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事实上谷歌公司≠搜索引擎google,谷歌经过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2024年营业额约为2500亿美元,市值2.46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谷歌的业务范围包含广告、云计算、软件、硬件、网络服务、智能驾驶、量子计算、Ai等诸多领域,是一个标准的巨无霸型企业。
2010年谷歌作出了一个震动科技界的决定——全面退出中国搜索市场,这让很多人误以为这家硅谷巨头已与中国一别两宽,再无瓜葛。
2025年2月4日下午,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市说新语”发布重磅消息:因谷歌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该局依法对谷歌开展立案调查。
网络上一片迷茫,大家的疑惑点集中在:谷歌都退出中国这么久了,它能垄断啥?
但事实上谷歌公司≠搜索引擎google,谷歌经过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2024年营业额约为2500亿美元,市值2.46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谷歌的业务范围包含广告、云计算、软件、硬件、网络服务、智能驾驶、量子计算、Ai等诸多领域,是一个标准的巨无霸型企业。
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后,谷歌的在华身影从台前转向了幕后,以一种更加隐秘的姿态潜伏在互联网中。从跨境电商平台的Pixel手机到企业出海广告投放,从TensorFlow开源社区到AI实验室的论文署名,这家公司正用颠覆传统认知的方式,在中国市场继续构建着“无搜索业务的生存法则”。
我们现在就来盘点一下谷歌在华还有哪些业务:
在深圳科兴科学园的某层办公楼里,谷歌广告团队正在为中国游戏公司制定东南亚推广方案。通过在香港设立的亚太总部,谷歌构建了完整的“广告代理-支付结算-数据监测”链条。这种模式巧妙规避了ICP许可证的限制,使中国企业在Google Play、YouTube等平台年均投放超50亿美元广告。
跨境电商成为关键载体。Anker、SHEIN等品牌通过Google Ads实现全球化跃升,仅2022年就有超过3万家中国企业使用Google Ads进行海外营销。这种“在中国做生意,但不做中国生意”的策略,让谷歌广告业务保持着年均15%的增长。
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馆里,年轻开发者们正在Google Developers官网下载最新版Android Studio。这个未被屏蔽的开发者门户,日均访问量超10万人次。
到2024年,中国有大概940万名程序员在从事安卓软件开发工作。这其中大部分人都要用到Android Studio。
谷歌通过技术文档本地化、GDG(Google开发者社区)线下活动,维持着对中国移动开发生态的影响力。
更隐秘的是Google Mobile Services(GMS)授权体系。虽然国内手机厂商使用定制化安卓系统,但出海机型仍需获得GMS认证。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显示,谷歌向中国企业收取的专利费用标准为每台设备2.50至40美元不等。
如果按照每台设备20美元的平均费用计算,中国每年出产的智能手机数量大约为8亿台,那么谷歌每年从中国收取的专利费用大约在160亿美元左右。
这种“安卓费”成为谷歌在中国的重要收入来源。
2014年谷歌资本(CapitalG)投资滴滴出行2.4亿美元,这笔交易揭开了其中国投资版图的冰山一角。通过设立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基金,谷歌已参投超过30家中国科技企业:
- 人工智能领域:出门问问(Mobvoi)获得D轮融资,深度整合Google Assistant;
- 云计算赛道:青云科技(QingCloud)获投1亿美元布局混合云;
- 硬科技投资:晶泰科技(XtalPi)量子计算项目获B轮领投。
这些投资不追求控股,而是通过技术授权获取长期收益。如被投企业使用Google Cloud API接口,需支付相应技术服务费,形成独特的“资本+技术”盈利模式。
深圳华强北的档口老板熟练地给Google Pixel手机刷入本地化ROM,这些通过香港转运的“水货”,年销量超20万台。更值得关注的是谷歌智能家居产品线:Nest恒温器在跨境电商平台月销千台,Google Home通过技术论坛完成固件汉化。
这种“非官方存在”反而形成了独特的产品文化圈。B站上Pixel手机摄影教程播放量破百万,知乎“谷歌硬件”话题讨论超10万条。自发形成的用户社群,为谷歌保持着珍贵的市场存在感。
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里,谷歌北京AI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测试多模态大模型。这个200人规模的团队,近年来在NeurIPS等顶会发表论文超百篇。通过“技术研究本地化,成果归属全球化”的策略,谷歌既规避政策风险,又获取中国AI人才红利。
更关键的是TensorFlow生态的渗透。百度飞桨、华为MindSpore等国产框架的API设计都能看到其影子。在GitHub的中国区贡献者中,35%参与过谷歌开源项目,这种技术标准的软性影响比直接商业竞争更具穿透力。
“谷歌学者”项目已资助中国高校300多个科研项目,这种“学术赞助”收获的不仅是论文署名权。在清华-谷歌联合机器学习课程中,表现优异者直接获得硅谷offer。过去五年,谷歌中国招聘的AI工程师中,65%有参与其学术项目的经历。
这种“教育投资-人才收割”的闭环,使得谷歌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先机。上海谷歌开发者创业加速器已孵化40多个项目,其中7家初创团队被整体收购至美国总部。
当亚马逊AWS、微软Azure大张旗鼓建设中国数据中心时,谷歌云选择了更迂回的方式。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通过接口转接提供GCP服务;与阿里云合作开发混合云解决方案,这种“云服务二传手”模式虽损失部分利润,却绕开了数据主权争议。
在游戏行业,谷歌云凭借全球节点优势,为米哈游《原神》等出海游戏提供服务器托管。这种细分领域突破,使其在中国IaaS市场保持1.2%的份额,虽不显眼但利润可观。
谷歌在中国的存在,像是一幅用马赛克拼贴的隐形版图。每个业务板块都经过精密的风险切割:广告业务依托香港离岸架构、开发者生态保持技术中立、投资通过离岸基金完成、硬件销售依赖民间渠道。这种“去中心化”的生存策略,恰恰体现了跨国科技公司在数字地缘政治中的进化智慧。
随着AI技术革命的到来,谷歌正通过开源社区、学术合作、标准制定等更隐秘的方式参与中国市场竞争。这种“非典型存在”或许预示着未来十年跨国科技公司的新生存范式——没有旗帜鲜明的市场占领,却在技术底层构建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并未详细说明谷歌涉案的细节,但大概率是和安卓系统有关。经由华为这个“盘古”的竭力追赶,“鸿蒙”已渐清晰。
此背景下,我们来“卡一卡”安卓的脖子,不是正当其时吗?
来源: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