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约翰・多恩的这句名言深刻地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在生活的广袤天地里,我们总会有需要他人助力的时候,而懂得如何恰当求助,就成了一门不可或缺的学问。不管是面对亲密无间的挚友,还是交情尚浅的泛泛之交,掌握好其中的规矩,才是叩开他人帮助之门的关键。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约翰・多恩的这句名言深刻地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在生活的广袤天地里,我们总会有需要他人助力的时候,而懂得如何恰当求助,就成了一门不可或缺的学问。不管是面对亲密无间的挚友,还是交情尚浅的泛泛之交,掌握好其中的规矩,才是叩开他人帮助之门的关键。
接下来,就为大家细细讲述这至关重要的 4 个规矩。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这是人性的基本需求。哪怕是关系再好,当你向人求助时,也要把姿态放低。
想象一下,你有个朋友,平时大大咧咧惯了,找你帮忙时,不是客客气气地说,而是命令式的口吻:“你赶紧帮我把这事儿办了。” 你心里能舒服吗?即便你们关系不错,恐怕也会产生抵触情绪。相反,如果他态度诚恳,说:“兄弟,这次真得麻烦你帮我个忙,我实在没辙了。” 相信这样的态度,更能让你愿意伸出援手。尊重他人,是打开他人心门的第一把钥匙,它体现的不仅是礼貌,更是一种修养。
正如孟子所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进而获得帮助。
清晰表达需求,不模糊不清
当我们求人办事,一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的需求讲清楚。很多人在求助时,总是含糊其辞,让帮忙的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小李找同事帮忙做个策划案,他只说:“你帮我弄下那个策划,我着急用。” 同事一脸懵,不知道要做什么类型的策划,目标受众是谁,有什么具体要求。结果同事花了时间做出来,小李又不满意,双方都不愉快。要是小李一开始就详细说明:“这个策划是关于新产品推广的,目标受众是年轻上班族,重点突出产品的时尚和便捷,周五之前要交给客户。” 这样同事就能清楚知道任务,也更愿意帮忙。把事情讲明白,是对别人的负责,也是增加别人愿意帮忙的重要因素。
给予适当回报,不心安理得
人性中都有互惠的心理,没有人愿意一味地付出而没有回报。当别人帮了我们,哪怕是举手之劳,也要表达感谢,给予适当的回报。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玉找柳青帮忙处理公司的一些棘手问题,事情办成后,苏明玉不仅言语上感谢,还在后续的工作合作中,给予柳青很大的支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互惠例子。生活中也是如此,别人帮你搬家,你请对方吃顿饭;别人帮你解决工作难题,你送点小礼物表示心意。
这种回报不是物质的交易,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让对方知道你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下次你再求助,对方也更乐意帮忙。
体谅对方难处,不强人所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难处,当我们求人办事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小王想让朋友小张帮忙在公司内部推荐他,可小张所在的部门近期业务繁忙,自己都焦头烂额。
小王却不管不顾,一直催促小张,这让小张很为难。如果小王能体谅小张的难处,说:“我知道你最近忙,等你有空了再帮我留意下就行。” 相信小张会更愿意在合适的时候帮他。体谅他人,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智慧,能让你的求助更有温度,也更容易被接受。
#图文打卡贺新春#写在最后: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免不了求助与被求助。掌握好这 4 个求人办事的规矩,无论和对方关系好坏,都能增加别人愿意帮忙的概率。
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真诚,这样我们的路也会越走越宽,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来源:立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