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公示了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和共性需求5大领域242家中试平台入围。其中石化化工中试平台25家。
5月8日公示了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和共性需求5大领域242家中试平台入围。其中石化化工中试平台25家。
简单来说,这些平台相当于“科研实验室”和“工厂流水线”之间的关键桥梁——科学家在实验室搞出来的新技术,得在这些中试平台上放大试生产,验证能不能真正落地赚钱,否则再牛的发明也只能锁在抽屉里。这批名单藏着几个耐人寻味的信号:
哪里产业强,中试就往哪扎堆。上海一口气拿下4个中试平台,像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高性能树脂这些高端方向,明显是冲着补齐芯片产业的短板去的。毕竟现在芯片材料八成靠进口,中芯国际们天天被K脖子。山东3个平台全带着“绿色化工”标签,这和老牌化工大省急着摆脱“高污染”形象直接相关——去年山东化工企业环保罚款额全国第一,再不转型真要砸饭碗了。
地方Z府在抢“技术转化权”。辽宁盘锦、浙江衢州这些三四线城市的中试平台,背后都是地方Z府和高校的深度捆绑。比如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中试平台。这种玩法比直接招商引资更高级——抢的不是现成的企业,而是未来的产业种子。
国家在给“卡脖子”技术开小灶。清单里藏着几个特殊选手:新疆的碳基能源平台瞄准煤化工清洁利用,鄂尔多斯煤化工平台直指煤制烯烃技术,这都是在给传统能源大省找新出路。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材料平台更不用说,摆明了要和一些外企抢食。就连反渗透膜这种细分领域都有专门平台,说明国家要把所有技术死角都清扫干净。
不过隐患也不是没有。25个平台里,光是膜材料相关的就有3家(碧水源、先进膜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平台更是多地重复建设。这种一窝蜂的布局,怕是过几年又要上演光伏、锂电池那样的产能过剩大戏。更现实的问题是,民营企业某水源的膜技术平台能和国字号平台公平竞争吗?可别最后成了国企的“技术输血站”。
说到底,这批中试平台就是国家画的产业路线图——哪些技术必须突破、哪些地区要重点扶持、哪些企业能吃到政策红利,全藏在名单里了。普通老百姓可能觉得化工和自己没关系,但这些平台未来孵化出的新材料,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你手机里的折叠屏、新能源车里的固态电池,甚至治病用的生物可降解支架。这场藏在化工园区里的科技暗战,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都连着线呢。
附:石化化工中试平台(25家名单):
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中试平台
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材料中试平台
北化院天津基地化工材料中试平台
国科控股上虞新材料中试平台
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平台
上海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平台
上海高性能树脂新材料中试平台
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平台
山东新和成化工及新材料中试平台
先进膜材料中试平台
北京碧水源膜聚烯烃反渗透/纳滤膜中试平台
高分子复合材料中试平台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中试平台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中试平台
辽宁沈阳化工新材料中试平台
松木岛化工新材料中试平台
氟氯高性能合成树脂及特种单体制备与应用中试平台
非粮生物质利用技术开发中试平台
山东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平台
辽宁大连洁净能源和精细化工中试平台
新能源新材料融合中试平台
新疆碳基能源绿色技术中试平
功能性膜材料研究开发和制造中试平台
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中试平台
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高端化学品与聚合物中试平台
来源:氯碱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