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B站影视 2025-02-02 10:41 3

摘要:你是否会选择生育二孩?若选择生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若选择不生,又是出于哪些考量?生育,对于女性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上野千鹤子会认为,无论选择生育与否,女性都如同置身地狱?

你是否会选择生育二孩?若选择生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若选择不生,又是出于哪些考量?生育,对于女性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上野千鹤子会认为,无论选择生育与否,女性都如同置身地狱?

在《新生育时代》一书中,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洋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莱,两位杰出的女学者,尝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

去年《新生育时代》的两位作者沈洋和蒋莱进行了一场直播访谈,围绕生育和母职困境展开了一场深刻的讨论,其间有几个观点让我深受触动,在此与大家分享:

女性为何在就业市场处于劣势地位?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所遭遇的困境与歧视,核心根源在于女性的生育角色。由于女性要经历生育这一过程,从一开始就被认为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生育期间的离岗、产后的精力分散等因素,使得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求职者心存顾虑,进而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

为何说当下的生育社会文化让女性和男性都深陷困境?

在劳动力市场上,若女性有结婚生育的打算,往往会被另眼相看,甚至遭到区别对待;而男性一旦有婚约安排,却更容易被企业选中,因为企业认为他们需要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工作会更加稳定。这种职场上的格局映射到家庭中,同样如此,其实每个人都在这种模式下受到束缚。

女性所受的困境显而易见,那么男性为何也会受困呢?男性被默认在工作场所可以无限制地加班,被过度压榨,仿佛他们就是好用的“工具”。蒋莱在访谈中提到,《新生育时代》里有一位优秀的女律师,她在招聘助理时,还是倾向于选择男性,理由就是男性“好使”。这一现象反映出职场性别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

家庭的发展与成长不应以任何成员的牺牲为代价。

“枯萎”意味着无偿付出却得不到回报,是一种所谓的牺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将这种牺牲崇高化,甚至将其置于道德制高点,然而这背后往往是以某个或某几个家庭成员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这一问题,沈洋和蒋莱提出了两个解决方向:一方面,在亲密关系中,家庭成员之间要充分交流和讨论,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要保有退出的勇气和能力,离婚始终是一个选项,我们要为自己留有余地。

最后,《新生育时代》的推荐语,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慰藉与共鸣:

中国女性,尤其是母亲们的社会处境,在某种程度上,越是艰难困苦,知晓的人反而越少。因为这种艰难的境遇让人精疲力竭,亲历者既没有精力,也鲜有能力去描述它。于是,最痛苦的人往往选择沉默。

然而两位身为母亲的中国女性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用精准的语言描绘了当代中国女性在生育这件事上的个体经历、所处的社会结构以及这一结构内在的张力。这是一项非常难得的基于中国本土的研究工作,千万不要低估‘看到’的力量,因为‘看到’并赋予其语言表达,本身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不仅是对《新生育时代》的深度解读,更是一次对当代生育与母职困境的全面审视。生育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单方面的事,它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未来。沈洋和蒋莱两位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现实困境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被忽视的真相。

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生育与母职这一复杂而又重要的社会议题,激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如果你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不妨读一读《新生育时代》这本书,相信你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本素材来源@Yinuo Li 李一诺

来源:动物形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