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二平环南半球航行手记(37):勒梅尔海峡与合恩角的发现

B站影视 2025-02-01 20:00 3

摘要:2025年1月26日,太平洋世界号驶离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沿着阿根廷东海岸走了4天半,1月31日早晨开始向西转入比格尔水道,准备停靠乌斯怀亚。如果不看航海图,很少会有人注意到我们晚上7点至9点,一直在缓慢地穿过一个不大不小的海峡。

2025年1月26日,太平洋世界号驶离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沿着阿根廷东海岸走了4天半,1月31日早晨开始向西转入比格尔水道,准备停靠乌斯怀亚。如果不看航海图,很少会有人注意到我们晚上7点至9点,一直在缓慢地穿过一个不大不小的海峡。

我的阳台在船右舷,所以早早就发现船右边出现了安底斯余脉,至圣迭哥角,向南行驶的船渐渐转向西南行。船的左舷,也就是此时的东南面,应当是埃斯塔多斯岛(Isla de los Estados)。晚上9点半,太阳从船头正对的西南方落入海中——被夕阳染红的正是勒梅尔海峡(图一)。

图一:晚上9点半,太阳从船头正对的西南方落入海中——被夕阳染红的正是勒梅尔海峡

大航海的历史叙述中,勒梅尔海峡很少被提到。它旁边的两个海峡太出名了,一个是麦哲伦海峡,一个是德雷克海峡,覆盖了勒梅尔海峡微弱的声名。但是,这个海峡有它的意义,似乎为了修正麦哲伦和德雷克的“发现”而存在。

1577年8月20日,德雷克进入麦哲伦海峡,两周后顺利驶出海峡,正欲穿行太平洋,忽遇风暴把他的船吹到了美洲南端。在南纬55度左右,他发现麦哲伦所说的“火地”,并不像许多地图画的那样与南极大陆相连,而是一个海岛。德雷克的船随后又向西驶入了太平洋,他的这段航程告诉人们,这是一条不需要走麦哲伦海峡而进入太平洋的新航道。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海峡。多年以后,人们才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海峡。

客观地讲,德雷克并没从火地岛西边绕到东边,完整地穿越这个海峡。他只是被吹到海峡西边的这一段,风暴过后他又接着向西航行了。真正从德雷克海峡穿过,并留下航海记录的是荷兰合恩港的探险家威廉·柯那利·斯考滕(Willem Cornelisz Schouten)与探险家雅各布·勒梅尔(Isaac Le Maire),正是他们的航行实践,确认了“火地”是个岛,并发现了合恩角。

1602年,荷兰的14家私人贸易公司在争夺东印度群岛香料贸易的混战中,最终选择了合并,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并在国家的支持下,垄断了荷兰所有通过非洲好望角和南美麦哲伦海峡的贸易。阿姆斯特丹商人艾萨克·勒梅尔(Isaac Le Maire),即老勒梅尔,原是VOC的创始人之一,后因与公司产生纠纷而被开除。1614年他创立了自己的海事公司,目的就是寻找麦哲伦海峡之外的第二条通往亚洲的西部航线。他出资购买了恩德拉赫特号(Eendracht,意译为团结号,360吨,一说是220吨,长度40米,船员62人)和合恩号(Hoorn,110吨,长度30米,船员22人)让儿子雅各布·勒梅尔和经验丰富的船长斯考滕合作探险。

1615年6月,这支不起眼的小探险队从荷兰北部泰瑟尔(Texel)港启航驶向南美洲。当他们行进到南美巴塔哥尼亚海岸时,合恩号失火被烧毁。二人率仅剩的恩德拉赫特号继续前行。他们经过麦哲伦海峡而不入,因为要寻找新的航道,所以继续向南航行。

1615年底,“恩德拉赫特”号首次穿过了火地岛东边的圣迭哥角与埃斯塔多斯岛之间的海上通道,它被以副指挥勒梅尔的名字命名为“勒梅尔海峡”。不久,恩德拉赫特号绕过了“火地”南端(当时的地图上常标注为“麦哲伦地”),发现一条新水道,由此确认“火地”是个海岛。

恩德拉赫特号穿过勒梅尔海峡的四百一十年后的2025年1月31日,我乘坐太平世界号也穿过了这个海峡,随后向西进入了比格尔水道,驶向水道中部的港口乌斯怀亚。当年恩德拉赫特号并没有进入比格尔水道,而是向南绕过几个海岛后,于1616年1月25日成功绕过合恩角。我们体验了同一个月份的冷暖,但后人是无法休验恩德拉赫特号的发现与命名的喜悦。

据斯考滕的航海日记记载,在合恩角猛烈的西南风掀起了巨浪。这应是南大洋(The Great Southern Ocean)了。“向南延伸的所有高山和丘陵地带都被白雪覆盖,最南部是一个尖锐突出的岬角”。当船头转向北方,看到西北面的陆地和雪峰时,他们意识到已经绕过了美洲最南端。为了公平,这个新发现的海角由另一位探险家来命名。于是,总指挥斯考滕以自己故乡合恩港之名将此地命名为“合恩角”(其实,合恩角不是海角,而是一个小岛)。他不出名的家乡,后来借此出名。有意思的是,合恩港常被认为与合恩角“重名”。对了,合恩港也是荷兰另一位航海家塔斯曼的故乡,他发现并确认澳大利亚塔斯曼岛。

或许,还有什么别的探险船在斯考滕之前经过了勒梅尔海峡和合恩角,但斯考滕和勒梅尔无疑是最早详细纪录并公布了这一航程的人。两年前,我写《世界海图史》时费了好多时间,才找到这幅最早描绘的勒梅尔海峡和合恩角的地图。它刊载于1619年斯考滕在阿姆斯特丹出版法语版的《斯考滕航海日志》中。地图的印刷与绘制都很粗糙,但它是这个海峡最早的记录,极具文献价值(图二)。地图右侧勒梅尔海峡标注有“勒梅尔和斯考滕的1616年的航行”。注意,图上只画了一艘帆船,应当是恩德拉赫特号,因为合恩号在巴塔哥尼亚失火烧毁了。在火地岛最南端,也就是美洲的最南端,首次标注出“De Cape Hoorn”,即“合恩角”。后来,人们将位于南纬55º59’,西经67º16’的合恩角的经线,确认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

图二:斯考滕1619年出版的麦哲伦海峡与勒梅尔海峡地图,在火地岛最南端,标注了“Cape Hoorn”,即合恩角。

1635年西佛兰德斯的小洪第乌斯,亨里克斯·洪第乌斯(Henricus Hondius)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铜版印刷《麦哲伦海峡、勒梅尔海峡、火地岛与巴塔哥尼亞地图》。此图右下方明确描绘出一个小岛,并标注“C.de.Horen”(合恩),确认它不是大陆之角,而是一个小岛(图三)。

图三:小洪第乌斯1635年出版的地图明确了合恩角不是大陆之角,而是火地岛南端一个小岛的岬角“C.de.Horen”

现在看,德雷克海峡应是合恩岛向南一直到南设得兰群岛之间的海域。但那时候,不论是德雷克,还是斯考腾,谁都不知道,这个无比宽的海峡南岸在哪里。

恩德拉赫特号进入太平洋后,向现在的澳大利亚行驶,探索了汤加群岛附近的海域,并确定了通往新几内亚的航路,其附近的岛屿其后也被称为“斯考滕群岛”。1616年9月恩德拉赫特号抵达特尔纳特岛。这里是香料群岛的核心,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2007年9月我到此岛时,荷兰要塞炮台仍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得知斯考滕发现了一条通往东方的新线路,意识到这将危及东印度公司的特权。下令没收了恩特拉赫特号,并将斯考滕和勒梅尔送回荷兰。

遗憾的是,勒梅尔在返航途中不幸去世。投资这次探险的老勒梅尔根据儿子的日志发布了一份勒梅尔探险报告。

晚10点,船驶出勒梅尔海峡,沿岸西行,向比格尔水道驶去……

来源:梁二平的海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