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考地理中,通视问题主要涉及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视线是否会被地形等障碍物遮挡。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专业地理备考咨询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最全汇总
在高考地理中,通视问题主要涉及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视线是否会被地形等障碍物遮挡。
一、影响因素
判断通视情况通常考虑以下因素:
1.等高线地形图:如果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谷),且观察点和目标点在山谷两侧,可能会不通视。比如,隔着一个很深的山谷,两边的山顶互相看不到对方。而当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脊),在山脊一侧的两个点有可能通视。
2.坡度:陡坡可能会阻挡视线。若两地之间坡度很陡,在坡底的位置可能看不到坡顶后的物体。
3.剖面图绘制:可以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来直观地判断两点是否通视。做法是先确定剖面线,然后将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的海拔高度等距离投影到剖面图中,连线后观察两点之间有没有障碍物阻挡视线。
二、注意事项
解答高考地理通视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读题
明确题目所给的地形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的通视情况差异较大。同时,留意观察点和目标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它们的海拔高度、相对位置(是在山谷两侧、山脊两侧还是同一山坡等)。
2.巧用等高线
(1)熟悉等高线的特征。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可能会阻挡视线;等高线稀疏意味着坡度缓,通视的可能性较大。
(2)对于等高线弯曲的情况,“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山谷地带地势较低,两侧山地可能会阻碍通视;山脊顶部视野相对开阔,但如果目标点位于山脊另一侧较低位置,也可能无法通视。
3.考虑特殊地形
注意特殊地貌,如悬崖。悬崖会阻断视线,若观察点和目标点中间有悬崖,基本不通视。还有鞍部,它是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在判断通视时要分析其周围地形对视线的影响。
4.绘制剖面图辅助
遇到复杂地形,绘制地形剖面图是很好的方法。在绘制过程中,要保证横坐标、纵坐标的尺度合理,准确标注海拔高度,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两点之间的地形起伏,从而正确判断通视状况。
三、解题技巧
以下是高考地理通视问题的解题技巧总结:
1.巧用等高线地形图
(1)依据等高线疏密判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视线易被阻挡,通视可能性小;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通视可能性大。
(2)对于等高线弯曲的情况,遵循“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原则。山谷可能阻碍通视,山脊顶部相对开阔,但山脊另一侧较低位置则可能无法通视。
(3)注意凸坡和凹坡,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通视;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以通视。
2.善用剖面图
(1)绘制地形剖面图来直观判断。确定剖面线,将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的海拔高度等距离投影到剖面图中,连线后观察两点间有无障碍物阻挡视线。
(2)绘制时注意横坐标、纵坐标尺度合理,准确标注海拔高度,以真实反映地形起伏。
(3)分析剖面图时,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的海拔状况来综合判断通视情况。
3.考虑特殊地形与地物
(1)若两地间有悬崖,会阻断视线,基本不通视;鞍部则要分析其周围地形对视线的影响。
(2)当题目中出现植被、建筑物等地物时,也要考虑其对通视的影响,如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可能会遮挡视线。
4.仔细审题
(1)明确题目所给的地形类型、观察点和目标点的位置信息,包括海拔高度、相对位置等。
(2)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俯视还是平视可见,以及是否考虑大气能见度等其他因素。
1、相关定义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弯道是河流广泛存在的一种形态。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河床平面形态有平直的、弯曲的和分汊的等类型。弯曲的河床又称曲流。河流曲流的内弯环抱处叫凸岸,外弯处叫凹岸。
河流曲流的凹岸、凸岸是以河岸为参考点,陆地向内凹为凹岸,陆地向外凸为凸岸。
在判断时,我们可以把河流的正中心当成河心(图中黑点表示河心),河岸线凸向河心的一侧为凸岸(如图中甲岸、丁岸),河岸线偏离河心的一侧为凹岸(如图中乙岸、丙岸)。
2、两者的相同点
河流凹岸、凸岸一般同时出现在河流发育的中后期,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落差小的河段。河流凹岸、凸岸的流水作用不因半球位置而改变,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两者的不同点
河流对流经地区的地貌产生影响,一般有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河流流速大的时候,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深槽或港湾,流速小的时候,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漫滩或三角洲。当河流转弯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流速快,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水流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在凸岸因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也称弯道环流。(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
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在考试中主要运用以下3种: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①地势: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洼的地区;
②海陆关系:由陆地,流向海洋;
③干、支流:由支流,流向干流(一般来说,支流较细较弯曲、干流较粗较平直)。其中,汇入干流的叫做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叫做二级支流。
图1 干流与支流的区分
流水的侵蚀
流水的侵蚀作用,分为3种:下蚀(向下侵蚀)、侧蚀(向两侧侵蚀)和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流水侵蚀主要分为3个过程:
①在河谷发育的初期,流水的侵蚀作用主要是下蚀、溯源侵蚀,会使得河谷不断地加深和变长,河谷比较平直,横剖面呈“V型”;
②在河谷发育的中期,流水的侵蚀作用以下蚀为辅、侧蚀为主,使得河流在慢慢加深的同时,不断地侵蚀两侧的河谷,使得河谷展宽;
③在河谷发育的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主要是侧蚀,使得河谷不断地展宽,河流弯弯曲曲,横剖面呈“U型”。
图2 河谷的3个发育过程
牛轭湖
当河流一开始流动,便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右南左),开始偏转,使得河流左右摆动,变得越来越弯曲。侵蚀凹岸,并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图3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不断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会使得河流越来越弯曲(①—>③)。当洪水突然来临时,会更剧烈地冲刷河流的凹岸,使得距离较近的两个凹岸不断靠近,最终连接成为新的河道(③—>④)。此前的河道被废弃,形状像一个“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图4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例题
图5 例题
答案:AD、BD
精讲精析:(1)找出图中的牛轭湖。牛轭湖,是河流截弯取直后的产物,大多呈弯曲的月牙状。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最明显的有三处,自西向东依次为:老河故道、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牛轭湖所处的位置,是原来的长江水道,而牛轭湖两个“牛角”指向的方向,即为河流截弯取直后的现在的长江河道。
(2)分析位于长江古河道(截弯取直前)南岸的地区。长江古河道,即为那三个牛轭湖所在的位置。则它们南部的六合院、水合院,即为长江古河道的南岸地区,因此第二题选BD。
(3)分析截弯取直的影响。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变为了平直的河道,因此缩短了航运的路程。但同时,河水也会在平直的河道里流淌地更“顺畅”,流速更快,因此增加了航运的风险,但有利于洪水期的泄洪。因此第一题选AD。
总结
在高考地理中,经常考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个规律:
①凹岸侵蚀,因此凹岸的水深更深一些,适宜建设港口,停靠大型船舶;同时,凹岸的水流更加湍急,更易发生洪水灾害。
②凸岸堆积,因此地势较为平坦,适宜村庄城镇的建设;同时,土壤中堆积了大量营养物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图6 凹岸与凸岸的不同规划
01知识点
(1)河谷的演变
河谷的演变,主要分为3个过程:加深、拓宽、成熟。
①初期:在河谷发育的初期,由于地壳的抬升或者海平面的下降,河流向下、向源头侵蚀的作用较强,向两侧侵蚀的作用较弱。河流以下蚀、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现“V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②中期:此时河流的下蚀能力减弱,侧蚀能力加强,河谷逐渐变宽。
③成熟期:河流不断进行侧蚀,河谷越来越宽,最终成为“U型”。
图1 河谷演变的3个阶段
(2)河流的补给方式
河流的补齐方式主要有5种:降水(夏、秋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永久性冰川融水(夏季)、湖泊水(全年)、地下水(全年)。
一般来说,积雪/冰川融水中的含沙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青藏地区。降水补给容易带来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湖泊水与地下水的分布较为普遍,在我国广泛分布。
图2 河流的5种补给方式
02例题
图3 例题
(1)这条河流的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试分析其原因。(6分)
答:河流在洪水期、枯水期的河面宽度相似,这表明该河流两岸较高,并且较为陡峭,类似“U型”。因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河流下切侵蚀,导致河谷较深;②河流两侧的岩性较为均一,耐侵蚀的能力相当,因此两岸较为直立陡峭。
(2)指出4~6月份该河流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答:特征:水位越来越高、淤泥越来越少、河水越来越深。
原因:①4~6月份,气温逐渐上升(美国,位于北半球),该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气温越来越高,融雪量越来越大,导致水位逐渐升高;②融雪补给中,含少量较低。因此河水会持续冲刷河床,导致淤泥减少、河水变深。
(3)分析8月该河流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答: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8月份多暴雨,冲蚀作用较强,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②当暴雨停止时,河水流速会迅速降低,许多泥沙便会沉积下来,在河底淤积。
03总结
河谷发育的过程中,由平直的河流,变为弯弯曲曲的河流,这主要是因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一开始流动,便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左、南半球向右)。偏转的河流便会冲蚀河岸,使之慢慢凹进去,变为凹岸。同时在另一岸的河水流速较慢,发生沉积,变为凸岸。
图4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示意图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实际应用:
①凹岸受到侵蚀,河水较深,适宜建造港口;
②凸岸接受沉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建设城镇,种植庄稼。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每日万余阅读总量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点赞分享在看留言
来源:志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