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我高考结束,父亲深抽一口烟说:复读吧,我爷一巴掌抽他脸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6-08 12:47 4

摘要: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32年前的那个夏天。那时的我,也曾经历过这般。

又是一年高考季。

考场里,紧张答题的学子。

考场外,比学子还紧张的家长。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32年前的那个夏天。那时的我,也曾经历过这般。

当年我没考上大学,但今天的我也不输于当年考上的大学生。

其实,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第一场考试,努力了就好,成败不是唯一标准。

01

那年我18岁,刚参加完高考。

走出考场,我就知道自己考砸了。

我心情郁闷的收拾东西回了家。

在那个年代,我爷爷可以说是村里的文化人,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靠着自学当了几十年的民办教师。

我们家里对文化人有极大的渴望。

爷爷常说:"咱们家三代都是泥腿子,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上过大学。书明啊,爷爷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比起爷爷,父亲的执念更深。

父亲的年龄是可以赶上高考梦的,可偏偏那几年,奶奶生病,家里兄弟姐妹多,他不得不放下书本,去挣工分,他的大学梦就这么碎了。

不能考大学,那是他和一家人的遗憾。

从那以后,他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了我们几兄妹身上。

为了供我们读书,父亲几乎包下了家里的农活。

每年放暑假,放假在家的村里孩子们,没谁是不用到地里帮忙干活的,只有我们几兄妹例外。

母亲叫我们去干活,父亲总是把我们推回家:“你们的任务是学习,地里的活还轮不到你们操心。”

有一年夏天格外热,我去地里给父亲送水,看见他光着膀子在地里割麦子,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流,在泥土上砸出一个个小坑。

"爸,歇会儿吧,我来帮忙。"我说。

他非但不感动,还生气:"你来这干啥,试题都做完了?检查了没有?书背熟没有?等你考上大学,爸就是累死也值得。"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几兄妹犯错被责罚几乎都是跟学习有关。

村里有个远房表叔在省城当干部,春节回来时特意到我家坐了坐。

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书明啊,好好考,考上本科,叔帮你在省城找工作。现在省里的单位都要大学生,中专生连门都进不去。"

父亲听了,眼睛都亮了。

送走表叔后,他激动地搓着手:"儿子,听见没?考上大学就能去省城工作!咱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指望你这一代翻身了!"

家里几兄妹中,就数我成绩是最好的。

那段时间,母亲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说是补脑子。父亲更是小心翼翼,走路都不敢出声,生怕打扰我学习。

爷爷虽然耳朵越来越背,但对我的关心一点不少。

他经常拄着拐杖来我房间,看我在写什么。

虽然他听不清我说话,但总是慈祥地点点头,然后从兜里掏出几颗大白兔奶糖,那是他专门去镇上给我买的。

02

1992年7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

428分,只够上中专线。

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我的手都在发抖。

我不敢看父亲的脸,更不敢想他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

回到家,父亲正在院子里抽烟,烟灰缸里已经满了。

看见我进来,他立刻站起身,眼里满是期待:"怎么样?"

我低着头,把成绩单递给他。

空气仿佛凝固了。

父亲的手微微颤抖,烟灰掉在地上也没察觉。

母亲从厨房出来,看了一眼成绩单,眼泪立刻就下来了。

她转身又进了厨房,我听见里面传来压抑的哭声。

"428分......中专线......"父亲喃喃自语,声音像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

就在这时,爷爷拄着拐杖进来了。

这几年他的耳朵越来越背,经常闹笑话。

上个月村长说"选举啦",他听成"选猪啦",硬是拉着自家的老母猪往村委会走,说这猪膘肥体壮,保准能选上。

全村人笑了好几天。

但爷爷观察力很敏锐,一进院子就察觉到气氛不对。他大声问:"咋了?书明的成绩出来了?考得咋样?"

当时父亲正一边抽着烟,一边在修家里的农药喷雾器。

父亲没有直接回答爷爷的话,只是深吸一口烟,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他凑到爷爷耳边,几乎是吼着说:"爸,书明只考了个中专!"

爷爷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父亲坐下继续修喷雾器,一只烟快抽完时,从他嘴巴里挤出了三个字:"复读吧!"

话音刚落,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爷爷的脸色瞬间变了,从惊讶变成愤怒。

他颤抖着举起拐杖,对着父亲劈头盖脸就是一下:"服毒?你个逆子!儿子没考好你就要服毒?你还是不是人?"

"啪!"

那一拐杖结结实实打在父亲肩膀上。

父亲被打懵了,我和母亲也惊呆了。

爷爷还不解气,又举起拐杖:"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儿子考不好就要死要活的,你对得起谁?"

父亲这才反应过来,一边躲一边伸长脖子对着爷爷耳朵喊:"爸,我说的是'复读',不是'服毒'!复读!让孩子再读一年!"

我是不愿意复读的,家里还有弟妹在读书,我不想再增加家里负担。

爷爷这才停手,但他放下拐杖后,反而更生气了:"复读?复读就能考上?你忘了你表哥家的孩子了?复读一年又一年,最后人都读疯了,现在还在精神病院住着呢!"

这事我也听说过。

父亲的表哥家儿子,复读了三年,一年比一年考得差,最后精神崩溃,见人就说自己是北大的高材生。

爷爷喘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建国啊,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场考试,又不是最后一场。路有千万条,不是只有上大学这一条。"

03

那天晚上,爷爷把我叫到他的房间。

房间里很简陋,除了一张床,就是一个书桌和几个装满书的木箱子。

墙上挂着他亲手写的那幅字:"知识改变命运"。

"坐。"爷爷指了指床边。

“你这个分数复读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我可不想要个疯孙子。”

"爷爷只读过三年堂。"他缓缓说道,"后来家里穷,读不起了。但我不甘心啊,就自己买书自学。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点着油灯看书。村里人都笑我,说一个泥腿子看什么书。"

爷爷的眼睛望着窗外,仿佛在回忆往事:"可我就是不服气。凭什么穷人就不能有文化?我硬是靠着这股劲,考上了民办教师。这一教,就是四十年。"

他转过头看着我:"书明,爷爷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不是没上过大学,而是曾经因为这个遗憾,差点害了你爸。"

我惊讶地看着他。

"你爸17岁那年,本来可以去当兵的。部队来招兵,他体检政审都通过了。可我觉得当兵没出息,硬是把他拦下来,逼他继续读书考大学。结果呢?高考没能去考,当兵的机会也错过了。那批去当兵的,后来都提了干,转业后都有好工作。而你爸,只能一辈子在这黄土地上刨食。"

爷爷的声音有些哽咽:"所以啊,孩子,不要让一次考试决定你的一生。中专怎么了?能学到真本事就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第二天,我做出了决定:报考师范中专,像爷爷一样当老师。

父亲很失落,但看着肩膀上的淤青(昨天那一拐杖打得不轻),最终还是同意了。

临走前,父亲拉着我的手,眼圈红了:"儿子,是爸没用,没能给你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摇摇头:"爸,您已经尽力了。我会好好读书的,不会让您失望。"

母亲给我收拾行李时,悄悄塞了一个信封:"这是家里所有的积蓄,省着点花。记住,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做个有骨气的人。"

爷爷送我到村口,往我口袋里塞了几颗大白兔奶糖:"累了就吃一颗,甜甜的,心情就好了。

还有,记住爷爷的话——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考完试就结束了。"

1995年,我从师范中专毕业,回到村小学当老师。

父亲虽然有些失落但也只能接受现实了,觉得儿子这辈子就这样了。

但爷爷很高兴,逢人就说:"我孙子也是老师了!"

在村小的日子里,我一边教书,一边自学。

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挑灯灯夜战看书,就像当年的爷爷一样。

1998年,我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

2001年,又拿到了本科文凭。

2003年,我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县教育局的领导找到我:"小陈啊,你底子好,又这么努力,要不要去考研究生?县里可以推荐。"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他激动得一夜没睡。

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挂鞭炮,说等我考上了就放。

母亲笑他:"上次买鞭炮还是十一年前,结果扔进了水缸。"

这次,鞭炮真的响了。2003年秋天,我考上了研究生。

2006年,硕士毕业,导师极力挽留,我留在了大学任教。

2012年,我又考取了博士。

2015年,41岁的我评上了正教授。2020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这些年里,我经历了无数场考试,又有哪一场没有高考时的紧张和重要?

我真庆幸我有这么一位明事理的爷爷。

爷爷在2018年去世了,享年95岁。

他虽然不在了,但他跟说过关于高考的道理,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一直相伴,受益一生。

当年我在整理爷爷遗物时,在他的日记本里发现了一段话:

"1992年7月26日 今天打了建国一巴掌。 其实我听清了,他说的是'复读'。 但我必须打醒他,不能让悲剧重演。 书明是个聪明孩子,他会找到自己的路的。 就像一棵树,不管种在哪里,只要向着阳光,总会长成参天大树。"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原来,爷爷的耳朵,该听清的时候,从来都不背。

如今,75岁的父亲经常来大学看我。

每次来,他都要在我的办公室里坐很久,看着墙上的证书发呆。

"儿子,我现在才明白你爷爷的话。成功真的不止一条路。"

前几天,一个学生因为考研失败来找我。她哭着说:"老师,我完了,这辈子都完了。"

我给她讲了自己的故事,最后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重要的不是起跑线在哪里,而是你是否一直在奔跑。"

今天,看着那些焦虑的家长和紧张的考生,我想起了爷爷,想起了那个改变我一生的巴掌。

那一巴掌,打醒的不只是父亲,更是我们对成功狭隘的定义。

原来,通往山顶的路,真的不止一条。

#上头条聊高考#

来源:雪妈说曰常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