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欣病术前影像诊断新突破!华山团队CXCR4靶向PET/MRI技术成果登上Radiology

B站影视 2025-02-04 03:57 3

摘要:库欣病(Cushing disease)是一种由ACTH型垂体瘤引起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其高皮质醇血症严重损害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功能,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并缩短患者的生存期。经鼻蝶手术是库欣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的疗效高度依赖于术前精准定位肿瘤。然而,传统影像学如

原创 放射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订阅号

库欣病(Cushing disease)是一种由ACTH型垂体瘤引起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其高皮质醇血症严重损害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功能,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并缩短患者的生存期。经鼻蝶手术是库欣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的疗效高度依赖于术前精准定位肿瘤。然而,传统影像学如垂体MR增强检查在库欣病术前定位方面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小于6mm的垂体微腺瘤,其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文献报道约有25%-45%的库欣病患者在MRI中无法明确定位病灶,导致手术难度增加,术后缓解率下降。

针对这一难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金垂体”多学科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探索CXCR4靶向PET/MRI技术在库欣病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潜力。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放射学顶级期刊Radiology(《放射学》)(IF=12.1)上,为库欣病的术前诊断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影像学新工具。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68Ga-pentixafor PET/MRI技术在库欣病术前定位中的价值,特别是在传统MRI难以检测的患者中,为手术策略优化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这一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肿瘤定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升手术的成功率与术后缓解率。

文章由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姚振威教授团队、神经外科赵曜/王镛斐教授团队、核医学科/PET中心管一晖/谢芳教授团队及内分泌科叶红英/张朝云教授团队合力完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吴越医生和核医学科/PET中心吴雁飞医生为共同第一作者,放射科姚振威教授及神经外科张启麟副研究员为Co-senior Author(共同资深作者),姚振威教授为论文Corresponding Author(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标题页

研究设计与结果亮点:

垂体瘤定位诊断性能优越

前期研究证实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ACTH垂体瘤中高表达,其与配体CXCL12共同参与调控肿瘤的生长及激素的异常分泌。68Ga-pentixafor是一种具有高亲和力的CXCR4靶向示踪剂,可用于PET/MRI成像。研究团队利用68Ga-pentixafor PET/MRI成像结合垂体MR增强扫描以提高对ACTH垂体瘤的检测灵敏度和定位能力,并观察其在MRI阴性病例中的诊断优势。

研究纳入了43名临床诊断为库欣病的患者进行了术前68Ga-pentixafor PET/MRI和垂体MR增强检查。所有患者在影像学检查后均接受了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手术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验证影像诊断结果,同时分析肿瘤对68Ga-pentixafor的 SUVmax值(最大标准摄取值)与CXCR4表达水平及患者激素水平等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68Ga-pentixafor PET/MRI在术前定位ACTH型垂体瘤中的灵敏度为92.7%,诊断准确性为88.6%,而垂体MR增强检查分别为78.0%和77.3%。当两种技术结合后,灵敏度提高至100%,准确性达到95.5%。测量肿瘤区域标准化摄取值(SUV)值结果显示,ACTH型垂体瘤的SUVmax显著高于正常垂体组织(3.9 vs. 1.3,P

垂体MR增强、68Ga-pentixafor PET/MRI及两种检查相结合在ACTH型垂体瘤术前定位中的诊断效能

9例垂体MR增强阴性病例的68Ga-pentixafor PET/MRI图像

ACTH型垂体瘤SUVmax与CXCR4表达量及患者血ACTH水平呈正相关

多学科协作平台:

深度融合,助力转化研究

本次研究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山·金垂体”多学科平台的深度融合。研究涉及放射科、核医学科/PET中心、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病理科及基础研究团队的紧密合作,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团队的转化研究潜力。平台不仅在影像学与分子标志物的结合上提供了创新性思路,还推动了精准医学在垂体瘤领域的应用。

研究团队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并深入探索该技术在库欣病及神经内分泌相关病症中的应用潜力。同时,本研究体现了华山医院多学科平台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中的显著优势,为精准医学领域的持续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丨放射科 吴越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