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之争:DeepSeek太专业了,我们聊聊背后的那些鬼蜮伎俩

B站影视 2025-02-03 14:27 3

摘要:最近大热的 DeepSeek 到底有多牛,我也不知道,咸鱼跟着喊牛逼就行了。问了搞技术的师兄,他很淡定的告诉我这是咱家大牛们的「基操」,虽然美国人把牛吹的很高,但它们真的不行,应用这件事只有咱家做的最好。

原创作者:老朱(朱钊霖)——企业幕后的思考者

首发平台:老朱话经营,2025年2月3日

最近大热的 DeepSeek 到底有多牛,我也不知道,咸鱼跟着喊牛逼就行了。问了搞技术的师兄,他很淡定的告诉我这是咱家大牛们的「基操」,虽然美国人把牛吹的很高,但它们真的不行,应用这件事只有咱家做的最好。

讲真的,DeepSeek 对于普通人来说,目前基本没有啥大关系,除了吹牛和跟着喊 666。就在今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了口碑反转,竟然真的有自己人怀疑这件事。我真的醉了,就这还能被1450带节奏。

我问你一个问题,两军对垒的时候,对面突然大喊,「敌方主将已死余众降者不杀」,此时小兵的心态是啥?懵逼,四处张望,等待确定性。副将呢?回头看看自家老大然后一笑了之。

这个问题我是想反向说明一个道理,今天你的状态其实是你的位置决定的。本一件洗无可洗的事情,愣是因为敌人的一句「主将已死」,城墙就被生生打开了一个狗洞。

我就不明白了,一个美国的亿万富翁,一个美国的世界首富,怎么就成了权威了?他们说的咋就成对的了。

教员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放到今天这件事里,「敌我关系」这个你总能搞清楚吧。

举个例子,你因为抢车位和别人发生了争执,打了起来。此时你的儿子不仅不帮你对外御敌,还要站出来和对方一起指责你时,请问你的心态还是客观公正吗?

中国人讲帮亲不帮理,这是立场。和他打完,住院的住院,坐牢的坐牢这是「理法」,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一致对外,上阵父子兵,不存在对错,此时和我讲道理的都滚一边去吧,管你是TM谁的儿子。

如此,再看今天这件事,其实你大不用理解 DeepSeek 是啥?有多厉。你只要搞清楚立场,敌人反对的我们坚持,敌人坚持的我们反对,顺着教员的指导继续革命就行。

还不明白?跟着我的思路继续阅读。

01 | 马斯克也就那样了

以相当于 OpenAI 几十分之一的资源,搞出性能顶级的 R1 开源大模型的中国 AI 创业公司 DeepSeek 持续全球爆红。

作为曾经的 OpenAI 投资人、如今 xAI 的掌舵者,马斯克开始悄咪咪的在别人的评论区里挤眉弄眼。

Scale AI 的掌门人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一个年轻的亿万富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很内涵的说,DeepSeek 有 5万块英伟达 H100 芯片,只不过他们不能往外说。

马斯克随后评论,「明显就是啊」

Salesforce CEO 贝尼奥夫认为,人工智能的真正宝藏不是用户界面或模型,而是数据和元数据,「这是推动AI潜力的氧气」。

随后被@马斯克火速赶来,说「笑死我了(Lmao),不信!」。

很多人谈,马斯克只是质疑没有明确反对,他还是个好人……这种幼儿园水准的逻辑论断简直不可理喻。

他已经反对了,还需要如何反对?直接贴脸开「R」,然后疯狂输出才算是敌人。平A都不算是攻击?

你们对于敌人的理解太片面了。想想我们的国防战略,为什么是「不打第一枪」。

敌人还是那个敌人,只是把斗争的烈度控制在了一个「我和你斗了,但是没有对你有严重伤害,你可不能当真」的境地中。

毕竟周围的那群势利鬼虽然畏惧美国的大棒,但也害怕中国的长枪,本着墙头草的精神如此行径。

马斯克也一样,他用自己的方式,凭借他的影响力,到处扇阴风,四处点鬼火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把中国当退路的马斯克,很显然也不想撕破脸。但是作为川普的狗腿,美国金融界科技股的急先锋,此时如果不冲上来咬人,美国难道还会留着他,煲汤吗?

首富只是美国的一只旗,但他也只是一只旗。当这只旗有意识想当人的时候,那它已经不好用了,既然不好用那就丢掉吧。

他当然知道反抗的代价,于是在美国已经几无容身之所时,他跑来上海,和他曾经的「敌人」眉来眼去,他知道此时只有靠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和劳动力才能翻身。

马斯克是个商人,他不是来雪中送炭的,对于已经成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多他一个真不多。上海超级工厂没有他还有蔚来,但马斯克没有上海就真的没有选择了,对于他来说,上海才是雪中的炭。

要再跪着说中国的新能源没有特斯拉就完蛋了,逻辑搞明白再舔吧。(关于这个我以往文章已经论述过了,想吵架的先看完再来)

那么既然不是白求恩,那么来了就是有所图。否则,在马斯克大力帮助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情况下,为什么会签相对平等的「对赌条约」?不应该是洋大人趾高气昂的说不给优惠就撤资吗。

一切逻辑都指向了,作为商人的马斯克,他来中国就是做生意的。互利互惠之下,我们双方互相成就,这就是全部的真相。

作为一个聪明的生意人,特别是世界首富,他是格外聪明的那个。他知道什么时候要进,什么时候可以退。

2011 年的一场彭博社与马斯克的对话中,主持人特意的提到比亚迪成为了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已经被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重仓。随即,马斯克在镜头前大笑并坦承,自己并不把比亚迪视为竞争对手。

后续的节目中,他还称,「我不认为他们有什么很棒的产品。我不认为他们的产品特别有吸引力。技术还不是很强大。作为一家公司,比亚迪在中国本土市场有相当严重的问题。因此,我认为他们的重点应该是确保能在中国活下来。」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访谈好像很客观,很平常。但这是 2011 年,特斯拉当年只有一款 Roadster 售价 10万美金,后来的旗舰 S 还在筹备中。而当年 BYD 的 F3/F3DM, E6 和 K9 巴士,已经大卖,并且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的通勤系统中。

不明白的,换个角度看。贾会计拿出 FF91 的参数,然后阴阳 Tesla Model 3 低端,虽然销量好但是产品力不如我,所以还是我厉害。

那么马斯克同志,既然 S/Y 这么厉害,为什么要量产 model 3 呢?因为大众市场才是关键市场,没有群众基础,高端之路是走不通的。

BYD 的战略就是中低端的大众市场,model 3造出来前,整个市场就会被 BYD 迅速填满,那时候 model 3 就是再厉害,卖给谁去?

曾经有个故事,两个好朋友互相提问,就能生动的说明马斯克的生意经。

故事是这样的。张三问小白,「你如果有1个亿会分为5000万吗」?小白说,「当然,咱俩啥关系」。张三又问,「如果你中了500万会分给我250万吗」?小白说,没有问题。张三再问,「那你有200块会给我买包利群吗」?小白说,「不,因为我真的有200元」。

马斯克的星链为什么不叫板中国移动?是害怕巨人吗?不是,因为那是小白的一个亿。星链的市场是美军,话术是中国威胁论,老百姓根本用不起,只有用一个杯子 1280 美金的美军才配的上他们。

马斯克的高铁为什么不对标中国铁路?是害怕对手吗?不是,因为那个也只是吹牛逼的项目,炒作中国厉害美国更厉害的戏码。毕竟洋大人的自尊心也是能卖个好价钱的。

珠海航展的机器狗看了吗,震撼吧?春晚机器人扭秧歌,转手绢都看了吧?马斯克的机器人和宇树的对比压根没有竞争力,所以他也只能默默发发视频,然后给宇树点赞。

AI 是美国战略的下个未来,刚宣布自己软硬件多么厉害,但是要想更厉害就要花大钱,然后就能赚大钱。剧本刚发出等着投资人开始重金下注呢,结果被中国小公司砸盘了,换个位置,如果你是老美,你生气吗?

马斯克,作为「AI的庄家」之一,他已经下注 xAI 了,此时下船不能,如果不做点啥船都要被 DeepSeek 凿沉了……

这就是他的立场。赚美国人钱他没有负罪感,毕竟他是南非的。但是不让他赚钱的 DeepSeek 和 BYD 就是杀父凶手了,阴阳你和黑客都是收着来的,公司要不是中国的,美军都到公司收硬盘了。

要知道,马斯克的商业帝国一大半都是饼,唯一的基本盘就是「特斯拉」,汽车销售是目前除融资外唯一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第四季度的特斯拉总共生产 459,445辆车,同比下滑 7% ,其中量产车Model 3 / Y 同比下滑 8% 。因为销量不怎么样,再加上新车价格越来越低,特斯拉上个季度的营收仅仅增长了 2%。这里面,汽车业务的营收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8%。

盈利能力也被连累了。在第四季度,特斯拉的营业利润是 15.83 亿美元,跟上年同期的 20.64 亿美元相比下降了 23%;营业利润率是 6.2%,跟上一年同期的 8.2%相比,下降了 2 个百分点。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来说,归属于特斯拉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是 25.66 亿美元,跟上年同期的 24.85 亿美元相比,增长了 3%。

新车销售不太给力,马斯克就想着把未来的规划说得更明白些,尽量减轻最新季报带来的压力。

特斯拉在财报和电话会议上公布了一连串的新情况。像新款 Model Y 已经上市了,2025 年一季度就开始交付;无监管 FSD 很快就要在美国推出;人形机器人今年就要开始试生产;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 2024 年 12 月就完工了,一季度会开始提升产能;自动驾驶出租车 CyberCab 到 2026 年才开始生产等等。

一连串的好消息总算是稳住了特斯拉的股价,但饼总要烙出来吧,否则长期下来股民也会吐的。

要不是 DeepSeek 表现得太过厉害,2025 年这头一个关于 AI 的大新闻,原本该是马斯克的呀。

1 月初的时候,马斯克宣布 Grok 3 马上就要来了,预训练都已经弄完了,计算量比 Grok 2 高了足足 10 倍。马斯克还说,「Grok 3 应该是世界上最厉害的 AI 」。

去年夏天,马斯克曾表示,xAI 正在使用 10 万张 H100 芯片训练 Grok 3 ,计划于 2024 年底发布,瞬间引发了人们的兴趣。结果到了年底,「马式跳票」又来了。

如今饼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要是没有新的饼,马斯克帝国的存在都是问题。

特斯拉那个很酷的卡车还记得吧,原本每年在美国生产 25 万辆呢,结果销量惨淡,只能减产和转移人工;星链民用上也只能当卫星锅卖给粉丝玩玩,真要量产那也是个赔钱货;更别说那个被吹上天的火箭和火星了,政府不倒贴业务今天也就关门了。

过去已经过去,未来的饼还能继续。一直顺风顺水的马斯克,还在画更多更大的「未来蓝图」,其中最重要的一张就是 xAI 。

这里原本有个不错的饼:「Tesla」的硬件,「X」的内容和「xAI」的驱动,成「三颗飞星」之势,带着马斯克完成星际殖民的帝国梦。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xAI」。

有人手、有资金、有资源,一开始就条件优越的「xAI」感觉想不成功都不太可能。但马斯克用钱也解决不了的风险在于:要是 xAI 的技术和产品不够厉害,那之前说的都是梦幻泡影了。

这不 DeepSeek 的新仇旧恨都在这里了,你说马斯克会如何看待这个断人财路的中国小卡拉米。可以说,马斯克将是 DeepSeek 降维打击的第一个「无辜者」。

我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去海南,每次都会面临一个痛苦:如何开车过海。我想有过一次这个经历的朋友都会放弃开车去海南的想法,但我有必须开车的理由,所以每年都要痛并快乐的接受这个过程。

我老婆给我分享过坐绿皮火车从内陆到海南的经历。原本完整的火车到了港口要被拆成一节一节的车厢然后装上渡轮,等过海后重新组装开到各个地方。

我没有经历过火车过海,仅从我自己开车过海的经历对比,我想象不到这么麻烦的事情有多少人愿意尝试。

30公里的路,限速60公里/小时,我想一个小时也能走完,但汽车坐船过海的时间要长的多。不算入港、出港的时间,船过海的时间是100分钟,如果算上全程在没有多余等待的情况下一般需要4 小时。

如果你凑巧遇到了集中入港或者出港,我最长的经历是 20 个小时。头一天晚上 20 点去开始排队,早上 8 点进场继续排队,中午 12 点上船接近 14 点下船,15 点钟开车出码头。

这里不是诉苦,只是想描述下「汽车过海」的痛苦经历,我人生中任何排队的经历与这个相比都是幸福的。

琼州海峡平均宽度 29.5 公里,最窄处 19.4 公里。港珠澳大桥的主体部分 29.6 公里,相当于琼州海峡最宽处,既然过海麻烦这么麻烦为什么没有人造桥呢?

我曾经致电市长热线问过这个问题,官方给我的回答是,「造不造桥目前还在研究论证之中,没有确定答复」。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读是,「琼州海峡水文情况复杂,水底情况复杂,不适合造桥」。

说来说去就是,桥归薛定谔管,没有说造,更没有说不造,但是首先要尝试其他的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看似很复杂,但是拨开现象从利益的角度看,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琼州海峡只是广州这边有两个港口,海安新和徐闻港,这也是两个独立的公司,它们分别负责发送货运和客运的渡轮。

举例,湛江徐闻港有限公司,2023年在册员工 376 人(社保员工),年收入超过 2 亿元(2022年8个月数据)。老牌的海安新港港务有限公司雇员就更多了,收益也是千万级(没有具体数字)。

推测一下,这两码头的正式工和临时工,以及靠着码头吃饭的供应链相关人员,最少算也要有 6000 人。

请问,如果建成一座跨海大桥,这 6000 余人的生计如何保障,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谁敢保证「穷山恶水走投无路的刁民」(无贬义)不会做出什么能让当地摘帽子的举动。

这是第一层利益,一般称之为民生,我党执政的底线就是要给百姓至少留下活路,民营渡轮就是活路。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便利优先,而是利益优先的。或者说,你的便利等于我的利益时,我们是朋友;你的便利没有我的利益,我们将是敌人。

如果造桥方便的是谁,候鸟般的游客?还是岛内的贸易?这两点目前创造的价值都不够覆盖建造出一座桥的成本。

这是第二层利益,我们称之为投资。凡事吸引资本必然需要有收益,资本从不做亏本买卖。

粤港澳三地政府采取了「资本金+贷款」的方式。其中,三地政府全额出资本金,剩余部分则通过由粤港澳三方共同组建的项目管理机构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中央政府也给予了财政支持,并由中国银行牵头的银团提供了长期贷款。

对照港珠澳大桥的 1200 多亿元的投入,哪怕琼州海峡只需要一半,这 600 亿元谁来承担?广州政府?它能得到什么?游客只是路过的,自由贸易也和它无关。

海南政府倒是能得到好处,但是这个好处渡轮就能带来,并不会因为造桥成倍的扩大收益。除了琼 A 和琼 B ,其它城市的经济根本接不住游客来访带来的破天富贵。

既然已经溢出,现在当务之急的投资不是大桥,而是岛内旅游的三条线的基础建设,这才能收益最大化。

哪怕你再不喜欢,徐闻港给你提供的服务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如果换成「国字头」你的渡海经历可能会更痛苦。

总结一下,通过徐闻港的例子我想说明白两个概念,其一、利益相关者与利益才有决定作用,它们始终会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看待一切的好与坏;其二、利益的多少决定了投入的多少,若无大收益绝无大投资。

AI 的背后是「算力」,美国这几十年砍掉了自己的工业能力重点投资的就是「算力」,聚合了全球最顶尖的硬件算力队伍 Intel 、 AMD,和 NVIDIA ,也囊括了 Microsoft , Google 和 OpenAI 等顶级软件团队。

可以说美国自宫多年就为了练《辟邪剑谱》,如今剑法快要大成却遇到了不讲道理的令狐冲( DeepSeek )一阵乱杀,以濒死状态反杀满血岳不群。

对于美国来说,AI能不能成为未来的新质生产力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成为领先者。美国是金融国家,它所有的打法不论是什么行业不是按照实业逻辑,而是要依照金融打法

在金融的世界里,实战一点也不重要,谁的故事更好,谁的梦想更能打动人心,谁就会在融资和 IPO 这件事上具备领先优势。就像在音乐选秀比赛中,大家不比歌声优美,而是看谁的身世更惨,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投票支持。

AI 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一场选秀。谁家的模型数字更大了,它将获得更多的融资;拿到钱总要有花掉的由头,那就去买昂贵的英伟达堆算力,然后让模型的数字更大,更领先;如此循环之下,军备竞赛最终会让军火商赚的盆满钵满。

资本市场最看重的就是第一,所有的光环和利益都属于它,相较之下第二会黯淡的多。你追我赶之才是资本市场的庄家最喜欢看到的局面。

Open AI 一枝独秀,瞬间成为了行业顶尖的公司,在掌声背后则是获得了超过 200 亿美元的融资和 1570 亿美元的估值。对于一个还没有 IPO 的公司来说,现在的数值非常恐怖,如果延续这个势头在 2025 年能够上市,它至少将是另一个苹果。

很多不明白融资的小伙伴会比较懵,融资?那不是借钱吗?借了那么多钱有什么可得意的。还真的可以得意,因为这些钱很多是不用还的。不仅不用还,而且你还能巧立名目把它合理的,合法的放进利益相关者的口袋里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我经历的太多了,说出来文章就发不出来了,这里就不详细讲解步骤了。

书归正传,对于美国的 AI 世界,Open AI 只是「徒木立信」的那根棍子,后面有万万亿美金可以入场的大市场,一切的美好都在不远的将来,如果能按照剧本发展的话。

可惜,DeepSeek 这个程咬金不仅半路杀出,三板斧砍掉了美国 AI 的头;还如同《皇帝新衣》里的小孩开源代码,公布成本,直接喊出了国王不要脸。

如果你是国王你是赞扬这个孩子的诚实呢,还是劈头盖脸一顿骂,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呢?

美国的选择就是这样,先是否定三连,我没有,我不是,你胡说;然后质疑三连,你抄袭,你作弊,你不安全;最后对抗三连,要起诉,要调查,要制裁。当然,如果你把 DeepSeek 买给我懂王,那我们还是好朋友。

再深入点来看,DeepSeek 对美国的影响不仅仅是拆了AI 金融系统的面子,更重要的是断了美国AI 的根。

首先,英伟达股价跌了,但这不重要,英伟达是算力天花板,只要是 AI 仍需要「卡」,它有产品根本不在意掉的那三瓜两枣,过两天爆个新品分分钟涨回来。

其次,DeepSeek 是全开源的,不存在中国独掌大权,美国喝汤咽菜。通过 R1 的公开,我相信这个领域的所有工程师都能获得提升,这是有利于美国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Open AI 玩的是独家,它没有开源,而所有开源系统的程序很落后,所以 AI 的生产力应用仍是那些先进的封闭系统。但免费的,开源的 DeepSeek 追上了封闭系统的脚步,一旦它完成了对封闭系统的替代部署,那美国的天都变了。

在美国人看来,AI 的部署他比「洋抖」更致命。这就如同美国人所有的手机,电脑上安装了中国产的操作系统,对于一贯威胁论的美国人,这件事完全触及了底线。

同时,大量应用就会产生大量的迭代,DeepSeek 会比 Open AI 更快速的进步,最终成为 AI 届的「安卓」,这可就要了美国人的命了。

利益均衡是这个世界推动事情发展的关键原因。显然 DeepSeek 会让美国生产力获益,代价就是美国打破了「安全底线」,美国不可能接受,那么针对你,干掉你,与你无关,就是这件事的全貌,谁让你不是美国公司呢?

我是老朱,

助力企业持续增长的咨询师。

感谢你的耐心,

我们三天后见。

来源:老朱话经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