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DeepSeek证明自由开放是创新之源

B站影视 2025-02-04 21:36 3

摘要:农历新年期间,中国一家2023年成立的AI公司深度求索,通过正式上线并开源低成本的DeepSeek-V3,在全球播下了中国创新的鲜明印记,触发了全球对AI的进一步深度思考,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相继接入DeepSeek-R1模型,也迫使AI巨头OpenAI改变策

中国不乏创新能力,DeepSeek用事实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农历新年期间,中国一家2023年成立的AI公司深度求索,通过正式上线并开源低成本的DeepSeek-V3,在全球播下了中国创新的鲜明印记,触发了全球对AI的进一步深度思考,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相继接入DeepSeek-R1模型,也迫使AI巨头OpenAI改变策略,与其展开竞争。

AI的国别竞争是当今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主线。中国AI公司DeepSeek的低成本精品出炉,一下子打破了全球AI领域的竞争态势,并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剧烈震动,这一刻当之无愧是中国创新的高光时刻。

人们很难想象,为中国创新开辟新章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这就如同引领全球AI发展的不是美国的巨头谷歌、微软等科技G7,而是曾以非营利立业的OpenAI一样。这反映出科技创新的冒险者和成功者往往都来自于业界新秀,更确切地说,科技创新发展史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证明,任何创新发展都不是能够规划出来的,市场用赛马不相马的竞合共择,奖励那些奋不顾身的创新者。

没有人知道创新者身藏何处。每一个不甘寂寞、勇于创新者都有机会成就一番不朽功业,但人们不应整天梦想着担负起寻找创新者的伯乐功能,因为这是一场在可能性场景下探寻的低概率事件。

事实上,人们在高概率的确定性场景中,往往采取风险规避的行为策略,而在低概率的可能性场景下,则更倾向于采取风险寻求的行为策略。创新之所以很难用判定概率来开启伯乐功能,就是因为创新是对未定的一种可能性收益的风险探寻,正是因为成功的概率太低,但同时成功带来的收益很高,所以更适合初创公司的冒险者追逐巨额收益、打开风险寻求的好奇之心。这自然不利于大公司作业,大公司基于预算约束的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单元很难与在确定性场景产生稳定收益的部门去争夺公司资源。

指望既得利益者壮士断腕式的创新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创新需要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需要解放思想,真正厘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行权边界,政府致力于透明性担保和防护性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的牢固,而让市场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等,都能获得免于匮乏的自由。DeepSeek能在科技创新的围墙中走出中国式创新的风采,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只要各方能为创新留足空间,相信创新者自己知道如何创新,相信自由竞争的市场能对创新者具有自识别能力,创新者就会展现出各自的精彩。更多的DeepSeek就会自由生长,开枝散叶。

当然,当务之急还是要正视DeepSeek的成绩,既不拔高,也不误导。必须明晰,DeepSeek的低成本并不意味着算力不重要,AI发展高质量算力是基础条件,没有算力的支撑和保障,再高效的算法都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DeepSeek并没有改变AI发展的进程图,反而拓宽了全球AI领域的发展路径,即人们可以用更节约的方法最大化算力算法和数据训练。

同时,DeepSeek的高性价比再次证明开放是创新发展的另一个必备条件。要摒弃一种隐约可见的误导,那就是认为DeepSeek取得的成绩证明中国可以走出独立的AI发展之路,这一判定是一种典型的误导,要知道DeepSeek是全球创新竞合的产物,没有一个国家能闭合出一个先进的AI产业。DeepSeek在全球AI领域产生的冲击,并非零和博弈,OpenAI、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对DeepSeek转向的开放包容态度,就清晰表明,DeepSeek的成绩是全球AI产业的进步,中国AI产业唯有排除万难,积极寻求任何可能的全球AI合作机会,用开放包容的信念去冲破分隔行为,中国AI产业才能保证不掉队。

安得病身生羽翼,长随沙鸟自由飞。当前中国AI行业发展面临着被隔阻的不利环境,DeepSeek展现出的创新风采,展示出的是中国创新力量不屈不挠的进取,是一种在有限的条件下冲破隔阻的信念,是积极参与全球AI大合唱的坚定决心。DeepSeek的创新为世界接受,理应成为中国创新力量在AI领域不可或缺的明证,以及中国创新者参与全球AI合作发展的呼声。

来源:第一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