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心梗并非突然发生,它在发生之前往往会有一些警示性的征兆,而这些征兆如果能够被及时察觉并引起重视,完全可以避免心梗的发生或减轻其后果。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人们不仅迎来了寒冷的天气,还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心梗。
该疾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残疾的比例也长期处于高位。
许多人在心梗发生前并没有意识到其预警信号,直到病情恶化,甚至突发心脏骤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事实上,心梗并非突然发生,它在发生之前往往会有一些警示性的征兆,而这些征兆如果能够被及时察觉并引起重视,完全可以避免心梗的发生或减轻其后果。
了解冬季心梗的高发原因,掌握心梗的征兆,以及学会突发心梗的自救方法,对于提高心脏健康意识,减少心梗带来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指出不适环境温度,尤其是低温环境,可以显著增加心梗发作的风险。简单来说,冬季极易诱发心梗,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寒冷是冬季心梗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低温环境下,人体会作出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适应外部环境,最显著的反应之一便是血管的收缩。当交感神经遭遇刺激时,它会驱动血管收缩,以此作为保持体内温暖、降低热量散失的策略,进而确保机体各项功能得以平稳运行。
而这一生理反应也会导致血液流速减缓,血管腔道狭窄,最终结果是血流量相应减少。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适度的血管收缩有助于保暖和应对寒冷,但对于那些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患者,这种血管收缩则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若血液流动受阻,其可能会变得更加黏稠,同时流速也会相应减缓。一旦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就可能导致心梗的发生。
低温不仅通过促进血管收缩来影响血液流动,还直接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施加影响。置身于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系统会呈现兴奋状态,这种兴奋状态进一步推动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水平上升。
这些激素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进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在寒冷条件下,心脏必须加大泵血力度,以确保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这一生理反应对健康的人群来说或许并不危险,但对于有基础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来说,心脏负担的增加可能成为引发心梗的催化剂。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指出,寒冷天气特别容易诱发高血压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心脏的压力极易导致心肌缺血,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另一方面,冬季的寒冷天气使得许多人减少了户外活动的频率,尤其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长期运动量匮乏,致使血液循环欠畅,这极易加剧动脉硬化状况,提高血栓形成的几率。
而冬季的运动量减少,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在寒冷的季节选择静止不动。
对于一些体力活动较为剧烈的行为,如扫雪、搬运重物等,突然地剧烈运动往往会成为心梗的诱因。
寒冷天气下,人体的血管相对紧张,心脏的负担已经加重,这时如果再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心脏容易承受不住,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冬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日照时间的缩短,天气寒冷,天空阴沉,许多人出现了季节性情绪障碍,尤其是冬季抑郁症(SAD)。
这是一种由光照匮乏、天气寒冷及社交活动缺失所致的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呈现无精打采之态,情绪低落,食欲发生改变等状况。
研究表明,负面的心理状态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的升高,这些激素会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血管和免疫系统等多条途径,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不过,当心梗悄然逼近时,身体会释放出一系列预警信号,我们应对此保持警觉并有所了解。
医生提醒大家,了解心梗前的5个征兆并及时采取措施,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心脏病的发生或减轻其后果,具体如下:
征兆一:胸痛
胸痛是心梗常见前兆之一,尤其于体力活动或情绪紧张之际,胸部往往产生压迫、灼烧或紧缩之感,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胸部中央或偏左的部位,持续时间较长,且即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有时,这种疼痛可能会向背部、肩膀、上臂、颈部、下巴甚至腹部放射,形成一种不适的扩散感。
这种放射性疼痛的特点是突然发生且无法通过简单休息或服用常规止痛药缓解,因此常常被患者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普通肌肉酸痛,导致忽视了潜在的心脏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胸痛并不仅限于男性,女性同样可能出现心梗的胸痛或其他症状。
研究表明,女性在心梗的表现上与男性有所不同,除了典型的胸痛,女性还可能出现背痛、颈痛、气短、恶心等症状。
征兆二:呼吸急促与气喘
在没有明显剧烈活动的情况下,突然感到气短或呼吸急促,尤其是在轻微活动或休息后无法恢复正常呼吸,这可能是心脏功能受损的警示信号。
当心脏的泵血功能出现问题,如冠状动脉阻塞、心肌缺血这类状况时,其难以有效向身体各组织器官输送富含氧气的血液,进而造成氧气供应匮乏。
此时,身体会提升呼吸的频率与深度,以试图补齐氧气的欠缺,进而导致我们所体会到的气短现象。
更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如果气喘伴随胸痛、压迫感或紧缩感等症状,可能是心梗的前兆,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等患者。
征兆三:剧烈出汗
当心脏供血不足时,身体会启动一系列应急机制来应对氧气和营养的缺乏。
这些反应包括加速心跳、升高血压以及通过分泌大量冷汗来调节体温。
在心脏缺血或心梗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当心脏不能有效泵送血液时,体内的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发大量冷汗的分泌。
这种冷汗通常是身体对缺氧的反应,目的是通过汗液的蒸发来帮助降温,但与普通的体温升高或外部刺激引起的汗水不同,冷汗通常伴随着不适感,并带有寒冷的感觉。
所以,当出现突然的冷汗,尤其是伴随胸痛、气短等症状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诊断,以避免心脏病进一步恶化。
征兆四:恶心与呕吐
胃肠道是一个血流需求较大的器官,当心脏的泵血功能受限时,胃肠道的供血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这种恶心的表现通常与消化不良类似,但它是由心脏的缺血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食物或胃部问题引发的。在患有心脏病的人群中,这一症状的出现频率尤为突出。
研究表明,女性在发生心梗前,往往会出现与男性不同的症状,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在女性中更为普遍。女性的心脏病症状可能更加隐匿,且更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或压力过大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导致忽视心脏病的潜在危险。
征兆五:突发头晕与乏力
在心梗前,血液循环不佳或许致使大脑供氧量短缺,从而引发诸如头晕、乏力这般的不适症状。突然感到头晕、站立不稳,尤其是伴随其他不适感时,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上述五个征兆是心梗发作前最为普遍的预警信号。
冬季若出现类似症状,特别是伴随其他不寻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掌握心梗的10秒自救技巧,能在危急关头迅速自救,化险为夷。
即使是最警觉的人,心梗有时也可能突如其来。在心梗发生的前几分钟,往往是决定生命是否能够挽回的关键时刻。
了解如何在心梗发生时进行自救,可以大大提高生存几率。
首要任务是保持镇定,避免慌乱情绪,并立即终止所有当前的活动。
心梗突然来袭时,除了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外,保持冷静至关重要,以免因过度惊慌而错失良机。若是在运动或劳作中突感胸痛或不适,务必立即停下,选择静坐或平躺休息。
再者,咀嚼阿司匹林。
若症状显著且疑似心梗发作,可嚼服 300mg 阿司匹林,务必注意,需咀嚼而非吞咽。
这种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之效,能减少血栓生成,进而有助于减少心肌缺血的风险,对维护心血管健康意义重大。
但需注意,阿司匹林的使用应遵医嘱,因特定情况下(如有出血倾向或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可能并不适宜。
还有,松开紧身衣物。比如领带与腰带,能够减轻胸部和腹部的压力,帮助血液更自由地流动。紧身衣物尤其是在心脏出现问题时可能进一步限制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担,因此放松衣物有助于缓解这种不适感,让身体的血流更加畅通。
在紧急情况下,若环境允许,可以尝试用拳头轻轻拍打胸部区域,特别是胸骨中央位置。这种做法能够轻微刺激心脏,帮助恢复其正常的跳动节奏,类似于给心脏“敲打”信号,促使其恢复规律的节律。
需留意,拍打的力度需适中,以防用力过度,引发胸部的其他不适状况。拍打的目的是通过轻微的物理刺激帮助恢复心脏的自然跳动,而不是进行强力的按摩或击打。虽然这不是治疗心梗的根本方法,但它可能在等待医疗救援期间暂时缓解症状,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以上是心梗突发时的自救方法,面对心梗的突袭,越早采取行动,越能为心脏赢得宝贵时间,提高生存的机会。
冬季,作为心肌梗死的高风险季节,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心脏健康状态,尤其要留意心肌梗死的前兆,并熟悉紧急自救技巧。
通过强化心脏健康的意识,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从而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
1、张龙;卢生芳 ;汤严严.健康向导.急性心梗时该怎么做. 2023(03)
2、包宇伟.家庭医药.快乐养生.急性心梗院前急救三步法. 2024(02)
3、人人健康 .脖子疼查出心梗,这些不典型症状也不能忽视. 2022 (04)
来源:医师胡主任