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秋天摄影之问

B站影视 2025-02-04 08:29 3

摘要:秋天是年复一年轮回四季中人们最向往的收获时节,也是各种文学艺术创作丰富多彩的季节性创作平台。同样是摄影人高频率走进平台沉浸式体验创作的美好时光,有人多次咨询我拍秋景的话题,我以问答的方式浅谈几点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秋天是年复一年轮回四季中人们最向往的收获时节,也是各种文学艺术创作丰富多彩的季节性创作平台。同样是摄影人高频率走进平台沉浸式体验创作的美好时光,有人多次咨询我拍秋景的话题,我以问答的方式浅谈几点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问:秋季秋高气爽、生态异彩纷呈,诗意满满,是否可称为摄影创作的最佳季节?

答:这样表述最佳创作季节,过于极端化。首先应该清醒认知摄影创作好坏并不取决于季节,而是取决于作者对春夏秋冬季节所面对取向事物、风景本质的理性认知和创作命题的深刻理解把握。如果能成功的摄前构思把握到位,不是秋季也会创作出好作品。

秋季奔放而多变的色彩与诗意环境,确实给观者作者带来与其它季节感观与感悟不一样的喜悦与联想。历史与当今的摄影,不论是职务与非职务摄影人都喜欢在秋季构思出精品力作。中国五千年的绘画史也有大量经典作品表现于秋天收获季节,尤其是西方古典绘画秋景更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作为用艺术创作的结论来概括,显然不会用季节来这样定论。

另外高速发展的摄影,让秋季作品大幅度膨胀扩容,重复性、雷同性秋季摄影作品超常繁衍过剩、扎堆沉积而导致审美疲劳。如人们找不到秋天的新视野、新风景、新构思、新感觉,秋季说是最佳季节,却失去最佳创作的选择。因此大家应建立宽口径、大视野、穿越季节、不拘泥于惯性眼界的形似创作,力转越轨破旧、出新立意、形神兼备的摄影创作。

问:人们普遍称漂亮的照片就是好作品,这种说法对吗?

答:首先应深刻理解漂亮的内涵、特征、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漂亮有两种界定标准。一种是大众化形式唯美的漂亮,人们普遍喜闻乐见的热线季节抢眼照片,让读者不必思考就带来视觉感应客观而直接的美感和愉悦,这种照片,注重形式唯美的表达;注重色彩影调的视觉冲击力;注重天空背景的夺目亮丽;注重画面的装饰感与时尚性。而忽略了影像元素的意境描述和隐喻的画外之音,换句话讲,只见到拍照对象物的表象,而没透析到对象物内在的心象,缺失作品内核的灵魂。相当于说,虽是漂亮的姑娘,却没有高雅的文化气质。

另一种作品是专业化内在与外在融合之美的漂亮,其影像有厚重的文化内涵,鲜活的人文气息和个性化特征的影像构成。其作品不论是人文片还是风景片,均注重主题的心灵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融合;注重人、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注重影像内涵与时代同频的特征;注重审美价值的可读性思考。

以上两者各自“四个注重”反映出两者不同的两个漂亮。因此,笼统用漂亮称位来评价作品很难说清楚是哪一种质量的作品。可见单纯漂亮不等同于好作品。

问:秋季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景摄影,主要是赞美祖国原生态的山水、色彩、光影之美就足够了,而如何从取景中再强调其作品的思想性呢?

答:文学艺术的各类创作都应强调不同表达方式的思想性,这不是纪律规定,而恰恰是文艺为人民创作的规律遵循,哪怕喜乐的小品都在娱乐中隐喻着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状态、心态、情感、审美取向、价值判断,乃至是非曲直的意象选择。不承认审美娱乐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属性的作者,绝不是合格的文艺工作者。而摄影创作也是如此,每幅作品都是某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即思想、立场、观点、审美倾向的自我表达。而当下曾出现过作者认为自己以旁观者的心态在无意识摄影、甚至还出现荒诞无聊的低俗媚俗摄影,这些乱象均反映出对西方某些艺术思潮的盲目效仿,又反映了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与自卑。错误把现实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对立起来,有的把摄影的思想性束之高阁,架空摄影作品的思想灵魂。甚至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使摄影作品再度复旧,出现“高大上”“鲜光亮”特征的标签化模式。

我认为教条主义也会支解正确的审美判断。摄影的思想性不是社论、不是语录口号、更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其思想性的生成是浸润在作者所拍所刻画的动人风景元素中,点燃的是读者在审美中的思想脉动与艺术要素交相辉映的诗情画意。摄影人不都是坐在家里冥思苦想出的命题,绝大多数作者是深扎大地、感悟苦乐生活的体验中激发出现场的创作灵感。在暴风骤雨中从原野鸟巢看到母爱的情怀与可贵;在凛冽的寒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风景中看到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与高尚纯洁的人生品质;在人际罕见缺氧的雪域高原看到了盛开雪莲所展现人与天地间的生命赞歌;在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涛声中看到世世代代华夏民族不畏列强、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摄影就是要学会丰富自己的对神州万象的思想认知与可以点燃的热血情怀。借景立言抒情,以拟人、隐喻、诗化、蕴藏等手法与大千世界对白。

问:秋季摄影应注意避免哪些问题,如何提炼选题?

答:依我个人经验,秋季晨光在太阳升起的前20分钟和刚刚升起的40分钟,以及暮色太阳要落的前40分钟和落下的20分钟(不是绝对的时间、尚需因地制宜)能拍出秋色最佳的光线(阴天除外),低垂的光线投放在大地山川、河海湖泊都能留下长长的光影和彩色多变的斑斓。在这早晚两段黄金时段,如事先有选地、有定点目标、又有创新构思,就会拍出不一样的秋季风景,迷人的投影和天地色温的偏暖,会使画面更加清新简约,同时也千万别错过秋天的雪景。

秋季因植被丰富多样,色彩层层叠叠,拍出很漂亮,但容易杂乱无章,显得躁动无序,无宁静之感,甚至色彩过艳过跳跃而喧宾夺主。

一是避免重复已发表或似曾相识的作品,尽量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已拍的成果样式;二是避免画面色彩、元素太多太杂,力求构思取景去繁就简,让作品要素精练,突出视觉中心,主体与客体和谐有序;三是避免光线弱暗平淡无味的零乱风景。在阴天可接近水景拍,或拍秋雨、雾天、月光夜色的别样秋韵;四是避免只拍大景全景,忽略中景、小景和特写镜头的精致秋景,包括航拍的取景,力求拍摄视角、透视关系、花叶技干色彩、质感、影调多样化、多元化;五是避免拍过量碎片化的单幅照片,学会拍分题材、分种类、分区域等的专题秋景摄影创作。注意专题的命题内涵品味和各组照片的逻辑与递进关系,突出专题的情节、细节、环节,让诗意性、故事性与艺术性相得益彰。

秋天摄影选题应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本土家乡的特色来选。如校园秋色题材、花木题材、自然风光题材、体育运动题材、秋收题材、水景雨景雾景题材、文旅题材、长城古建题材等等。

图片说明:这组照片拍于2024年秋末立冬的前几天,地址为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即将立冬,从常理看秋色的旺季已过,均不在作者摄影的兴奋期,但我还是亲身体验了秋末仍有新感觉。残留的多彩秋叶仍有不一样的诗意感,不亚于残荷。把学生融入画面方显有寓意、有联想。把学府的窗户、玻璃、空调融入秋叶中,更显的有温度接地气、还另有多彩寒窗的梦想。

来源:今影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