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立春,一个听起来就自带“新开始”光环的节气,仿佛是一年中最适合洗心革面的时刻。
可谁能想到,这个时节居然还有个讲究——“躲春”。这事儿还不简单,不能光靠“窝在床上装死”敷衍了事。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躲春”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又怎么才能躲得既讲究又健康。
你可能会觉得,“躲春”听起来像老祖宗的偏方,跟现代医学八竿子打不着。
但别急着下结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立春”是万物复苏的起点,阳气初升,天地间的气机开始变化。
而这时,人体的生物节律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那些体质偏弱、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容易出现不适。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这和季节性情绪障碍(SAD)、免疫系统波动甚至内分泌调节都有关系。
换句话说,“躲春”不是让你信迷信,而是提醒你在这段时间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避免被突如其来的“春之气”撂倒。
“不能床上躺”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咱们先从科学角度拆解一下:长期卧床会让血液循环变差,影响免疫力;情绪上也容易变得低沉。
这就像你熬夜刷剧,越懒越没劲儿,最后搞得身体和心理都疲惫不堪。
再从传统观念看,立春是阳气初生的时候,“春气”讲究的是动而不滞。
你懒得动,阳气就容易郁结,进一步影响肝脏疏泄功能,搞不好还会引发情绪问题,比如烦躁、抑郁甚至失眠。
“不能床上躺”这句话不只是让你多活动,更是一种对健康的提醒:别让“懒”打败了你和春天的缘分。
现代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一天24小时,屏幕占了一半”。
但立春这个节气,咱们得学会抬起头,看看外头的世界。绿色,是春天最好的象征,也是调节心情的天然良药。
哪怕你住在都市里,也可以去公园走一圈,让眼睛放松,让心情透透气。
立春意味着白昼逐渐变长,生物钟也需要做些调整。
早睡早起,是老祖宗的养生金句,也是现代医学的共识。早晨的阳光,能帮助你调整褪黑素分泌,让大脑更清醒,心情更愉快。
顺便还能预防“春困”提前找上门。
立春时节,肝气渐旺,而脾胃的功能相对较弱。
如果你这时候还执迷于火锅、烧烤和甜品,那可能连“春天的第一杯奶茶”也救不了你的肠胃。试着多吃点绿色蔬菜、粗粮和水果,既轻松又健康。
一碗香喷喷的菠菜粥,既养肝又暖胃,谁喝谁知道。
立春是个适合适度运动的时节,但别想着一夜暴富似的突然开始高强度锻炼。尤其是天气还没完全暖和的时候,过度运动可能适得其反。
试试太极拳、瑜伽或者慢跑,既能动起来,又不至于伤着自己。
有些人听到“躲春”这俩字,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关掉手机,关上窗帘,蒙头大睡”。拜托,这是在“躲”吗?这分明是给自己挖坑!
还有人认为,立春就该“贴春膘”。烧肉、腊肠、油饼统统安排上了,生怕亏待了自己。
结果呢?肠胃不堪重负,肝火还蹭蹭往上冒,搞得春天第一天就一脸痘痘。
躲春不是让你“宅”,也不是让你“作”。
春天是讲究平衡的季节,只有动静结合、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躲好春。
以下问题,请根据你的真实感受回答“是”或“否”:
1. 最近是不是特别容易犯困,打不起精神?
2. 饮食上是不是还在猛吃油腻的食物?
3. 天气一变冷,你是不是就懒得动弹?
4. 心情是不是经常莫名烦躁,甚至睡不好觉?
如果你的回答“是”超过两项,那就得注意了——你的“春气”不平衡,需要及时调整。赶紧试试上面的“躲春”妙招吧!
立春是个节气,它更是一种健康哲学的体现。
无论是“躲春”的讲究,还是“不能床上躺”的提醒,背后都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健康是需要主动经营的。就像庄子说的,“顺乎自然者,寿而康。”
学会与自然的节奏和谐共振,你才能真正享受春天的美好。
不管你信不信“躲春”这回事,至少别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错过了这个焕然一新的时节。
春天不是用来躺平的,它是用来重新出发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本草·春季养生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节气与健康:现代医学的新视角》,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饮食与节气:科学与传统的结合》,中国营养学会出版
来源:内科谢医师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