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配享“先生”之称吗?

B站影视 2024-11-28 08:33 2

摘要:2021年的《感动中国》为叶嘉莹撰写的一段颁奖词,有这样一段话:“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叶嘉莹做梦也没想到,死后会以这种方式再火一次!

11月24日,中国古典文学传播者叶嘉莹于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南开大学的讣告对其称谓是“先生”,对此,不少人表达了异议。

叶嘉莹做梦也没有想到,她死后会因为“先生”二字的称谓是否得当,再火一次!

其实,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在两个字上引发争议了。

2021年的《感动中国》为叶嘉莹撰写的一段颁奖词,有这样一段话:“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当时,就有网友就激烈地反对这种称谓方式。

无独有偶,全国妇联机关报《中国妇女报》的微博账号,在转述《感动中国》时,将她的称谓从先生改到了女士。

实际上,网友对称叶嘉莹为先生的争议,不是他们真的不懂“先生”的内涵,而是“先生”之称谓,不能随便加之于人。

历史上,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历历有人,但都没有像叶嘉莹这样引发这么大的争议。

比如说,宋庆龄、杨绛、屠呦呦等女性,因为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在提及她们时,出于对她们的尊重,自发地称她们为先生。

叶嘉莹生前的成就,但凡超过以上三个人,叫她一声先生,没有人会有其他想法。

从从事的行业属性来说,叶嘉莹和杨绛算是同一行业的,两人的成就也离后显著,叶嘉莹对古典诗词的研究长年不缀,对普及古诗词做出了很大贡献;杨绛在文学、翻译上可谓大家。

问题是:她们二人真的可以相提并论吗?

通过她们中的一个中介:钱锺书,我们很容易找到答案。

先说杨绛,能和钱锺书这样的大才子结成伉俪,杨绛的实力自是不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斐多》、《吉尔·布拉斯》,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版本;她的文采,连她的清华老师朱自清都欣赏,她写的《我们仨》、《干校六记》等,都是当代不可多得的小品文。

所以,钱锺书说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而对叶嘉莹的水平,钱锺书也有中肯的评价。

钱锺书的原话是这样的:叶嘉莹看起来是个读书人,但问题是读的不太好,引用外国书,都是间接,一看就没读过原作。

钱锺书还不客气的指出:叶嘉莹虽然在外国呆了半辈子,但西学不咋地。

或者有人说,钱如方鸿渐,刻薄而无趣,但首先是,他刻薄你,首先是他看得起你,其次是你不够优秀。

一生研究诗词的叶嘉莹写诗水平如何?她写过一首颇为自得的《浣溪沙》: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前两句还有些琼瑶味,后一句一出来,突兀之极,整首词的意境一下子混乱起来。

针对叶嘉莹,偏爱张爱玲的宋淇也说过类似“刻薄”的话,但他还是肯定了叶嘉莹是个很好的教书先生。

所以,在真正有学问的人眼中,叶嘉莹是一个勤奋的好人,但算不上学问一流。

这就是叶嘉莹的全部。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她是满族叶赫那拉氏后裔,父亲叶廷元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

叶嘉莹曾自言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好为人师”,二是喜好诗词。

“好为人师”上,她有两个著名的学生,一个是作为文学家的白先勇,一个是作为诗人的席慕蓉。

喜好诗词上,从1979年她55岁起,就从海外回来,全身收投入到讲解诗词的事业中。

为了安心讲诗词,她甚至定居天津南开大学,然后以南开为“大本营”,足迹所至,遍及北京、天津、上海、东北、新疆、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只要有学校邀请,她是每请必至。

但是,对于叶嘉莹的诗学,争议一直都有。

最主要的争议,是她的著作以铺陈、讲解为主,没有像钟嵘的《诗品》那样整理出一套学理,也没有像脂砚斋、金圣叹们那样有让人击节的评论。

可以说,同类的诗学著作,《苕溪渔隐词话》、《艺概》、《人间词话》,哪一本拎出来都直接吊打叶嘉莹。

叶嘉莹诗学最大的坏处,是注比诗长,所谓的诗学成了背景知识的堆砌,这是最大的硬伤。

而叶嘉莹讲解诗词最大的特点,是以感受为主,引发她情感激赏的,重点敷演,很少从全篇出发总结作者的创作方法,教人迈出做诗的关键一步,这样,就会造成只谈“内容”、不谈“写法”,最后大家只能记住诗词中“金句”。

如果读诗只是为了记金句,这个任务在小学时代就可以做到。

从这个角度而言,就算是教书,叶嘉莹也很难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因为她所做的事和现在课堂上的一些语文老师太类似了:讲解古诗词,成了 “背景介绍+串讲”;学生只需要会背“中心思想”,却不会尝试着去做一首诗。

《红楼梦》中,此前一直在诗门之外的呆香菱那么短的时间就能做诗,还得说是林薛等老师们引导有功!

所以,对叶嘉莹的争议,就止于此吧!

来源:互联网神探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