳百味通过中央厨房与数字化管理,实现“千店一味”。

1. 中央厨房:传统工艺的标准化转型
在沙县小吃产业园内,中央厨房的自动化生产线每天处理150吨食材。以燕皮为例,研发团队耗时两年调试出0.2毫米厚、薄可透光的薄片,通过分子膜技术控制水分,耐煮性提升3倍。肉馅需经过三次低温捶打,肌纤维断裂率精确控制在70%,既保留嫩度又避免松散。

2. 数字化溯源:让品质看得见
每份产品附带二维码,扫码可查看原料产地、加工参数及检测报告。例如,拌面花生酱的澳洲小麦种植地块编号、炖罐药材的检测报告等信息实时可查。曾有顾客发现某批次药材产地与宣传不符,售后团队48小时内完成溯源并退款,客诉率因此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3。

三、门店革新:从街边摊到“国民厨房”

门店形象与体验升级,是吸引年轻群体的关键。淳百味通过空间设计与服务优化,重塑消费场景。

1. 视觉革命:国潮风与功能分区
五代门店采用“爱马仕橙”主色调,搭配客家土楼造型的吊顶,既保留沙县文化元素,又符合年轻审美。店内划分“快取区”“堂食区”“外卖档口”,高峰期出餐效率提升40%。在东莞首店,品牌还推出广式云吞等本地化产品,堂食区设置自助调料台,满足个性化需求。

通过自研小程序,消费者可线上点单、预约自提或外卖。支持刷脸支付;

四、模式创新: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赢

连锁化扩张需要解决管理松散、品质失控等难题。淳百味通过“单店股权合伙+连锁直营管理”模式,构建利益共同体。

1. 股权合伙:激发店长积极性
合伙人需通过“店长资格考试”,掌握标准化操作流程。总部提供统一食材配送、技术培训及运营支持,例如每季度开展食品安全培训。该模式将员工变为“利益相关者”。

2. 供应链赋能:降本增效的底层逻辑
自建工厂与产品研发中心,将传统手工工艺转化为自动化标准流程。例如,蒸饺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配送,门店只需解冻加热,人力成本降低20%。通过规模化采购,核心食材成本下降15%,但品质稳定性提升。

从街头摊点到全国连锁,淳百味的实践证明:传统小吃的年轻化不是颠覆性创新,而是对品质、效率与文化的系统性升级。通过供应链标准化守护烟火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体验,借文化IP连接情感,沙县小吃完成了从“地方风味”到“国民餐饮”的蜕变。这一过程中,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只有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当一碗扁肉的捶打次数被量化,当炖罐的药材配比精确至克,传统美食终于找到了与年轻人对话的语言。

来源:梅花财经新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