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有了主流光刻机,为什么不把芯片做大,用数量换性能?

B站影视 2024-11-27 18:40 1

摘要:既然,国内如今生产不出高算力芯片,为何我们把芯片做大,或者将更多芯片组合在一起,用数量来弥补质量呢?

目前,国内的光刻机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较为先进的水平,只不过在芯片架构上,我们还有所欠缺。

既然,国内如今生产不出高算力芯片,为何我们把芯片做大,或者将更多芯片组合在一起,用数量来弥补质量呢?

事实上,国外的芯片大厂早就这么做了,但这样做成本实在是太高,良品率也会有所降低。

以英特尔为例,如今英特尔市面上最顶级的消费级CPU为U9-285K,售价为4799元,并且处在刚发售阶段,价格较高。

而所谓的“大芯片”,也就是表面面积约为285K三倍的W9-3595X,价格却高达54199元,而且还供不应求,

并且,在家用领域,W9的性能甚至还要弱于U9,只有在服务器领域和各种强负载运算上,W9才会有一定优势。

这是因为,面积做大,需要切割的硅晶圆就更大,因此良品率会急速降低。

正常的消费级产品,可能切1000块,才会出现一块次品,但这种大芯片,可能几块就得出一个次品。

出现次品,就意味着这块晶圆要么报废,要么降级成更低级的芯片。

而且,大芯片还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延迟问题,因为芯片做大,意味着线路更长,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就更慢。

在微观领域,这相当于直接给芯片加一个地球到月球的物理距离,就是这么夸张。

此外,大芯片的功耗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芯片做大,线路做长,核心更多,就意味着发热量更大。

如果真的做出一个桌子那么大的芯片,在芯片的内部的发热将会是极为严重的问题,芯片表面做铁板烧都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芯片绝对不是做大就能解决算力问题的,真正核心的技术,其实是芯片内部的布线和架构。

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最合理的布局,达到最大程度的算力,这就是国外芯片大厂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从这点上来看,光刻机其实都已经不是什么技术壁垒了,因为芯片的制程已经快要接近量子隧穿的极限。

如果人类的基础物理没有大的突破,芯片的制程如今已经算是快到头了,唯一能突破的,只有芯片的架构,或者真的是解决散热问题,把芯片做大。

所以,中国在高算力芯片上,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不是说我们攻克了光刻机技术,制造芯片的能力就能飞速发展。

我们现在做出的消费级芯片,还只能相当于英特尔五年前的低端产品。

差距的确有,但我们要正视差距,曾经在航空领域和军工领域,我们和美国的差距不比芯片领域小,如今我们不也追上来了,并且在某些行业还保持领先。

我们如今已经走上了芯片自研的道路,希望有一天,中国芯能够真正的站在世界之巅。

来源:搞怪带货欢乐窝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