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能想象吗,松树死了竟然不能拿回家当柴火烧!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奇怪,以前咱谁不是捡点死木头当柴火,难道这死松树还能烧出啥大问题?可这还真不是开玩笑,因为这死松树里,可能藏着一种小得几乎看不见的虫子,就是这种小虫,正让我国超9亿亩的松树林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您能想象吗,松树死了竟然不能拿回家当柴火烧!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奇怪,以前咱谁不是捡点死木头当柴火,难道这死松树还能烧出啥大问题?可这还真不是开玩笑,因为这死松树里,可能藏着一种小得几乎看不见的虫子,就是这种小虫,正让我国超9亿亩的松树林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种令松树胆寒的小虫叫松材线虫,个头那是相当小,长点的雌虫也就0.81毫米,雄虫更短,才0.73毫米,一指甲盖都能轻松碾死十几条。从名字能看出,它身子是长条形的,雌雄的区别在尾巴,雌虫尾巴是圆锥形,雄虫尾巴像鸟爪,还往肚子那弯。
松材线虫可不是咱中国本土的,它来自北美地区。1982年,在我国江苏南京首次被发现。在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里,它可是独占鳌头,在一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榜上,就它这一种虫,厉害吧!
松材线虫的生命特别短,能活过4天的都算是“虫中佼佼者”了。不过,生命短也有“好处”,那就是繁殖速度快得惊人。正常情况下,一只雌虫能产100粒卵。气温接近25摄氏度时,30小时就能孵化;气温接近30摄氏度,只要3天就能完成一个世代。这意味着啥?3天时间,松材线虫就完成了一代的更迭,这速度,简直让人惊叹。
松材线虫的一生,不是在繁衍,就是在吃。松树刚被感染时,它们就钻进松树体内,啃食上皮细胞。吃饱喝足后,就开始大量繁殖。一家虫在松树的木质部组织里啃出一个个小气穴,就像给自己弄了个“三室一厅”。可松树就倒霉了,这些小气穴阻断了水分吸收,时间一长,松树就枯黄死亡了。
别的寄生虫都把宿主当“家”,宿主活得好它们才能安稳,松材线虫倒好,直接把宿主给杀死。为啥呢?原来树皮啃久了,人家想换口味。松树死后,经过雨露滋润会长出真菌,这就成了松材线虫新的食物。吃饱后,它们的后代接着“征战”,不出3到5年,就能把一整片树林的松树全杀死。
这小虫不会飞也不会蹦,咋就能在短短几年内造成这么大危害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传播途径了。松材线虫传播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传播主要靠松墨天牛,这松墨天牛也爱吃松树,和松材线虫“口味相投”。松材线虫悄悄爬到松墨天牛身上,松墨天牛也没啥办法。松墨天牛飞到松树上取食时,松材线虫就顺着咬开的口子钻进松树体内。而且,松材线虫不光搭成年天牛的“车”,在天牛还是卵的时候就来“占座”,从天牛卵到成虫,一直不离不弃,直到天牛带它们飞向新的松树。
可别以为只有松墨天牛是“帮凶”,人类在这事儿上也“贡献”不少。统计显示,人类传播的占比达到76.2%。为啥人类传播危害这么大呢?在人类社会,木材到处都要用,流通性特别大。天牛再能飞,也只能从这片树林飞到那片树林,可木材运输能跨省跨国。估计最早那批从北美来的松材线虫,就是搭着运送木材的轮船来的。所以,那些被松材线虫杀死或者正在被杀的松树,不能随便处理。农村人砍柴火喜欢囤积备用,这其实也在帮松材线虫扩散。
从1982年被发现以来,松材线虫已经扩散到我国19个省。成千上万只松材线虫把大片经济林啃得枯黄,不少名山胜地的名松也遭了殃,给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不过,咱人类也没坐视不管。从病原、传播媒介、寄主这三个方面入手防治,还真取得了不少成果。就像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打造了“全时在线”的数字防控网,对160万亩松树进行点对点防控,还配合喷粉、喷烟、无人机飞防等多种手段。在这些防控措施下,全县的病死松木量从2020年到2023年下降了2.3万吨。江西庐山也不含糊,山上的古松接连被啃后,采用科学方法反击,对50棵古松“一树一策”防控,打孔注药、无人机定点施药,效果那是杠杠的。
2020年“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后,好多科研人员努力研发,搞出了新型检测仪器,40分钟就能让松树里的松材线虫现形。还构建了精度达80%的预测模型,能更有效地监测松材线虫传播轨迹,做到防范和治理结合。对于受损木材,也研究出了疫木热处理技术,能去除松材线虫还无残留,让价值不高的木材增值3.5倍,挽回了部分损失。
如今,随着防控措施越来越到位,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都在下降。但这事儿还没完,大家说说,未来松材线虫还会不会有新的“花招”?咱们又该怎么更好地防治呢?
来源:爱读书的婉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