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场了!丝绸之路》探寻丝路音乐新韵!

B站影视 2025-02-03 20:09 2

摘要: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登场了!丝绸之路》第六期节目,已于2月2日12:00在爱奇艺以及新疆卫视同步播出。本期,观众将跟随丝路寻宝团的视角继续探秘新疆吐鲁番,在音乐人洪启的陪伴与解读下,对丝路音乐文化进行深度探索,通过先后探访木卡姆音乐、民间音乐人阿吾提,以及

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登场了!丝绸之路》第六期节目,已于2月2日12:00在爱奇艺以及新疆卫视同步播出。本期,观众将跟随丝路寻宝团的视角继续探秘新疆吐鲁番,在音乐人洪启的陪伴与解读下,对丝路音乐文化进行深度探索,通过先后探访木卡姆音乐、民间音乐人阿吾提,以及有着“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艺术馆,为观众展现这片承载着丰富音乐遗产的热土,如何将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传承与创新。

丝路音乐的追思与传承,从民间艺人到传奇大师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奏响了本期节目首个文化序曲。作为维吾尔音乐的集大成者,木卡姆以独特的12套体系被誉为宏大的音乐史诗。丝路寻宝团走访了鲁克沁镇这一核心传承地,在吐鲁番木卡姆传承中心,深刻感受到舞蹈与旋律的交织,聆听萨塔尔琴悠扬音色带来的震撼。


木卡姆艺术不仅是民族音乐的瑰宝,更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承载体。正如王洛宾先生所言:“丝绸之路是用骆驼的脚印连成的,但如果你能亲身来此遨游,定会感到它是用甜美的民歌铺成的。”这段话生动地表达了音乐在丝绸之路上的独特作用——它跨越时空,连结了不同民族的心灵。通过这段音乐旅程,观众不仅能触摸到木卡姆的古老韵味,还能感受到这一传统艺术如何与现代社会实现深度融合与创新。


此外,节目还带领观众走进新疆民间音乐人阿吾提先生的音乐传奇。从新疆到深圳、广州,阿吾提先生的音乐旅程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展现给更多人。在阿吾提先生家中,珍贵的照片与音乐录音唤醒了历史的记忆,节目通过阿吾提先生儿子与徒弟共同演奏的《美丽的葡萄沟》,不仅让观众体会到民间音乐的古朴韵味,也激发了大众对新疆传统音乐现代化转型的深刻思考。

不仅如此,节目还带领观众走进王洛宾艺术馆,探访这位“西部歌王”如何让音乐梦想在丝绸之路绽放。从早期的哈尔滨、兰州音乐探索,到后期改编《达坂城的姑娘》红遍大江南北,再到扎根新疆搜集改编近千首民歌,王洛宾的每一段经历都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不仅成为丝绸之路音乐的标志性作品,更承载着整个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通过艺术馆中的丰富手稿、证书与历史照片,节目不仅展现了王洛宾的音乐生涯,也激励着当代艺术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继续为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音乐创新与文化守护,展现丝路乐章的无限可能

夜幕降临,一场民族音乐创新聚会让本期节目迎来高潮。刘恋与新疆吐鲁番本地音乐人携手,基于经典新疆曲目进行大胆改编,爵士乐与传统民歌的碰撞,使得《半个月亮爬上来》焕发出新的活力。而阿丽玛演绎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则将音乐剧风格巧妙融入其中,展现了丝路音乐的多样性与包容性。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让传统民歌焕发新生,也为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展现了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潜力与无限可能。

刘胄和才浅则承担起修复阿吾提先生的萨塔尔琴的重任。面对琴弦崩坏、生锈,面板开裂等难题,刘胄和才浅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成功将这把老琴修复,并使其恢复了昔日的音色。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传统乐器的修复,更象征着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当修复后的萨塔尔琴再次奏响,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仿佛跨越时空,将文化的守护与创新紧密相连,深刻诠释了文化传承的真正意义。

本期节目通过深度挖掘丝路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创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情感充沛的文化盛宴。下期节目,丝路寻宝团将前往第三站——昌吉,和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刘亮程一起,带领观众踏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李洪波


来源:半岛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