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精选 | 2024年干燥综合征领域年度进展大赏

B站影视 2025-02-04 21:08 2

摘要:在过去的一年里,医脉通风湿免疫科为大家带来了风湿免疫领域的前沿进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2024年干燥综合征领域的精彩要点吧!

聚焦前沿 点亮希望

在过去的一年里,医脉通风湿免疫科为大家带来了风湿免疫领域的前沿进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2024年干燥综合征领域的精彩要点吧!

专家采访

厉小梅教授:干燥综合征的规范化诊疗 | CARIP 2024 专访

2025-01-21

本文要点

1. 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除了典型的累及外分泌腺症状之外,还可能会累及到多个系统和器官,那么在临床中干燥综合征的漏诊、误诊情况如何呢?

2.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营养干预等,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也受到了关注。那么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指南共识

指南共识|干燥综合征的“四步”管理模式重磅发布!(上篇)

2024-04-22

指南共识|干燥综合征的“四步”管理模式重磅发布!(下篇)

2024-04-23

本文要点

干燥综合征(S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眼干、口干为典型特征,但其他粘膜干燥症状和全身临床表现亦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英国风湿病协会在其第一份干燥综合征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善,旨在制定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指导方针,协助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各年龄段的疾病管理。

该指南的核心内容可总结为四步,分别为“干燥综合征确诊”、“对症治疗”、“系统治疗”和“在特殊临床情景下的管理”

病理相关

世界干燥日 | Nature子刊带您了解「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最新进展

2024-07-24

本文要点

1933年瑞典医生Henrik Sjögren首次提出干燥综合征这一疾病。为纪念Sjögren教授的突出贡献,将其生日——7月23日定为世界干燥日(World Sjögren’s Day),旨在让医生和患者重视“干燥”症状,让更多的人了解“干燥综合征”。一篇涉及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综述发布于《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上。

图1 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

注:病毒感染触发遗传易感个体的唾液腺上皮细胞(SGEC)激活,随之引起先天性免疫系统激活,并最终导致先天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的密集串扰。活化的SGECs可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并产生特定的细胞因子环境,包括IL-6、I型干扰素、CXCL12、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最终诱导免疫细胞聚集到唾液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过度表达I型干扰素以及促进B细胞分化和存活。此外,(外源性触发因素引起的)SGEC损伤和活化的CD8+T细胞及免疫复合物可导致自身抗原的慢性释放,进而刺激先天免疫激活,形成恶性循环。CD4+T细胞特别是分泌IL-21的T滤泡辅助细胞(TFH)在生发中心样结构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在该生发中心样结构中,这些细胞通过体细胞高突变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方式与B细胞紧密合作,促进高亲和力自身抗体的产生。除了B细胞外,已证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先天样淋巴细胞和T辅助17(TH17)细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也参与了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治疗相关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治疗进展大揭秘:新靶点、新策略引领希望之路 | 文献述评

2024-11-06

本文要点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唾液腺和泪腺,导致口干和眼干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近年来,随着对pSS病理生理学的深入了解,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介绍了pSS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靶向干扰素信号通路、B细胞、T细胞和其他细胞因子的药物。

直击两大新靶点,突破干燥综合征「无药可医」壁垒 | 2024 EULAR

2024-07-03

本文要点

临床II期研究揭示Nipocalimab可显著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disease ,pSjD)患者病情,且耐受性良好。

Dazodalibep有效降低SjD中与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生物标志物相关的多种蛋白质。

当这些器官也“变干燥”时,如何因病施策?| 临床必备

2024-05-31

本文要点

干燥综合征(SjS)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除有唾液腺、泪腺功能受损外,亦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对仅有口干、眼干等干燥症状的患者一般多采用人工泪液、毒蕈碱受体激动剂缓解干燥症状,有系统受累,特别是活动性内脏器官受累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GC)、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常用免疫调节/免疫抑制药物包括羟氯喹(HCQ)、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MMF)、硫唑嘌呤、环磷酰胺(CTX)、环孢素、艾拉莫德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SjS患者不同器官损伤,其治疗用药亦存在差异。

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与总结,能为各位读者在风湿免疫领域的临床诊疗、学术研究以及患者管理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进一步推动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与进步。若您觉得医脉通风湿免疫科的内容对您有所助益,欢迎您将其分享给更多的读者,共同促进风湿免疫领域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