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将军彭玉麟: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却让慈禧又爱又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6-10 17:33 5

摘要:1870年6月的安庆城烈日炎炎,西门刑场周围挤满了踮脚张望的百姓。32岁的李秋升被五花大绑跪在刑台上,他的蓝缎马褂被撕开半边,露出胸口狰狞的青龙刺青。这个李鸿章的亲侄子,三天前还在妓院里强抢民女,此刻却浑身颤抖地盯着刽子手手中的鬼头刀。

1870年6月的安庆城烈日炎炎,西门刑场周围挤满了踮脚张望的百姓。32岁的李秋升被五花大绑跪在刑台上,他的蓝缎马褂被撕开半边,露出胸口狰狞的青龙刺青。这个李鸿章的亲侄子,三天前还在妓院里强抢民女,此刻却浑身颤抖地盯着刽子手手中的鬼头刀。

“彭大人饶命!我叔叔是直隶总督李鸿章啊!”李秋升的哀嚎被彭玉麟冰冷的目光截断。这位年近六旬的长江水师提督身着青布长衫,腰间悬着御赐的“如朕亲临”金牌,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当监斩官宣读判词时,彭玉麟突然抽出腰间佩刀,刀刃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寒光:“国法如山,天王老子求情也没用!”

刽子手手起刀落的瞬间,围观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而在总督府内,李鸿章捏碎了手中的翡翠茶盏。这个让洋人都忌惮三分的晚清重臣,此刻却对着彭玉麟的书信颤抖——信中只有十个大字:“令侄坏公名声,吾已处置。”

彭玉麟的逆袭之路堪称晚清版“绝地求生”。1816年,他出生于安徽安庆的一个没落武官家庭,7岁时因父亲得罪权贵被罢官,全家被迫回到湖南衡阳老家。少年彭玉麟在当铺当学徒时,曾因拒绝为富户伪造地契被毒打,却因此结识了改变他命运的塾师——正是这次挨打,让他立下“将来必除天下不公”的誓言。

1853年,太平军攻占武昌,彭玉麟在衡阳招募渔民组建水师。他独创的“三不”军规——“不扰民、不贪财、不畏死”,让这支杂牌军迅速成为湘军精锐。在湘潭之战中,他亲自驾驶火船冲向太平军船队,大火烧红了湘江江面,从此获得“火龙将军”的绰号。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写道:“雪琴(彭玉麟字)治水师,如大禹治水,非寻常将领可比。”

李秋升案只是彭玉麟铁血生涯的冰山一角。他的执法清单堪称晚清权贵的“死亡笔记”:

• 湖北总兵谭祖纶:诱奸友妻并谋杀其夫,被彭玉麟在武昌校场当众腰斩,围观百姓用竹篮接血以作药引。

• 安庆副将胡开泰:因小妾不愿陪酒竟将其剖腹,彭玉麟将其绑在长江边的木桩上,任潮水涨落三日而死。

• 江南道员赵继元:李鸿章妻弟,私扣水师军饷建造园林。彭玉麟带人拆毁园林时,从假山暗格里搜出三十万两银票。

最轰动的当属三次弹劾曾国荃。1861年安庆陷落后,曾国荃纵容部下屠城,将八千太平军降卒全部活埋。彭玉麟连夜写就《请诛曾国荃疏》,在曾国藩面前拍案而起:“若不杀曾国荃,我彭玉麟愿与他同归于尽!”最终曾国荃虽未被处决,却被革去布政使衔,成为湘军内部最大丑闻。

彭玉麟与曾国藩的关系堪称晚清官场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方面,曾国藩将他视为心腹,曾在奏折中称:“彭玉麟之忠勇,可抵十万雄兵。”另一方面,彭玉麟却三次弹劾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荃,甚至在信中直言:“涤生(曾国藩字)公若护短,玉麟唯有辞官归隐。”

这种矛盾在1864年达到顶点。天京陷落后,曾国荃私吞太平天国国库,用七十二艘大船将金银珠宝运往湖南老家。彭玉麟乔装成商人潜入曾国荃船队,在船舱暗格里发现了洪秀全的金印。当他将证据摆在曾国藩面前时,这位湘军统帅罕见地老泪纵横:“雪琴,你这是要我曾家断子绝孙啊!”

最终,曾国荃被迫捐出一半家财充作军饷,而彭玉麟也因“以下犯上”被朝廷申饬。但民间却流传起歌谣:“彭公一怒长江颤,曾家金银沉江底。”

彭玉麟对中国近代海军的贡献,远超世人想象。他在长江沿线修建的十九座炮台,至今仍能在南京、武汉等地找到遗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爆发,彭玉麟率水师进驻厦门,用“水陆协同”战术击退日军试探性进攻。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曾感叹:“彭玉麟的水师,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更具前瞻性的是他的改革举措:

• 创办水师学堂:在安庆设立中国第一所海军军校,培养出萨镇冰、程璧光等名将。

• 引进西式装备:从德国购买克虏伯大炮,改装旧式战船,使长江水师的火力提升三倍。

• 制定《长江水师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海军法典,比日本《海军军制》早颁布十五年。

彭玉麟的“三不”原则——“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在晚清官场堪称异类。他六次辞官不就,最高曾拒任两江总督;将百万两养廉银全部捐出,自己住在长江边的破庙里;晚年巡阅长江时,坚持不带护卫,独自乘坐小舢板查访民情。

这种清苦生活源自他少年时的一段经历。1837年,彭玉麟在耒阳当师爷时,因拒绝为知县伪造赈灾账目被陷害入狱。在狱中,他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从此与腐败势不两立。

彭玉麟的一生充满矛盾。他既是百姓口中的“青天”,也是权贵眼中的“阎王”。1890年他病逝时,长江两岸数十万百姓自发为他送行,而李鸿章却在日记中写道:“彭玉麟若在,吾侄何至于此?”

他的墓地位于衡阳回雁峰下,墓碑上只刻着“大清臣子彭玉麟之墓”。墓前常年摆放着百姓供奉的猪头、米酒,而墓后却有一道深深的车辙——那是当年王闿运为他题写墓志铭时,因不满其“滥杀”而驾车离去留下的痕迹。

彭玉麟的故事,是晚清官场的一面镜子。他用屠刀劈开了权贵的保护伞,却未能斩断滋生腐败的根系;他为百姓撑起了一片青天,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活阎王”的争议。当我们站在长江边,看着滚滚东逝的江水,仿佛还能听到他那震耳欲聋的怒吼:“尔等可知,这滔滔江水,流的都是百姓的血泪!”

来源:嗔痴历史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