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有公司用非常低的价格,比一个高管年薪还要低的价格,就吊打了OPENAI用极高代价完成的指标。
很多人读者纷纷留言问我一则外媒上的热搜消息。
就是欧美的媒体都在惊呼,AI的大本营,水晶塔被中国的一家公司给偷走了。
中国有公司用非常低的价格,比一个高管年薪还要低的价格,就吊打了OPENAI用极高代价完成的指标。
首先我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所谓的算法与算力之争。
假如咱们把硬件看作底层算力的话,那么美国目前在AI这棵技能树上点的全是算力。
俗称怎么能够让一颗芯片的性能做到更强大,他们管这个叫算力。
在这个AI领域,他们是遥遥领先的。
那么现在外媒在热议什么呢?热议我们有公司在算力不如人家的情况下,就是在硬件芯片不如他们的情况下,用软件算法的突破,达到了更高的效果。
大家把跑在芯片上的这个AI软件部分,看作是算法。也就是说,他们在惊呼,是不是自己点错技能树了,中国人在软件上点的算法,超过了他们在硬件上点的算力。
事情其实就这么点事儿。
当然,这种媒体的议论实际上并不是本质,本质没有算法与算力之争。
因为所谓的算力,依然是算法。
我2008年到2010年期间就在芯片公司工作,起初做系统工程师,后来做架构师。
芯片它不是一种算力,它依然是一种算法,硬件也是通过可编程语言来完成的芯片设计,然后才去流片。
所以说,如果你非要说比拼算力,还不如说比拼电力,因为最后无论什么都是在耗电。
大家实际上比的是什么?就是算法,谁的耗电,更高效。
无非你是用芯片的这种硬件算法,还是用跑在芯片上的软件的这种软件算法。
如此而已,这是硬件算法与软件算法之争,不是算力与算法之争。
概念我已经普及完了,那么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咱们讨论这个,尚早。
当下的AI,差不多像2000年之前的互联网,它更多的还是集中在金融资本市场上,并没有说真正化身与千家万户有关的应用形态。
我前些天在出路的最后一个话题里面讲过任何一个大的技术变革,都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它出现了某些实验室领域里的演示系统,引起了金融市场的热炒。
第二个阶段是它大规模应用,但主要集中在生产力端。生产力端的意思就像交易所服务器取代红马甲,我现在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历史上不断发生的机器取代人。
第三个阶段才是它大规模的产生出新的应用形态,好比昔日互联网技术彻底成熟后,出现了网购,出现了手机买单,出现了如今人人玩手机的局面。
所谓技术已经脱离了生产力端,进入到消费端。
我那天在最后一个话题里讲过,只有最后这件事发生了,才会兴起很多行业,很多机会,提供很多新的就业形式。
目前来讲,AI只是在第一个阶段,资本希望它进入第二阶段,打工人害怕它进入第二阶段,是这样一种情况。
那么外媒到底在热议什么?
很简单,与其说这是一个科技事件,不如说是一个金融事件。
美股目前处于历史高位,这个高位不是指绝对指数,那个是没有高位说法的,因为美元长期看永远超发,所以你以美元计价,它的绝对数值会越来越高。
但是,除了绝对指数之外,人们也有很多指标去衡量它阶段性到底是处于相对低位,还是相对高位。
你比如巴菲特指标,就是用美国股市的总市值除以GDP,这个数值什么情况下巴菲特认为合理呢?
当下的这个数值,减去25%,在巴菲特眼里,依然是高估的,要减去35%,在巴菲特眼里,才是较为合理的,要减去50%以上,巴菲特才会觉得有买入价值。
你用这种方式去观察巴菲特持续减仓的行为,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不符合他的交易系统里面的某个指标。
说明他这个人就是按照人家已经养成的交易系统,在做事。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千个投资人有一千个交易系统,每个交易系统里面都不止一个指标。
很多人对投资其实并不上心,他们几乎不会花时间真的研究金融市场,总是随便听了个什么,就以为是全部。
好比你问我,你知道1+1=2了,能不能考上大学?
你又知道牛顿三大定律了,你能不能考上大学?
实际上你参加过高考,你就知道,你到底学了多少,是不是只有这两句话?
如果你为了高考换取的那份月薪几千块的工作可以花费那么多时间,学那么多东西;那你怎么可能指望随便听一两个指标,就误以为自己能够像巴菲特一样赚钱呢?
我想,这里我插播的这段话,够清晰了。
我们言归正传,其实很多指标都反映了严重高估,你比如席勒市盈率。
那么在市场高估的同时,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却在走高,你纵观历史数据,2000年那次,08年那次,都有过非常类似的状况。
长期做金融交易的读者都会明白,这会导致市场里怎样的操作方向,从而带来怎样的影响,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金融背景下,你再回头看外媒热议的这个所谓的科技事件,就会发现这件事本身的真真假假,和它究竟是否能够构成竞争关系,并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美股现在的高估值,集中在少数科技公司,确切地说,是集中在少数以AI为导向的科技公司。
与其说,老美在担心你对他的科技构成什么竞争关系,不如说,他们自己开始担心估值过高的问题。
因为我前面讲的很清楚,AI这项科技目前处在第一阶段往第二阶段过渡的过程中,第三阶段压根儿都还没影呢。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它是什么风口?是我们那天聊出路时第一个话题聊的产业风口么?
不,它实际上是金融风口。
就像2000年时我们经历过的那样,人们正在担心尚未形成产业风口,尚未产生应用形态的新科技,会带来一场金融风暴。
这场风暴中,有人会上天,有人会落地,就像我们那天在出路话题里讲过的风口的前世今生,你日后回想,今天,又何尝不是当年。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谁能给我的孩子一个出路?》
来源:碧树西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